“地摊银行”背后的边境金融
2014-09-22林晓岚涂雯张兴军
林晓岚 涂雯 张兴军
存在多年的“地摊银行”一度因手续简单和快捷而在中越边境的小额贸易中大行其道。当东兴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的全国第二个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之后,
这种非正规的模式亦受到了冲击。
在离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通道口仅几十米的路旁,散落着十几个小摊。一张折叠桌,一只小马扎,一个计算器,是摊位上的全部家当。一群头戴尖斗笠,身背小挎包的中年妇女正坐在摊位前,桌上放着几张越南盾纸币,眼神徘徊在来往的游客身上,逢人便迎着笑脸不停地问:“换钱吗?越南盾要吗?”这样的一人小摊,就是曾在中越贸易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地摊银行”,而这群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就是“地摊银行家”。
繁荣的“地下交易”
所谓的“地摊银行”,指在中越边境由私人提供的货币兑换服务,已存在多年。相比起正规渠道,“地摊银行”手续简单、快捷方便,在中越边境的小额贸易中大行其道。
东兴本地人刘姐摆摊做“地摊银行”已经六七年了。她每天早上七点多就来到通商口岸边,带着大量的人民币和越南盾,进行货币兑换和交易。汇率随“行情”每天变化,比银行略低,她从中赚取一些差价,以此获利。
这些“地摊银行”的摊主,有本地人,也有越南人。除了兑换越币外,一些越南摊主也帮人付货款,进行交易结算,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回到越南后,再由货主把钱交还给她们。手续费一般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左右,比例虽低,但由于交易量大,收入依然比较可观。
广西的凭祥市浦寨口岸与越南谅山相邻,是中国陆路最大的水果进口口岸,常年都有经营水果生意的越南客商将荔枝、西瓜、红毛丹等越南水果卖到中国。说起跨境贸易结算,在此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商店的越南商人说:“以前做生意,要么走正规渠道,到银行花费数小时排队进行兑换,还要提供一大堆手续和证明以供审核。要么就到口岸边找‘地摊银行私下汇兑结算,一个电话,几分钟就搞定。”
为了图方便,很多人帮衬“地摊银行”的生意,但是也有不少商人看出了其中的风险。在越南芒街从事服装生意的中国商人陈女士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和当地大多数从事中越边贸的人一样,她以往都是通过“地摊银行”进行货币兑换。“一般汇率都是他们(地摊银行)说了算,十分不稳定。上午兑换和下午兑换时间选择不同,就可能损失不少钱,有时还可能拿到假币。虽然方便,但是风险也比较高。”
据刘姐回忆,“地摊银行”最繁荣的时候,兑换所用的钞票,以一个个大麻袋堆在三轮车上,随时等候搬运。一家中等规模的“地摊银行”,一天经手的人民币可达上千万元。每天都有很多越南女人聚集在银行门口,她们身上携带的每一个背包里,都至少有20多万的现金。“从银行拿出来的钱都是用麻袋装的,骑上摩托车就拉走。”
从事“地摊银行”五年的韦先生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讲述的事例,则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地摊银行,24小时营业,一张签字用的烟纸盒,打一个电话,就几分钟的时间,收款方就可以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货款。”韦先生说,“那时候资金动员能力强,几个钱庄可以同时联手,听说有一次,调度达到1.4亿人民币,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地摊银行”受冲击
这样的繁盛景象,也许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了。2013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下发《广西边境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广西东兴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国第二个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
自此,各大口岸和边民互市点都建立了相应的贸易结算中心,推行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边境从事贸易的客商,只要开设一个人民币账户,就可以直接办理单笔金额在8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结算业务,越来越多的客商选择在结算中心进行贸易结算。
据统计,2013年,东兴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中心的结算总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每天受理的人民币结算量都在1000万元以上。这一举措对“地摊银行”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现在生意难做,市场已经不像前几年这么景气了。”刘姐语气里充满无奈。据观察,附近的几个“地摊银行”摊位都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人上前询问,成交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昔日上千万的货款支付、交易结算已很难想象,最多是进行一些小额的货币兑换业务,“地摊银行”的生意明显下滑,许多以“地摊银行”为生的人都感叹“搵食艰难”(生存不易)。
今年4月28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肩负着“建立中越两国本币直接结算机制,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实现货币自由兑换、自由流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人民币对越南盾首次实现直接报价兑换。该中心就设在“地摊银行”集散的出入境人员通道口处,实在是明晃晃地 “抢生意”,对“地摊银行”的货币兑换生意无疑又是新一轮的冲击。
在中心大厅,墙上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当日越南盾结售汇率价,前来办理业务的人也不少。银行每天统一的汇率,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公正。那些从事中越边境贸易的商人们,不再需要冒着高风险找“地摊银行”换汇,这些“地摊银行家”们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
据中国农业银行东兴支行副行长曾锋繁介绍,中越货币换汇的市场需求在边境地区长期存在,我国银行金融机构过去曾长期缺席这一领域。因此,在很早以前,东兴的中越货币兑换交易掌握在“地摊银行”手中,不利于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
而今,国家正努力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规范管理。据介绍,东盟货币业务中心正式运转后,每月结算量达5亿元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在汇率定价和资金清算方面对越南“地摊银行”的依赖,也有效地辅助了边境地区反洗钱、金融外汇管理等工作。
在东兴万众国际批发市场经营食品商店的李先生,对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兑换的规范管理十分赞同,他说:“‘地摊银行虽然便利,但如果有更加安全、便捷的兑换,没有人会愿意去找‘地摊银行。”
虽然如此,李先生表示,在进行小额的越南盾兑换时,还是有可能会选择“地摊银行”进行交易。“银行要排队,手续还是比较多的,金额小的话就不用去银行啦,直接过去(地摊银行)换一下就行。”
如今,“地摊银行”仅仅在五点银行关门之后,才恢复一些活力,客人才会变得多一些。采访刘姐的过程中,记者发现4人上前询问,仅有1人成交。一对越南母女来询问兑换越盾的事情,刘姐十分娴熟的在计算器上打出数字3140,表示今天的行情是1元人民币兑换3140个越南盾。客人显然不太满意,摇着头就走了。刘姐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一天平均只能兑换三五千元,利润很低,几乎不赚钱。
因此,这些生活所迫的“地摊银行家”们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发明,那就是把越南盾当成旅游纪念品来卖。一套新的越南盾纸币,每种面额的各有一张,共18700个越南盾,卖10元人民币。另外还有越南盾硬币,一套在3至5元不等。这种纪念品的销量比较可观,一般都是游客购买,“一天可以卖出二三十套”。来自山西的游客小陶一口气买了三套,他说:“对越南盾其实没什么概念,就是图个新鲜,也留作纪念,反正也不贵。”
说起对未来的打算,刘姐正盘算着另谋他业,但是短时间内还是继续从事这样的私人兑换业务。她说:“就看政策怎么走,现在收入还可以,但是这口饭吃得越来越辛苦。有需求我们就继续做下去,走一步看一步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