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位置”价值
2014-09-22贾宪章
贾宪章
山里人的门前有一尊蛮大的石像,在附近的人看来,它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一天,一个城里人经过这里,看到了这尊石像,便想以一个银元的价格买去。山里人很高兴,因为这不但使自己得到了一个银元,而且也让门前宽敞了许多。几个月后,那个山里人有事进城,看见一间富丽堂皇的屋子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有一个人在高喊:“快来欣赏世界上最精美、最奇妙的雕像,只要两个银元就够了……”山里人付了两个银元走进屋子,也想要一睹为快。事实上,山里人所看到的正是他卖掉的那尊石像,可他已无法认出这块曾经属于自己的石头了……
原来,“位置”也有如此神奇的价值,因为它的变化,让石像由一块碍事的废物变成了一尊精美、奇妙的宝贝。其实,“位置”在教育评价中的价值也同样神奇,不同位置的评价,可能有“点石成金”的奇效,也可能出现“画蛇添足”的尴尬。
张力为参加工作后一直拿不到第一而痛苦、茫然。有一次他去看望自己小学时的班主任,已经做了祖母的王老师正在家里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张力想劝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师放弃。春天,王老师告诉他《高等数学》没有通过,只有56分。张力正想安慰她,没想到她却不无自豪地说:“虽然没有通过,但我依然很开心。我原来以为自己考过50分就行,结果虽没及格,但我赢了自己!”故事中的王老师为自我评价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在自己享受学习快乐的同时,也帮助张力从“自评错位”中走出。这生动地提醒每一个管理者——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评价他人,都应选择一个合适、有效的“位置”,这样才能展示出应有的“正向价值”和“有效魅力”。
“位置”应因时而异,评价的“激励价值”才会不断提升。教育方式不可以一成不变,教育评价更不应该总是机械地让学生硬生生地去适应一成不变的评价模式和以不变应万变的评价方式,而应根据不同时段特有的教育状况及时选择出最合适的评价“位置”,才有可能让其自身的激励效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里找到有利的时机。如果一味地将课前的表现和课后的表现,放在同一“位置”去评价,对没有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已经参加活动的孩子,也使用“同一位置”去评价,相信无论评价的语言多么动听,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位置”应因人而异,评价的“个性价值”才会不断张扬。评价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为其选择适合其成长轨迹的“个性位置”,这样才会助长每一位孩子的独有特质。切忌将特别优异的孩子等同于渴望进步的孩子,或者混同为一直落后的孩子,更不能随随便便、不负责任地把不同类别的孩子放在一起比较。只有为每一个人选择出有效的“评价位置”,才可以不断激发出他们的自信感、自豪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评价中看到自己进步的印记,都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之处,都可以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进取的快乐。
“位置”应因事而异,评价的“指导价值”才会不断彰显。不同的实践内容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办法,同样也需要不同的“评价位置”才会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对于热心参与其中的孩子,应根据其在整个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和具体活动意愿去为其确定评价的“位置”,才会恰当地指导他们在各自的“得”与“失”上去反思和总结;对于没有经历整个事件的孩子,应根据其现实情况和内心状况去为其选择评价“位置”,让其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过失和损失,明白弥补的途径和办法。
有效的“位置”才会让我们的教育评价真正“到位”,才会在每一个教育环节里不断提升其应有的魅力指数,才会让教育对象自身的“小恶”很快转变为“小善”,并逐渐积累成“大善”。◆(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