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的内涵式发展

2014-09-22甘宜涛

江西教育A 2014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愿景内涵

甘宜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在新课程实践中把原有的经验转化为发展的新动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办学的新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农村中小学也不例外。

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解及其基本要素

(一)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理解

学校内涵式发展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学校要精细发展。这是相对于学校的粗放发展来说的,学校的粗放发展表现为重点关注于一些标志性、显著性的成果,把主要的发展集中于学校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学校的精细发展就是将学校中的教学、德育、师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凡是与学校发展有关的任何工作都要精雕细琢。

二是学校的特色发展。这是相对于学校的同质发展来说的,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就是要求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教师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的特色办学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位置,学校在发展学校特色的同时将学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学校的发展。

三是学校的创新发展。这是相对于学校的模仿发展来说的,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并不是仅靠外力的推动进行的,更多的是源于学校内部的变革力量。因此,学校的创新动力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创新与实务的关系,如何合理整合利用学校的资源,是学校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内涵发展的基本要素

1. 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

《圣经》说:“没有愿景,人就会消亡。”学校也是一样,没有愿景,学校将失去方向。究竟什么是学校愿景呢?简单地概括就是: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或者用一个公式概括为:愿景=理念+目标。

学校能否走内涵发展道路是由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决定的,而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又体现于学校的发展愿景。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应该尽全力将学校发展愿景转化为学校的具体发展规划,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实质性的规划和发展方案展现出来,以此来引领和规范学校全体教职工的行为。不少管理学论著中阐述的一些杰出的社会组织,它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组织的愿景放在战略位置。因为组织的愿景能够有效地培育和鼓舞组织的所有人,并激发他们的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发展也应如此,要把学校的愿景摆在战略位置,只有学校愿景清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也就明确了。

2. 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它与其他社会组织大不相同,这是由其构成要素决定的。课堂是学校的一个特殊构成要素,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一个独特形态的载体以及教师和学生这样的特殊角色和特定行为,学校才有了其特殊性。因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也应围绕着这些因素来展开。

3. 良性的运行机制: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校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在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工作的方式、原理、策略、程序与制度的运行总和。学校的内涵发展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学校内涵发展需要高效、快捷的良性运行机制。

4. 学校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学校内涵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内源性的发展,它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学校内部的软性因素,其发展的动力也是来自学校内部。学校的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动力,能够保证学校内涵发展的健康进行。通过教育科研,学校能够完善学校发展的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探索学校发展的举措。

5. 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

文化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部分。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文化功能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比拟的。因此,学校文化包括生态环境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生源不断减少。生源对于学校来说是生存的根本,没有生源,任何学校都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而最近农村中小学的命运却随时受到生源不断减少的威胁。造成生源不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学生的总体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孩子的期望和对教育的要求不断增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村的部分学龄儿童进入县城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

第二,农村中小学管理存在着问题。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基本都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学生,因此学校也基本都是走读制学校,很少能有寄宿制学校。学校一旦实行走读,将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也就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另外,学校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当地社会的不良影响,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将犯罪的目标瞄准为在校的未成年人。而这些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学生本身又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识别能力,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走向“歪门邪道”。

第三,素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素质教育自提出以来,农村中小学也逐步在这个方向着力,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应付现象,使得素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状况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当前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造成师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其次,缺少办学经费。现在中小学的办学经费由县级财政拨付,各地政策不同,造成了不少农村中小学校办学经费很难及时到位,从而造成学校缺少开展素质教育所需的器材及设备。最后,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完全胜任素质教育。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很难满足素质教育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很多课程在农村中小学很难开设。endprint

三、 农村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 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

思想引领发展,学校要想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本质上追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无论是教师发展还是学生发展,归结到最后都是人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对教学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观点。这一观点应该是全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统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思想基础。

农村中小学承载着劳动人民更大的期望,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内涵式发展更应该建立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之上。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关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陶行知说,“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实现校长的专业化无论对于校长本身还是对于学校发展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好事。但是校长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首先,校长要掌握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相关知识,作为教育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自己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次,要具备领导和管理学校所需的专业技巧。农村中小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动态,培养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技巧,以应对学校随时发生的一切。

其次,要关注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具有促进学校发展的工具价值,还有其内在价值,比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教师的自主学习动机、提升教师的专业追求,这对于学校内涵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实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学生课前期盼、课中享受、课后敬仰的优秀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分期、分阶段地提出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为每一位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新上任的教师可以通过“师徒结对”将其所学知识快速转化为教学能力,促使教学经验快速形成;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可选择在校内向本学科的资深教师学习,走进课堂、观摩学习、剖析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发展。

第三,要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教育科研同样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内涵式发展,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重大科研成果的教师,要在职称评聘等评奖评优时优先考虑。

第四,要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群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校发展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赢得教师和学校的双赢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不仅要考虑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还要考虑在学校内部怎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中能够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实现自身价值。基于此,有几种方法可以试用:如与地方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通过“走出去”战略,向成功的兄弟单位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开展丰富的活动(如书香校园、有效阅读)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摩课活动,通过摩课听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坚持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充分合作交流,体现参与式反思过程;开展讲课比赛活动,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三) 构建优质的学校文化

首先,是确立学校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教育界有人把学校愿景界定为:“学校愿景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他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个感觉遍布整个学校的活动中,而使整个活动融汇起来。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实现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愿景,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是一列失去轨道的列车。”学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传播知识,而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目的。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相互依存、互为发展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学校发展应该提出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愿景,倡导“师生共同成长”的价值观。

其次,是营造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过程其实是教育文化的积淀过程,只有以办学理念上的文化定位、管理方式上的文化取向、教师行为上的文化传承、教育环境的文化营造为架构的校本文化建设,才是真正促成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驱力所在。如果没有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内涵式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群体,因此学校的内涵发展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或强制性的政策来实现。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要在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倡导民主管理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减少一些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管理。只有学校文化和谐了,教师之间的感情才能融洽,课程、课堂和学生的发展才能有保障,学校的内涵发展才会落到实处。◆(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涵式愿景内涵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挖掘习题的内涵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