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化与自助服务浅议
2014-09-22李研文
关键词:信息化;自助服务;版权管理
摘要:图书馆实现自助服务,可以节约人力,培养读者自主选择的能力,增加有限空间的利用率。文章就费用、人才、读者培养、信息录入、版权管理等各个方面探讨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条件。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112-03
收稿日期:2014-05-11
作者简介:李研文(1980-),盘锦市少儿图书馆馆员。1信息化图书馆的建立
1.1网络技术环境
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石,以光纤、宽带、三网合一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1.2网络信息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门户网站、技术分享区、技术论坛层出不穷,为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了软件资料。网络环境的形成实际上是人类对信息共享的结果。互联网本身并没有信息,录入、传播、分享信息的实际上都是人类本身,因此,信息匮乏的局域网被国际互联网所征服,信息不畅的网络环境随着各个服务商的努力,传输速度不断提升。
图书馆面临网络环境时,一方面应该努力从高速信息网上开发更多的信息资源与接口;另一方面,要做好本单位信息的分享工作,应该与更多有独家非涉密信息的图书馆、私人藏书馆、国家性资料库进行强强联合式的合作开发[1]。
1.3网络人文环境
以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为例,他们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来自于民间编辑和分享,网站本身知识很少,只是提供了一个分享的平台而已。高速信息网络正在于人类各项生产、生活活动紧密联系着,从而衍生出种种富有网络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
2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促进作用
2.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责变革
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文化服务性机构,社会需求是其存在的根基,因此,图书管理应当做到三个“与时”,即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收集信息,定期更新,随时维护是图书管理员的天然职责。
2.2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硬件的影响
传统图书馆的硬件包括建筑设施、图书、阅读设施、管理人员以及馆藏等。在信息化条件下,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建筑设备,随着计算机小型化智能化的不断加深,智能化电子化管理成为图书馆的新举措。
智能化的图书馆要求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接入点,相当数量的电子阅览设施,大量的智能化管理硬件等。馆舍经过信息化改造后,具有智能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使各种功能构成统一整体,利用合理布局,根据信息技术的要求设置专门场所,留出足够的空间,用来更新设备,保持图书馆技术的先进性[2]。
网络环境改变了馆藏的结构,使之由单一的纸质图书和收藏品变成了以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结合,现实馆藏与实物照片等虚拟馆藏结合的多种文化资源聚合体。这种改变拓宽了知识讯息的采集渠道,使图书馆补给能通过购买、接受馈赠、交换等传统渠道获得馆藏,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进行购买,引入公共信息接口下载,接受个人馆藏照片等手段获得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图书的知识性、功能性、全面性。
2.3信息化图书馆的软件资料变更
图书馆的信息化首先改变了职员的职业环境,使之从传统的借阅管理员变成了集分析,采集,判断和收藏管理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的多面手。在此环境下,馆员将面对大量的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需要极强的信息检索与收集能力,这就对职员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的门槛也随之提升[3]。
信息化图书馆扩大了信息用户的范围,激发了信息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能力,也对用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通过关注图书馆的官方微博,进入官方网站的方式,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图书馆的电子信息,不受图书馆实体服务能力的限制,不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潜在用户的数量,使信息服务向着高效化、自动化、深层次化转变。
2.4电子文档版权问题与审核
数字信息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与利用是目前电子图书开发热点问题。例如,数字内容的技术保护措施对使用与保护的影响,数字内容在远程教学和馆际互借中的使用限制,著作权法与合同法和自由贸易协议的冲突,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变化,长期保存以及合作长期保存和委托长期保存中的著作权保护陷阱,开放存取中的著作权挑战,“读者数字化”服务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等等[4]。这些变化使得原来图书馆以及公众已经拥有的合法权利正在被夺走或者严重限制,造成信息的传播能力和公众获得知识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2.4.1解决方法一,与文档作者的沟通,取得授权,可以有效规避版权问题。
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更有效的途径传播自己心血结晶,取得授权的花费并不像某些网络运营商所吹嘘的那样难以接受,只要封锁了下载功能,浏览该著作是不受限制的,这一点跟实体图书的版权问题一样。
2.4.2可以采用网站包费的方式,即网站一次性购买该文档的著作权,并提供下载服务,该方式自然是不存在著作权冲突的。
李研文:图书馆信息化与自助服务浅议李研文:图书馆信息化与自助服务浅议2.4.3古籍、真本、善本、孤本的电子文档复制与保护
由于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上死亡之后的五十年,古籍作者基本上已经身故超过保护期,其作品已经流入公共领域,所以理论上并无著作权问题,但是因为古籍,尤其是真本善本等保护,收藏均花费收藏者极大的心血与财力,因此理所当然需要给予补偿。对于非捐赠古籍的拓印,应予以经济补偿。
2.4.4对于有他人经手的古籍整理版权
古籍整理少不了校勘与标点的工作,两者可以简称为校点或点校。它们的不同就在于工作的主次上:校点,以校勘为主标点为次;点校,则以标点为主校勘为次。两种方法在古籍整理中都是必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工作上的侧重。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校勘是做好标点的基础:没有校勘,单纯的标点,学术意义会受到减损,甚至受到质疑[5]。
把数字技术引入古籍整理,有三个问题是应该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著作权保护要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服务,既要反对不正当竞争的盗版行为,又要防止阻碍竞争的垄断现象,正视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因素,实现权利分配的有序、合理,保持著作权制约的动态平衡,更好地通过古籍整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第二个问题是虽然古籍是公共财富,但是使用经过整理,特别是已经标点或分段的古籍本身(不含校勘记等),也应该通过一定形式向读者说明。这不仅是对古籍整理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向读者负责,因为阅读古籍是讲究版本的。当整理古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了可以作为历史版本的资格,就要在使用说明中注明版本出处,以此说明古籍整理事业的传承性质[6]。第三个问题是古籍整理的数字技术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复制,需要对文本进行数字结构标准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各种检索系统随着指令运转。所以,对于那些严肃而富有专业精神、热情而富于进取的数字化古籍整理的开拓者,要保持足够耐心和宽容心态;尤其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拥有这种心态是有益的,因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更多地感觉到他们的时代气息,以及由此而来的持续、高效的发展力量。
3自助服务型图书馆
该系统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终端直接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具有智能办证,自动借还图书,自动更新书架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体系,是传统图书馆的辅助和补充。
3.1自动图书馆工作流程
由于中心图书馆数量有限,很多读者往往因为交通不便而不能享受方便的服务。2006年,深圳市图书馆提出了街区24小时图书馆的创意,即10平方米的空间内容纳庞大的图书资源的街区图书馆,作为中心图书馆的补充。市民不受图书馆开闭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美的贴心服务,在一台自助终端机上自助办理借书证,完成借还图书操作。
endprint
3.1.1服务内容
自助办证:任何读者只需持有第二代身份证就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服务终端机申办中心图书馆通用借书证。
自助借书、还书、续借:在自助终端机上的感应区刷卡后,可以得出自己所借图书的书号,即可完成自动借书,所借图书在中心图书馆的,可进行预约,每天预约的图书由维护人员进行预约图书送达,还书时刷卡后,点击还书选项,读者操作台上借还书门自动打开,读者一本一本地将所借图书还回,由分拣机构进行回收,稀缺的图书由中心图书馆派专人取回,或进行同城快递取回。
3.1.2自动更新
该装置预留个人终端通用接口,可进行数据更新维护和下载,并且数据库通过网络跟中心图书馆保持一致,同步更新。读者可通过个人终端,如手机等登录图书馆官方网站进行预约、查询、申请账号等工作,可通过电子物流系统进行收费快递送达。
3.2服务管理
自助服务型图书馆并不是放羊式管理,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因此,对于维护人员的知识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态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成功案例与历史沿革
早在20世纪70年代,首台自助借还书机就出现在美国,由于使用中出现了众多问题而搁浅,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1992年,美国图书馆学会上,澳洲大学图书馆向全美图书馆介绍了由3M公司制造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由此,自助借还书系统成为了图书馆界的宠儿,被引进到许多国家的各级图书馆中提供服务。
现如今,传统物理收发图书的图书馆被称为第一代图书馆,这也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泛图书馆,以低门槛,低技术含量,低服务速度,高人力成本的“三低一高”著称。
数字化图书馆作为第二代图书馆,与第一代图书馆相比,提高了信息存储和更新的速度,增加了技术含量,但是对于那些对于纸质图书有偏好的读者而言,看书需要到图书馆去借这一点明显增加了读者的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
自助图书馆采用光、机、电一体化基本模块完成取书、送书的操作,加上RFID识别技术、第二代电子身份证识别技术、卡识别技术、互联网传输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信息化数据库检索技术等,相对于第一代传统图书馆物理存取图书,第二代信息化图书馆,被称为第三代图书馆。
这种自助图书馆既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借阅传统物理文献,又可以通过数字化服务查询电子信息,方便快捷。
如今我国的数字化自助图书馆经历了早期的台北模式无人服务图书馆,2005年东莞模式自助图书馆,2007年的图书馆ATM机的投入使用,促成了目前最成熟的深圳模式“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几种模式,其中深圳模式以其成熟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理念席卷全国。目前我国采用深圳模式的自助图书馆遍及全国28个省市区,如北京、广州、上海、沈阳、株洲、上海、武汉、鄂尔多斯、西安、郑州、马鞍山、贵阳、厦门、福州、昆明、三亚等众多发达城市,港澳、英法韩等国也有借鉴学习。据统计,目前全国投入使用的自助服务图书馆超过200台/座[7]。
4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成与发展,自助服务囊括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电脑小型化,管理系统电子化,自助服务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实现自助服务,可以节约人力,培养读者自主选择的能力,增加有限空间的利用率。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是否能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评价一座图书馆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通过自助服务图书馆和信息化中心图书馆完美结合,各地可以为读者提供便民、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减少读者交通费用和购书费用,节约阅读成本,缓解了公共资源发展滞后和保障公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黄宗忠.论现代图书馆学原理[J].图书情报知识,2007(1).
[2]吴晞.自助图书馆的[J].图书馆论坛,2011(6).
[3]张怀涛,索传军,戴根兴.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4]李东来 .数字化图书馆的选择与实施[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3).
[5]戴建志.古籍整理著作权的认识[J].人民司法杂志社,2012(10).
[6]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胡春波.大陆地区24小时图书馆调查与反思[J].图书馆杂志,2012(7).
(编校:严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