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2014-09-22黎勇,黄作喜,齐泽民
黎勇,黄作喜,齐泽民
摘要:以食用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食用菌实验课程中进行周年化实验安排教学改革及在实验中渗入研究性元素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网络教学法,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个视角与思考。
关键词:食用菌;教学改革;教学法;周年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06-02
随着食品生产中规范化、绿色化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各院校一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相关的专业选修,以满足学生需要并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食用菌学是农林园艺、生物技术专业中常见开设的课程[1,2],但一般是作为非主干课程加以开设的,学时数量有所增加,一般只在一学期内开设,理论课的比例比较高,理论与实验学时与比例大致是2~3:1左右的情况,如理论为51学时,则实验为18学时。但从食用菌这门课程来讲,其特点是理论讨论比较易懂,重复性高,实践与动手的要求,要求细致,对于栽培过程中的表征、菇相的掌握,需要因菇种的差异和季节的不同而反复观察,方能够掌握。这与教学中课程的基本课时数少,而理论课为主,但实验课太少形成很大的矛盾。另外,食用菌的栽培是在周年内进行的,不同的季节,生产上有不同的栽培品种。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做到与生产紧密结合,就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选课也不积极[2]。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生源)。参考各方面的资料,设置了食用菌学(69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围绕学校提出的夯实非师范专业,切实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学生的总要求,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的专业选修教学模式,即将本院前期开设的一些社会需求高相关特色的课程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加以强化。食用菌学是微生物应用技术板块中的课程之一,并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课程的发展实际是与本内江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的。内江是四川东南位于川渝中间地带的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本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食用菌产业,被内江市列为重点,传统生产上的食用菌大宗菇类(六菇二耳)均有栽培,近期,又开始进行大球盖菇、榆黄蘑等新品种的开发与引种。教学及实践中我们逐渐明确,食用菌相关的技术,学生兴趣大,尤其来自山区的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自觉地从家里带来一些珍稀品种,在学校实验室中试种。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办学的选择与方向。食用菌学的相关学习,可以为大学生毕业后走向一些食用菌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以及在将来立足家乡本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创业打下基础。2009年,我们生命科学学院成功申报建设“四川省高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后,我们对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生产上的基本需要、技术难点,从而考察相关产业中最大的技术关键问题。以内江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情况为参考,明确了在食用菌生产上以菌种驯化、绿色栽培以及菌种制作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方向。首先,申请了川东南野生菌类驯化研究及食用菌周年化绿色栽培技术的相关课题研究。随之,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及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优良条件,院上决定将微生物学板块中的食用菌学列为教改项目,进行了压缩理论课时,周年化自主性实验教学(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思路的教学改革。结合高校所拥有的教育教学优势,以及科研理论和方法优势,认真设计构建起一套食用菌周年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食用菌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培养学生优良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力及菌种制作与管理技术,能够熟练完成野生食用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驯化工作,从而在食用菌生产企业胜任技术指导、食用真菌菌种管理及野生食用真菌的驯化工作[3,4]。
2.课程计划及安排:按照涵盖周年栽培,掌握典型品种制种工艺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对实验教学的安排如下:
3.教学方法细致化探索。①以自主性实验为主要形式及考评;②深入探索,在主要实验中广泛融入研究性元素;③以实验操作技能评价表及实验日志为抓手,抓好日常管理及技术落实;④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学习相关结合;⑤网络课程的支持[2-5]。
4.成果与思考。随着实验课程的开设,许多学生开始关注与迅速投入到食用菌的学习与研讨上来,成立了食用菌兴趣小组。目前,以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科研资助并取得成绩的计有黑皮鸡枞(内江)的驯化与栽培、灵芝盆景、银针菇栽培、蛹虫草栽培等科研成果。目前,更有学生利用社会关系在宜宾、威远等地开展食用菌的栽培生产工作,并在学校内预感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如羊肚菌、松茸),积极性很高。相关的成果也受到院上领导的注意,将食用菌的科研列为实验室重点支持的项目。提出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基地促教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制种工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的支撑,以营养加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为今后重点的方向。现在,学校里面有了较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每门课程均在网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这十分方便学生用手机随时随地在自己方便的地方进行查阅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准确性[6]。今后,生命科学将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工作的基础上,申报菌种营销资质,为内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文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
[2]张党省.项目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
[3]杜爱玲,吴祖峰.食用菌栽培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
[4]冀宏,杨东霞,赵黎明.适应产业发展培养食用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兼析高校食用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改革[J].食用菌,2008,(4).
[5]弓建国,高喜叶,宋菊.以创业为导向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集宁师专学报,2010,(12).
[6]MOOCS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BD/OL].
http://www.edu.cn/html/info/2013/sjtu/.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食用菌实验教学改革》(JG201108-178);《地方高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201108-177)。
作者简介:黎勇(1968—)男,四川夹江县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微生物学及应用技术研究。endprint
摘要:以食用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食用菌实验课程中进行周年化实验安排教学改革及在实验中渗入研究性元素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网络教学法,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个视角与思考。
关键词:食用菌;教学改革;教学法;周年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06-02
随着食品生产中规范化、绿色化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各院校一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相关的专业选修,以满足学生需要并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食用菌学是农林园艺、生物技术专业中常见开设的课程[1,2],但一般是作为非主干课程加以开设的,学时数量有所增加,一般只在一学期内开设,理论课的比例比较高,理论与实验学时与比例大致是2~3:1左右的情况,如理论为51学时,则实验为18学时。但从食用菌这门课程来讲,其特点是理论讨论比较易懂,重复性高,实践与动手的要求,要求细致,对于栽培过程中的表征、菇相的掌握,需要因菇种的差异和季节的不同而反复观察,方能够掌握。这与教学中课程的基本课时数少,而理论课为主,但实验课太少形成很大的矛盾。另外,食用菌的栽培是在周年内进行的,不同的季节,生产上有不同的栽培品种。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做到与生产紧密结合,就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选课也不积极[2]。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生源)。参考各方面的资料,设置了食用菌学(69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围绕学校提出的夯实非师范专业,切实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学生的总要求,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的专业选修教学模式,即将本院前期开设的一些社会需求高相关特色的课程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加以强化。食用菌学是微生物应用技术板块中的课程之一,并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课程的发展实际是与本内江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的。内江是四川东南位于川渝中间地带的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本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食用菌产业,被内江市列为重点,传统生产上的食用菌大宗菇类(六菇二耳)均有栽培,近期,又开始进行大球盖菇、榆黄蘑等新品种的开发与引种。教学及实践中我们逐渐明确,食用菌相关的技术,学生兴趣大,尤其来自山区的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自觉地从家里带来一些珍稀品种,在学校实验室中试种。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办学的选择与方向。食用菌学的相关学习,可以为大学生毕业后走向一些食用菌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以及在将来立足家乡本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创业打下基础。2009年,我们生命科学学院成功申报建设“四川省高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后,我们对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生产上的基本需要、技术难点,从而考察相关产业中最大的技术关键问题。以内江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情况为参考,明确了在食用菌生产上以菌种驯化、绿色栽培以及菌种制作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方向。首先,申请了川东南野生菌类驯化研究及食用菌周年化绿色栽培技术的相关课题研究。随之,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及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优良条件,院上决定将微生物学板块中的食用菌学列为教改项目,进行了压缩理论课时,周年化自主性实验教学(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思路的教学改革。结合高校所拥有的教育教学优势,以及科研理论和方法优势,认真设计构建起一套食用菌周年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食用菌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培养学生优良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力及菌种制作与管理技术,能够熟练完成野生食用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驯化工作,从而在食用菌生产企业胜任技术指导、食用真菌菌种管理及野生食用真菌的驯化工作[3,4]。
2.课程计划及安排:按照涵盖周年栽培,掌握典型品种制种工艺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对实验教学的安排如下:
3.教学方法细致化探索。①以自主性实验为主要形式及考评;②深入探索,在主要实验中广泛融入研究性元素;③以实验操作技能评价表及实验日志为抓手,抓好日常管理及技术落实;④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学习相关结合;⑤网络课程的支持[2-5]。
4.成果与思考。随着实验课程的开设,许多学生开始关注与迅速投入到食用菌的学习与研讨上来,成立了食用菌兴趣小组。目前,以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科研资助并取得成绩的计有黑皮鸡枞(内江)的驯化与栽培、灵芝盆景、银针菇栽培、蛹虫草栽培等科研成果。目前,更有学生利用社会关系在宜宾、威远等地开展食用菌的栽培生产工作,并在学校内预感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如羊肚菌、松茸),积极性很高。相关的成果也受到院上领导的注意,将食用菌的科研列为实验室重点支持的项目。提出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基地促教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制种工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的支撑,以营养加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为今后重点的方向。现在,学校里面有了较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每门课程均在网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这十分方便学生用手机随时随地在自己方便的地方进行查阅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准确性[6]。今后,生命科学将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工作的基础上,申报菌种营销资质,为内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文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
[2]张党省.项目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
[3]杜爱玲,吴祖峰.食用菌栽培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
[4]冀宏,杨东霞,赵黎明.适应产业发展培养食用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兼析高校食用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改革[J].食用菌,2008,(4).
[5]弓建国,高喜叶,宋菊.以创业为导向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集宁师专学报,2010,(12).
[6]MOOCS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BD/OL].
http://www.edu.cn/html/info/2013/sjtu/.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食用菌实验教学改革》(JG201108-178);《地方高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201108-177)。
作者简介:黎勇(1968—)男,四川夹江县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微生物学及应用技术研究。endprint
摘要:以食用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食用菌实验课程中进行周年化实验安排教学改革及在实验中渗入研究性元素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网络教学法,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个视角与思考。
关键词:食用菌;教学改革;教学法;周年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06-02
随着食品生产中规范化、绿色化的要求,现代社会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各院校一般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相关的专业选修,以满足学生需要并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食用菌学是农林园艺、生物技术专业中常见开设的课程[1,2],但一般是作为非主干课程加以开设的,学时数量有所增加,一般只在一学期内开设,理论课的比例比较高,理论与实验学时与比例大致是2~3:1左右的情况,如理论为51学时,则实验为18学时。但从食用菌这门课程来讲,其特点是理论讨论比较易懂,重复性高,实践与动手的要求,要求细致,对于栽培过程中的表征、菇相的掌握,需要因菇种的差异和季节的不同而反复观察,方能够掌握。这与教学中课程的基本课时数少,而理论课为主,但实验课太少形成很大的矛盾。另外,食用菌的栽培是在周年内进行的,不同的季节,生产上有不同的栽培品种。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做到与生产紧密结合,就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选课也不积极[2]。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专科学生(含高职生源)。参考各方面的资料,设置了食用菌学(69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围绕学校提出的夯实非师范专业,切实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学生的总要求,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的专业选修教学模式,即将本院前期开设的一些社会需求高相关特色的课程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加以强化。食用菌学是微生物应用技术板块中的课程之一,并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课程的发展实际是与本内江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关联的。内江是四川东南位于川渝中间地带的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地区,本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食用菌产业,被内江市列为重点,传统生产上的食用菌大宗菇类(六菇二耳)均有栽培,近期,又开始进行大球盖菇、榆黄蘑等新品种的开发与引种。教学及实践中我们逐渐明确,食用菌相关的技术,学生兴趣大,尤其来自山区的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自觉地从家里带来一些珍稀品种,在学校实验室中试种。学生及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办学的选择与方向。食用菌学的相关学习,可以为大学生毕业后走向一些食用菌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以及在将来立足家乡本地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创业打下基础。2009年,我们生命科学学院成功申报建设“四川省高校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后,我们对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生产上的基本需要、技术难点,从而考察相关产业中最大的技术关键问题。以内江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情况为参考,明确了在食用菌生产上以菌种驯化、绿色栽培以及菌种制作为重点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方向。首先,申请了川东南野生菌类驯化研究及食用菌周年化绿色栽培技术的相关课题研究。随之,利用这些科研成果及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优良条件,院上决定将微生物学板块中的食用菌学列为教改项目,进行了压缩理论课时,周年化自主性实验教学(学时,含实验课18学时)为思路的教学改革。结合高校所拥有的教育教学优势,以及科研理论和方法优势,认真设计构建起一套食用菌周年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食用菌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培养学生优良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力及菌种制作与管理技术,能够熟练完成野生食用真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驯化工作,从而在食用菌生产企业胜任技术指导、食用真菌菌种管理及野生食用真菌的驯化工作[3,4]。
2.课程计划及安排:按照涵盖周年栽培,掌握典型品种制种工艺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对实验教学的安排如下:
3.教学方法细致化探索。①以自主性实验为主要形式及考评;②深入探索,在主要实验中广泛融入研究性元素;③以实验操作技能评价表及实验日志为抓手,抓好日常管理及技术落实;④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学习相关结合;⑤网络课程的支持[2-5]。
4.成果与思考。随着实验课程的开设,许多学生开始关注与迅速投入到食用菌的学习与研讨上来,成立了食用菌兴趣小组。目前,以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科研资助并取得成绩的计有黑皮鸡枞(内江)的驯化与栽培、灵芝盆景、银针菇栽培、蛹虫草栽培等科研成果。目前,更有学生利用社会关系在宜宾、威远等地开展食用菌的栽培生产工作,并在学校内预感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如羊肚菌、松茸),积极性很高。相关的成果也受到院上领导的注意,将食用菌的科研列为实验室重点支持的项目。提出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基地促教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制种工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的支撑,以营养加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为今后重点的方向。现在,学校里面有了较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每门课程均在网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这十分方便学生用手机随时随地在自己方便的地方进行查阅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准确性[6]。今后,生命科学将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工作的基础上,申报菌种营销资质,为内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韦文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
[2]张党省.项目教学法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
[3]杜爱玲,吴祖峰.食用菌栽培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
[4]冀宏,杨东霞,赵黎明.适应产业发展培养食用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兼析高校食用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学改革[J].食用菌,2008,(4).
[5]弓建国,高喜叶,宋菊.以创业为导向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集宁师专学报,2010,(12).
[6]MOOCS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BD/OL].
http://www.edu.cn/html/info/2013/sjtu/.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食用菌实验教学改革》(JG201108-178);《地方高校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G201108-177)。
作者简介:黎勇(1968—)男,四川夹江县人,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微生物学及应用技术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