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4-09-22綦菁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型培养模式

摘要:正确认识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引导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思路以及研究生自身对培养方向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教育情况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多层次的研究人才。

关键词:学术型;专业型;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95-02

我国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以学术型的研究生教育为主,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2009年设置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现在增设的专业型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只占10%左右,用来与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人数保持一致。为适应社会各层次对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在继续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同时,开始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我们认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硕士研究生是必需的一项举措,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来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不同的教学实践体系,完成不同模式的培养,从而真正满足不同的需求,培养不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

一、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是专业型的学位。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体现对理论和实践各有偏重,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学术型的硕士培养的是科研能力,专业型的硕士培养的人才突出的是实际动手能力,应该说从设立这2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初衷来讲,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各层次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使得各个层次的人才学有所用,从实际出发,培养人才。专业学位的设置满足了很多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对学术型学位的设置做一补充,也为在实际工作中,有企业应用背景的在职人员提供了对口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多方位,多层次培养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

二、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情况

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录取分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招生,此类生源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若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学术型研究生的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凡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生、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等都可以报考。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很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发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如: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等。除以上专业其它专业应届生均可报名。全日制专业硕士从2010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和国家计划外的硕士生,收费和学术型研究生是一致的。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型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都颁发学历证书和毕业证书。从学制来说,专业硕士一般只要求2年即可毕业,其中包含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重视操作能力;而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年。如何针对培养目标,设立合适的考试课程也是需要研究生教学体系关注的问题。

三、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不同的培养目标,导致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都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学术型是以培养较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人才为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基础,强调深层次的理论教学课程的设置。而专业型的硕士,在分析检验、食品加工新技术以及各个加工操作的专论上多设一些课程。专业型硕士,注重实践型,学术型硕士注重理论性。教学环节上,学术型的注重课堂和实验室教学环节,专业型的注重实验室和工厂的实践教学。由于目标定位的不同,因此在学制最低学分要求、课程级别及种类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是不同的,如学术性学位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而专业性学位课程侧重工程应用学术性学位的课堂教学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而专业性学位的课堂教学则通过案例,以及讨论式教学和动手实验和参观企业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于09年才招生专业型的硕士,所以绝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充分校准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不同,基本课程设置差异不大,只是在毕业论文的选择上更注重应用性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就失去了2个类型硕士学位存在的必要性。

四、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体系

现在专业型硕士与其他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执行的是相同的学生评价体系和课程考核制度,但在论文要求和能力考查上侧重点不同。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注重研究能力的考查,而专业型硕士则注重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查。学校通过课程作业以及实习和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质量反馈项目的周汇报,中期检查及最终的项目设计报告和答辩等环节对培养过程进行。总之我们只有在多模式环境下,明确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培养过程和执行不同的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endprint

五、关于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培养的几点思考

1.提高社会对2类培养硕士生模式的认同。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在职人员,发放的也是含金量较低的单证,因此部分外界人士和用人单位都认为这种在职专业学位硕士没有接受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管理较为松散。随后在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可是从报考情况来看,这两年学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很小,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都不乐观。

2.培养环节要到位。学校除了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室和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外,还应组织人力物力建立产学研校内外联合实践基地,高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在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才培养效益。校企间实践性的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课题,使学生服务于公司和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高级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企业可以在获得人才、政策和社会认可等方面得到利益上的满足和激励。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考虑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是必要的。在培养环节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要求和学位论文的选题上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培养环节,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健全导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制采取校内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方式,每个研究生都安排两个导师进行指导,一个来自高校,一个来自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构或企业,这样双方共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过程以及项目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使论文的方向更有的放矢,更能和实践结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婀娜.明年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收比例将下调5%至10%[N].人民日报,2009-11-16.

[2]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周邵萍,钱志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借鉴[J].化工高等研究,2012,(4):19-22.

[4]严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文汇(上旬刊),2012,(2):21.

[5]肖顺华,刘峥,杨建文.关于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基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2,29(3):60-64.

[6]吴仁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1):52-55.

[7]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研究,2010,97(4):7-9.

作者简介:綦菁华(1966.7-),女,汉族,黑龙江,博士,教授,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型培养模式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基于AHP法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绩效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