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变革
2014-09-22严佐军
严佐军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中学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课程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新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语言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语言的变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35-03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对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1]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教育界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就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已经作了很多深入的探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更为变革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学语言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试就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变革作一些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共同推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和研究。
一、新课程下教学语言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兴趣。以往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因此,改变中学政治课生存现状的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提高学科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这与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呢?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说,新颖的教学语言比平板的教学语言往往更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案例:[1]“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1]“同学们,国际社会风云变换,山姆大叔称霸世界遭遇恐怖主义阻扰,日本‘入常受到国际正义力量的阻挠,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脚步需要新的国际秩序的引导,在这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发展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呢?”比较以上两段学习导语,其教学效果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前一段导语平板干涩,了无生趣;后一段则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心智。新课程倡导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中学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政治理论中许多概念和原理往往艰难晦涩,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便成为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现实课题。教学案例:在讲到商品的价值时,一位同学问“人有没有价值”,两位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进行回应。教师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不是商品,所以人没有价值。”教师二:“那你想想看人是商品吗?”生:“是商品,现在有很多贩卖人口的。”师:“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我国刑法中有一个罪名叫贩卖人口罪呀?”学生若有所悟。师:“这说明人是不能作为商品来买卖的,否则,父母十月怀胎辛苦抚育子女不就成了生产商品了吗?可见,人作为万物之灵有其特殊性,虽然孕育、培养一个社会人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是人不是商品,因而不具有经济学上所讲的价值。”比较以上两段不同的教学语言,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一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结论,没有给学生任何质疑、思考的余地,其教学语言是结论评判式的,这样的教学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二的教学语言则富有启发性,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后水道渠成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体现了智慧型教师的教学机智。
3.培育情感。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培育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1]培养“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1]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能够充满丰富细腻的情感,那么,这将是一把最精美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学生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4.锤炼思想。“你的真正生命是你的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1]教育需要思想,新课程呼唤新思想,中学政治课更应把传递思想、交流思想、孕育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怀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1]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思想上有所创新,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进而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案例:在讲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时,一位政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经商与否,你对自己应该具备的意识有怎样的期许,让我们彼此启迪与分享……”通过简单却富有思想启迪的话语,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碰撞出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新要求
1.要更具亲和力。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亲和的人际氛围,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科特点看,中学政治课的许多内容都是主旋律性质的。如果再加上严肃古板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感到政治教师是多么的“高高在上”,政治课是多么的“严肃生硬”,这无疑会在师生之间架设起一道鸿沟。如果政治教师多用诸如“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你是否愿意让我们分享你的想法”等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柔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使严肃的政治原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一一化解。
2.要更有启发性。如果剥夺了学生“学”的独立性,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是不会接受的;或者,即使表面接受了,也不会心悦诚服。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必须像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过程,自己建构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为此,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启发性,一方面让教学语言含有丰富的信息,努力唤起学生的思维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动机;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为学生思考、思维、思想留下时空上的广阔天地。endprint
3.要更加生活化。在过去,“政治课程太过于强调知识逻辑而淡化学生的生活逻辑,使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2]因此,要改变政治课不受欢迎的现状,“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3]而新课程要构建的正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实施的新的高中政治课必修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保证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努力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和学生所体验的现实生活。
4.要更具开放性。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中学政治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的结论或答案。如果教师不把话说“死”,而是为学生留些思考余地,无疑等于为学生提供了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将大有裨益。
三、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变革
1.命令评判式向合作商讨式的转变。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该问什么、什么时候问、以什么样的方式问、学生该如何作答等,教师事先都作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发布命令或是居高临下的评判。于是,我们就司空见惯了诸如“某某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不要怎么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你这样做是错误的”等带有命令评判味道的教学语言。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师则会这么说:“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吗?”、“这样做是否合适呢?”、“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呢?”、“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呢?”……同样的教学信息,教师用合作商讨式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谐。
2.陈述告知式向引导启发式转变。旧课程强调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使得向学生直接陈述告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成为课堂的主流语言。像“物质的概念是这样的”、“这个观点是这样理解的”、“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等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语言大行其道,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政治教师必须更多地运用“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经历质疑、解惑的过程,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恢复“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从而使人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4]
3.专业术语式向情景口语式转变。教育专家认为:知识的形态有三种,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对高中生来说,学术形态的知识过于深奥复杂,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是教育形态的知识。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政治教材对知识的呈现还过于专业化。这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变为教育形态知识的任务(近年来高考选择题题肢呈现方式也有这样的特点),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方式就是更多地运用情景口语式的教学语言。具体的做法是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情境与学生开展对话,如:“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用“天地万物间是相互联系的”来表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可以转化为“互联网等事物都是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可以转化为“艺术作品等意识是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等等。
4.固定统一式向动态生成式转变。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专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会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5]而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追求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师生之间要步调一致,教学过程要根据教案亦步亦趋,较少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势必形成高度统一的教学语言,教师照本宣科,忽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更是家常便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的中学政治课堂,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舞台,它需要政治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时时关注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以学生为本,因学生而动。所以在新课程下,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依据课堂情境、学生状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在动态中生成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2,(21):87,84,2,19.
[2]熊春燕.教学生活化是政治课的生命力[J].思想政治教学,2005,(7).
[3]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