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研究*
2014-09-22黄燕华
关键词:文献检索;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式
摘要:文章在分析当前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教学相结合难点的基础上,提出强调将信息内涵、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科研成果进课堂以及设置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等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于《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为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课的镶入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061-03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黄燕华( 1981-),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是福建农林大学青年科研基金“一校两馆模式下的图书信息快速流通机制研究”资助项目(08SB14)的研究成果。《文献检索》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技能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科研探索、知识挖掘、学科领域前沿追踪的信息技术,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方法论,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文献检索》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成果,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相关检索概念、掌握信息检索方法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大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培育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2]。
1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结合的意义
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优化切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文献教学内容,活跃教学过程,对推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专业学习与信息素养是紧密结合的,良好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专业理论学习的深化和提升,而将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信息检索技术过程中,则是《文献检索》信息技术实践的重要延伸。其次,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于《文献检索》的教学过程,从专业理论角度阐明信息检索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作用,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改变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的看法,达到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的目的。第三,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教学和实践运用,将推动学生文献检索技能的有效应用研究,拓展大学生研究型学习深度和研究内涵,是培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追踪本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环节[3-4]。 2《文献检索》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现况分析2.1专业背景知识点的选择
专业是一个系统的领域知识和技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均有严格的培养计划,内容涵盖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产业部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选择专业背景的知识点,融入于课程教学过程,可以促使学生以丰富的空间思维,联系专业理论与《文献检索》课程相关知识点,从专业领域角度出发实现知识点的应用和掌握,良好地解决《文献检索》理论与学生专业实践结合难的不足。但《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级,这时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整体尚处于 “学什么”、“有什么用”的模糊认识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领域切入点,切入于课程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镶入于《文献检索》课教学过程的难点所在。
2.2教学素材的组织
当前,高校专业类别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要做到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文献检索》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点的镶入式有机融合教学,《文献检索》课程理论相应知识点教学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文献检索》教学主要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检索技巧、数据库使用等内容,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能课。如何选择适宜的,兼顾介绍性、原理性、实用性或操作性的知识素材,又能够与专业背景知识点相融合的文献检索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组织或实践指导、引导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而掌握《文献检索》课程的重要基础。
2.3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镶入式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对《文献检索》信息技术的拓展和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当前文献检索课程课时量一般较少,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课程量为理论16个学时、实践14学时,与理论教学的近乎同等比例的实践教学课时量,为学生的上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但前期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若教师简单地演示了某一专业课题的检索过程,学生会觉得“只要照着老师做,就有结果了”。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易发现所学专业知识与《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难以将实践结果应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升华中。若教师较为细致阐述,涉及的知识或教学内容就会多,操作步骤也就更具体化。受到一次实验2个课时的时间限制,学生往往难以形成专业理论知识在《文献检索》实践过程中具体应用的连贯性思维,常出现“记住这一步,忘了下一步”的现象。如何利用有限的实践课时,促进《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延伸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依据不同知识点和教学素材,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2.4教师面临的压力
受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社会需求大、专业类目多等多元因素影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则显现递增性与多元化发展。当前各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授课任务主要由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承担,因专业教师少,听课学生散布在各专业中又以专业为单元听课,难免使教师自身专业与所教授班级专业不一致,同一教学组织单元中多个专业并存、学科跨度大。因而,不论从教师自身的专业所限还是授课各环节因素所限,均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学研究、信息检索技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在教学观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上,不同教师所采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深度等均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学效果差异性也大,尚未能形成有效的、较为统一的,或较为认可的专业背景与《文献检索》课程体系融合性教学模式。而且相当部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非专任教师,这些教师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科技查新及其他科学研究等工作任务,时间上难以有效协调,教师工作压力相对也较大,难以形成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于《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过程。
黄燕华: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研究*黄燕华: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研究*3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
3.1强调专业信息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理论
受传统专业观念、社会工作需求、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重视等因素影响,本专业课成为学生认可和愿意学习的学科,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忽略专业培养体系中各课程的相关性、基础性和渐进性,对《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因而,在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学习对专业应用的重要性等案例的启发式教学,突出《文献检索》课在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引导学生重视《文献检索》课程学习。如毛静华研究指出,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穿插大量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情报的重要性,意识到收集情报的重要性,从而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体会和认识[5]。
3.2基于专业背景,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良好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更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所教授的学生专业背景,以学科或专业优化教学大纲,确定、编制适宜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促进所教授学生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镶入于《文献检索》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教师自身专业与所教授班级专业不一致的重要办法。笔者所在的福建农林大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以学校的学科门类为依据,从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教学可融合的特点出发,优化不同学科门类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体系,编制了信息农林类、社科类、理工类三大门类的《文献检索》教材,为专业背景知识镶入于文献检索教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基础。笔者以林学类专业学生为教学实施对象,从学生林业方面的信息需求、林业信息服务与文献检索的信息平台、林业信息的前沿知识获取与文献检索方法等方面入手,分析所需检索的文献类型、可利用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并将文献信息服务创新体系等知识点作为林学类专业理论知识的结合点,优化了林学类的教学体系[6]。
endprint
3.3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教学的建设
融科学性、先进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科研成果,是学科、专业前沿信息和知识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检索,获知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重要素材。切合学生专业特点,组织相应学科的科研成果,尤其是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理论内涵的科研成果与《文献检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的展示、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认识“名师”、“显示度科研成果”、“创新性成果”的基础上,以好奇的探究心理,通过《文献检索》的标准信息技术,去查询、检索相应的科研成果。这样不仅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更易促进学生对文献检索方法的掌握。而且,有效的科研成果素材的组织与教学案例的构建、展示,可最大限度消除同一教学单元中多学科共存、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难以确定合适的教学素材、教师压力大等不足,提升《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与科研成果结合的实践探讨,分析科研成果引进《文献检索》课堂所存在的问题,以“知源、知取、知用”为出发点,从检索技能和检索方法的“用”字上下工夫,建立了课程专题授课模式、课堂讨论专题模式以及实验、实践环节模式等科研成果与《文献检索》相应知识点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编制容易让学生接受、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程理论掌握的、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教学案例,提出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7]。该教学模式为科研成果引进《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现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和借鉴基础,对专业背景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进一步为科研成果引进高校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实践探讨与理论依据。
3.4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设置综合性实践环节,开展课程群实践模式
《文献检索》是一门方法学,实践是《文献检索》课程知识掌握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技能实践延伸的综合提升环节,是研究型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在《文献检索》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设置若干个切合所教学生专业领域实际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如通过适当的科研成果介绍、展示,设计引导性、启发性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过程,形成融汇文献检索课程的检索原理、技能的知识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可促进学生对《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或科研成果检索的独立思考,对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素质教育质量工程,可协调《文献检索》课程与学生其他专业课程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如将《文献检索》的实践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实习、实验等环节结合,开展“课程群”实践,通过实践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的信息检索方法、技能相结合,在学生良好地熟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文献检索》中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和交流的掌握。开展课程群实践模式是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文献检索教学的最佳途径之一,将良好地解决教师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专业理论知识素材难以组织、专业理论知识点难以结合等诸多不足[8-10]。
3.5结合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文献检索》技能的延伸与应用
推进大学生研究型学习过程,培育、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已成为培养理论、科研、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的平台建设,对大学生的专业探索技能和知识挖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没有前期研究和实践基础的大学生来讲,上述科研难度大,直接体现在具有研究意义和可行性的科研题目的提出、研究思路的构建和研究的开展每一环节。此时,《文献检索》课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建设,信息检索的掌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文献检索》课可以说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门以信息检索、实践为对象的课程,因而在课程教学尤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培养与建设为基础,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兴趣出发,围绕着研究小团队的“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现况如何”等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检索主题自主结合的信息检索实践过程。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课程理论体系知识的应用,更会提升学生学会遇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独立科研能力,增强大学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实现《文献检索》技能的延伸与应用,促进他们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4结语
《文献检索》课程是学科领域信息追随、跟踪和跃进的重要基础,自从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以图书馆为主要教学力量的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信息需求的重要保障,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涉及学科门类专业多,学生专业背景繁多。如何结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将科技查新、科研成果等相关理论引进文献检索的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涵、拓展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对当前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今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耿鹏.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19-20.
[2]王敏,嵇绍春. 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01-102.
[3]苏健等.群体动力学视角下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4):13-15,62.
[4]王鑫.高校文献检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3):22-24.
[5]毛静华,曾媛.专业知识导向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2):118-120.
[6]黄燕华.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林业信息科技查新工作的建设[J].林业勘察设计,2008(1):49-52.
[7]黄燕华等.科研成果进文献检索课堂的教学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96.
[8]朱林仙.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教学方法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3(3):44-45.
[9]田青,张辉.文献检索课与专业整合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232-233.
[10]戎文慧等.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78-80.
(编校:马怀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