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研究

2014-09-22王蒙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9期
关键词:内陆河南经济

□文/王蒙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我国从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以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开放政策,以加工贸易方式为突破口,成为世界工厂。三十多年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扩大贸易、出口创汇,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然而,新问题也接踵而来,我国面临金融危机以来外部不断严峻的贸易战、资源战等经济摩擦,国内也面临人力成本增加、资源环境恶化、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等问题。因此,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需要进行调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内陆开放”,这是我国经济开放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国家层面的开放战略开始朝拓延深度、提升效益、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的方向转变。我国需要建设多元平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促进经济继续平稳协调发展,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创新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此,中西部地区多个省市提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战略,以开放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内陆开放高地是指我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地区,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和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式,发展开放型经济,通过开放带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支撑。

河南于2010年底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开放带动战略。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顺应我国和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平台。河南要利用劳动力、地理区域、资源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河南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一)对外贸易突破式发展。自河南1994年开放带动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省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22.29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77.92亿美元,增长近8倍。2011年后河南的进出口贸易更是突破式增长,2011~2013年的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326.42亿美元、517.50亿美元和599.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3.46%、58.54%和15.8%。河南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加工贸易增速较快。2013年,河南进口额为239.59亿美元,增长10.5%;出口额为359.92亿美元,增长21.3%;加工贸易额为384.36亿美元,增长26.7%,占总贸易额的64.11%。对外贸易额在全国排名从2010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12位;在中部六省排名从2010年的第4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1位。

河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5.2%提升到2013年的11.55%,高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全国33.8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河南对外贸易绝对值增加较快,逐步列于中部前列;河南外贸的增长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带动,说明河南逐步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河南外贸开放水平仍旧较低,潜力发展空间巨大。

(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1995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有4.8亿美元。随着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目标的确立,建设郑州航空港等支撑项目的实施,201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创出历史新高,突破100亿美元,2012年达到121.18亿美元,增长20.2%,2013年为134.57亿美元,增长11%,实际利用FDI的总额和增幅均居中部六省前列。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DHL、UPS、百事可乐、富士康等企业纷纷入驻河南。截至2013年底,投资河南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1家,国内500强企业146家。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日趋优化,投资领域朝汽车、智能手机等高端制造业,物流、银行等高端服务业集中,有利于河南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对河南传统产业动力日渐不足给予后继力量支撑。

(三)对外经济合作不断进展。开放型经济使要素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河南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随着近年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河南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例如双汇集团与香港、美国、日本等24家境外企业合作,2013年收购了美国猪肉最大生产企业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国际品牌;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公司收购意大利威奥斯图公司,成为亚洲最大减振器生产基地,等等。河南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对外投资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对外承包工程显著增长。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出口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随着河南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市场开拓脚步加快,可以预见未来对外投资合作的发展空间较大。

二、河南构建内陆开放高地面临的环境

河南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发展开放经济有利形势与困难挑战并存。充分认识当前河南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能更好地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致使世界大多国家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5.2%降至2013年的3.0%,虽然多数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多种经济刺激措施,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旧缓慢。由于各国经济的低迷,为保护其国内市场,贸易保护开始抬头,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多。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使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优势产业冲突的光伏等产业出口增速放缓、贸易摩擦严重。同时,新兴经济体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成本优势使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市场日渐丧失。河南扩大贸易份额、招商引资面临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

(二)要素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要素、资源、环境的消耗也快速增加,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力要素丰富廉价是河南的优势,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劳动力是河南的短板。河南企业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2011年河南省技术交易额为38.8亿元,占全国的0.8%,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也低于安徽、重庆等中西部省份。此外,河南是全国污染物排放较重的地区,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河南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高污染的传统重工业占整体工业比例较大,在保护资源、降耗减排的大环境下,河南要探索经济增长新模式。

(三)有利政策支持增多。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早较快与国家较早的优惠开放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国家平衡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下,中部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2012年国务院批复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3年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家跨境E贸易实验区,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国家级平台为河南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内生动力增强。近年,河南将对外开放提升到战略高度,积极开创有利的开放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优势,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河南正逐步建立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工具无缝换乘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商品集散中心;河南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吸引劳动务工人员回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使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三、河南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建议

(一)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内陆对外开放不同于沿海沿边省市具有地理的优势,因此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吸引更多要素、企业到内陆投资和发展。在比照东西部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河南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考虑政策驱动的持续性。例如,很多地区招商引资时给予企业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这固然可能吸引企业,但不具有长期激励的效果。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很多国外投资企业纷纷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低廉地区。说明在政策利用方面要创新思路,合理制定长期的政策制度规划。比如,将优惠政策的力度与年限延展结合,将优惠政策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式进行转换支持,既有利于要素向河南集聚,也解决了高级要素稀缺问题。

(二)搭造开放载体平台。近年,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平衡指导思路的明确,对中西部的支持日益增多。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以及多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批复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是河南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利载体和发展平台。一是发挥180个产业集聚区作用,培育区内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入区;突出产业集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集聚品牌,依靠品牌吸引企业客商;二是借力郑州航空港建设,依靠“空港”弥补河南开放的区位劣势,提升贸易速度,吸引要求时间效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依靠郑欧班列扩大交通运输通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将贸易运输从沿海吸引到内陆;三是借助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快捷通关改革,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贸易成本,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三)推进“微笑曲线”延展。“微笑曲线”是一条两端朝上,说明产业价值链的曲线,曲线中间是制造组装领域,仅需要廉价劳动力投入,利润空间最低;左边是研发设计环节,右边是销售服务环节,利润空间最大,研发需要先进的技术知识和人才的支撑,市场销售需要品牌影响力的带动。当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管理、人才、技术比较薄弱时,可由技术含量最低的组装制造环节进入产业链,参与产业分工。待要素不断积累具有优势后,要向附加值较高的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因此,河南进行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时应加强创新和研发等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考虑引进企业技术溢出水平速度,有意识地注重培育人才、技术、管理、营销、服务等高级要素,缩短人才资本积累时间。通过进入“微笑曲线”两端领域,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例如,河南外贸近三年的飞速增长得益于富士康的国际代工贸易。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论文表明利润丰厚的IPHONE手机,富士康代工仅分到0.5%的利润。河南应加大教育支持和科研投入,内培外引,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保证高级要素和创新成果的增长,从而实现在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政府明确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进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和服务作用,简化行政手续、提升行政办事透明度、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区、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配套设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例如,为产业较为集中地区开通公交或轨道交通,方便人员流动;采取政府规划市场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建设医院、学校、住宅、娱乐设施等,解决人员后顾之忧;探索解决社保、医保跨区域结算等问题,采用灵活的社保、医保措施,降低跨区域流动人员成本负担,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不干预企业经营,给企业留足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空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下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走出去”能力更强;建立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国际合作竞争信息和咨询服务,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和市场。

(五)探索外向型农业路径。河南是我国的大粮仓,中原经济区及国家对河南的战略定位首先就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因此河南要探索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路径。一是发挥政府、电信运营商作用,为农户搭建信息平台,从指导农户种植,到提供天气市场等服务信息,再到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完善农产品服务体系;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意识。我国“入世”以来农业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主要原因是农产品成本过高和农产品质量未能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建立农产品生产和检测标准化体系,通过宣传让农户普遍认知和接受,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扶持高科技的本土农业企业。随着城镇化发展,未来农业会从个体散户生产向企业承包组织生产发展,企业进入农业生产可以获得规模效益,提升品牌,但要提早建立农业企业与农户分配机制;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食品加工业、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业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1]梁丹.河南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的对策建议[J].中州学刊,2011.6.

[2]陈亚东.内陆开放高地的经济学分析——以重庆为例[J].经济界,2011.1.

[3]李雪苑.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内陆河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