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邑 “15分钟服务圈”提升就业质量
2014-09-22何浩煦
近年来,大邑县人社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保持全县城乡充分就业的目标,夯实基层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就业社保“15分钟服务圈”,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充分发挥培训的就业效益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全县就业状况,保持就业稳定。
打造就业“15分钟服务圈”
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业务的愿望,县人社局大力推进就业社保业务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依托“四组织一平台”,形成了“以群众人社业务需求为核心;以业务代办和居民信息动态管理为介质;以一定行政区划网格为膜壁”的公共服务网格管理“细胞工程”的雏形。
目前,全县已规划建设了县、乡、村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51个,下放就失业登记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职业培训意愿登记、创业培训意愿登记等28项就业服务业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形成了一体化管理和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初步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逐步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跑、“打拥堂”的现象。今年1-5月,全县基层服务平台办理就业服务约6.5万人次。
解决企业用工难
为解决大邑县经开区用工缺口大的难题,县人社局深入园区开展用工情况摸底,统筹考虑用工与求职的供需关系,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送岗下乡,积极搭建劳资对接平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组织用工企业直接到乡镇、村(社区),举办现场招聘会28场,为务工农民和企业牵线搭桥。今年以来,现场签订就业协议4325份,为用人单位提供技能人才3026人。
二是订单定向,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结合园区产业特点,紧密围绕产业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培训期间,根据动态用工信息,主动增减培训项目,努力为企业培养人岗相适的人才。目前,已培训钳工、车工等中高级技术工590人,培训木工630人,制鞋工470人。
三是畅通信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建立新建企业或新增生产线用工备案制,通过服务大厅大屏幕、人力资源工作QQ群、基层站点,多渠道发布招工信息,并充分利用“15分钟服务圈”的广覆盖效应,实现即时发布到乡镇、村(社区)就业社保平台,实现了招用工信息与群众面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快速转移就业。今年以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4289人,城镇新增就业3152人。
推进更高质量就业
县人社局完善落实各项培训机制,努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更好地推动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进了就业“量”与“质”的协同发展。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1.57万人,培训后就业1.25万余人;开展创业培训909人,成功创业472人,为173户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2897万元,带动就业2832人。
一是按需调整,提高就业培训实用性。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需求,拓宽培训专业,并强化企业对接,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主动调整培训内容,做好纽带服务,形成用工单位、培训机构、就业经办机构三方联动的培训工作机制。
二是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构建“创业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培训推荐、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不同群体的创业特点分类开展个性化项目服务,并围绕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根据创业环境因势利导。
三是私人订制,推进培训工作个性化。为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县人社局局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摸底调研,推出培训套餐,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将自主权交给参训人员,实现就业培训“私人定制”,并完善跟踪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今年以来,共开展培训16期,培训853人,合格率达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