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的误区与解决策略
2014-09-22陈雅典郁丽萍
陈雅典 郁丽萍
幼儿期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幼儿的视觉震撼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幼儿的情感、想象力及审美感的启迪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幼儿园,成为早期阅读的教材。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对绘本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在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没有发挥其优势,绘本阅读教学也陷入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阅读识字型
图文并茂的绘本,图画精美,语言精炼。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便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进行识字训练。在识字要求的压力下,让绘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幼儿对绘本望而却步。
误区二:提问传授型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有着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和深刻的内涵。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为了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受到教育,便以提问贯穿绘本阅读始终。在一连串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问下,幼儿的阅读兴趣被蒸发。
误区三:无指导型
在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师本着“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书”的理念,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读完故事就完事,不启发、不质疑、不指导,使绘本蕴含的丰富价值和意义缺失,效率低下。
那么,在绘本教学中如何让幼儿对绘本“爱看、会听、善讲、敢编、乐演”呢?我们园相关课题组通过以绘本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践,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绘本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教材的调整和处理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绘本页数较多,画面细节非常丰富,信息量较大。幼儿在集体阅读时兴趣点容易分散。根据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前,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进行研读与思考,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绘本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用最适合幼儿的表现方式将绘本所蕴含的真正内涵传递给孩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有六个动物借小背心:小鸭子、小猴、海狮、狮子、马、大象,而且,他们的对白都是一样的。反复的情节、反复的对白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单调,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删减了两个角色:海狮和马,这样故事更加紧凑,又没有影响主题的表达。
二、幼儿活动式体验策略
幼儿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体验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强调亲自参与活动,使幼儿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提升经验,最终让幼儿感悟到体验的快乐,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式体验策略。针对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我们重点采用“游戏体验”和“操作探索”的策略,引导幼儿在游戏性、情景性、操作性的氛围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如:小班绘本活动“好饿的毛毛虫”,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探索环节:提供1~5的数字卡及水果卡一套,让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的操作。数字1,对应毛毛虫吃了1个苹果;数字2,对应毛毛虫吃了2个梨子……中大班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想象力、表达力和探索欲有了进一步发展,我们重点运用“表演表现”、“想象创作”等策略,鼓励幼儿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大班绘本《佩泽提诺》中的几个角色小P、飞得远、游得快等形象都是由色块组成的,那么小P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还会遇到的什么样的朋友呢?我们在续编活动中提供了由色块组成的可自由变化的魔棍,让幼儿用魔棍建构形象,并根据自己建构的形象起名,如:为什么(问号形象)、看得远(望远镜形象)、航海家(龙舟形象)等来续编绘本故事。
三、师幼互动提问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提问”,抓住故事情节线索,抓住绘本特质进行引导提问。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引导性互动提问、追问式互动提问、层次性互动提问、启发式互动提问等一系列的策略。如大班绘本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师可在出示封面,揭示书名后,在第一张画至海狮前面几张画运用引导性互动提问。教师可提出:“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老鼠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自主阅读并理解绘本前一部分的信息。在绘本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指着海狮的画面至结束处,教师采用追问式互动提问:“小小的海狮为什么能摘到苹果?”这样的追问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层的思索。再如大班绘本活动“我的幸运一天”,针对幼儿在阅读过程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了启发式互动提问:“为什么狐狸不吃小猪,反给它洗澡、做午餐、做按摩呢?”一些幼儿认为是狐狸想吃到干净、肥一点的小猪;另一些幼儿则认为这是小猪想出来的办法,想拖延时间。到底哪种推测是正确的,教师不作解答,而是让幼儿带着期待到最后几张画面中(这部分事先用夹子夹住)去寻找答案。
实践证明,以上互动中的提问共同构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关于问题的探究过程,这种全面的互动使阅读活动更富有活力,并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了绘本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
四、幼儿情感体验式策略
幼儿期的情绪情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而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绘本幽默、夸张的内容深深吸引幼儿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真实情绪的需求,紧扣绘本情感的中心思想,因势利导,弥散情绪气氛,使幼儿受到感染和影响,再通过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让这种体验印入到幼儿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如大班绘本活动“苏菲生气了”,开始时我让幼儿观察苏菲生气的表情,并学一学她生气的表情。猜一猜苏菲今天为什么这么生气?通过猜想生气的原因让幼儿设身处地将自己和苏菲融合在一起,感同身受地去阅读理解后面的故事。当幼儿阅读了绘本,知道了苏菲生气的原因后,再让幼儿讨论:生气好吗?有什么不好?那你们在非常生气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你能把自己的办法记录下来吗?同时将幼儿记录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逐个说明自己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幼儿明白生气的情绪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好,当你生气的时候,要学会找一个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重新快乐起来。
五、多元化表达表现策略
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幼儿提供多种想象、尝试多元化表达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多角度、多方面表达表现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自己对绘本中描述情景的理解,从而实现艺术间的同构。如:在绘本活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可让幼儿从衣料的大小、材质方面,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多途径、多方面的讲述衣料还可以变成什么?并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和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爷爷的智慧和不同制作方法带来不同效果的成就感。多元化的表达表现,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语言表达的渴望,也深植了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多途径的角色体验。
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我们建立了一套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传统的绘本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即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将绘本的画面重组、增加动画和声音的配置、镜头的特写等,从而突破了绘本的静态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焦点放大”和“聚光灯”的功能,幼儿学会观察,学会了如何寻找绘本中的情节发展线索,轻松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各种形式的人机互动和链接功能,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幼儿,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讲述内容,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而且通过链接操作更有效地体现了教材处理的人文性,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捷,让教具更好地为幼儿服务。如:大班绘本《火焰》生动地描绘了一只勇敢而智慧的狐狸妈妈——“火焰”,在其孩子深陷险境时冒生命危险救孩子的惊险经历。为了凸显绘本的价值,更深地体会狐狸妈妈“火焰”冒险救孩子的机智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将原故事的重点即第二次惊心动魄的营救进行了改编。用生动形象的动词:跨、跑、跃、蹿、跳描述了“火焰”被猎狗紧追不放的场景,同时配合以切合的动画和音乐烘托,既增强了惊险度又生动地展现了“火焰”的智慧和勇敢。将绘本所传递的教育价值恰如其分地展现于幼儿面前,使他们内心的情感受到感染和触动。多媒体技术在绘本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使整个绘本教学高效、鲜活、灵动起来。
各种策略的交互使用提高了绘本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绘本的核心价值和幼儿的学习特点,选用最恰当的、最适宜的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让幼儿在经典绘本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踏上快乐的“悦”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