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育之我见

2014-09-21李晓莺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重点内容

李晓莺

摘要:声乐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普通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全面梳理我国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改革方向,对于声乐教学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就声乐教育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需注意的问题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育 内容 重点 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教育日益重视,但高校艺术教育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领域,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声乐教育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困难。声乐教学也面临着不断的创新和挑战,我们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拓宽思路,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声乐教育内容

就声乐教育内容而言,目前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声乐理论、演唱技巧和作品鉴赏。

(一)声乐理论教学

声乐理论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从发声原理、声乐艺术表现规律、人体发声器官构造、声乐科研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国际声乐理论的重要介绍等等。作为入门课,该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理论课相对比较枯燥,缺乏特色和实践性,基本上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门课程的学习。

(二)演唱技能教学

声乐演唱技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习,这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不仅要求学会演唱技巧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在学习中将技巧与声乐艺术融为一体。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现象。一些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重视就会相对较多,从而对其他同学造成一些忽略。所以,在声乐演唱技巧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同等的教授和鼓励,尽量避免不平衡。

(三)声乐作品鉴赏教学

声乐作品鉴赏课程主要是通过系统介绍经典名曲、名家作品,让学生熟悉声乐作品的结构、演唱风格、创作背景、创作特点等等,学生通过声乐鉴赏的学习,可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对声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创作来说不可或缺,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没有太多创新,较死板且相对缺乏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门课程的发展。

二、声乐教育重点

(一)音准、音感培养——教学基础

1.音准培养

音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听出音高,而且要正确唱出各音。音准包括两方面,即听音准确和唱音准确。听音准确要求学生通过耳朵正确分辨各音音高,这需要学生有灵敏的耳朵和扎实的听力训练,只有听出正确的音高,才能正确演唱。

2.音感培养

音感是在音准基础上的加强训练,是指对各音高的感觉。学生除了要准确的演唱好各种优美的旋律,还需要唱出各种技巧性强的歌曲。比如演唱各种大距离的音程、快速的经过句等等,要准确地唱出这些有一定难度的乐曲就需要音感。

(二)呼吸训练——教学关键

呼吸是声乐之源,这已是所有学声乐的共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①的论述出现在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专著《乐府杂谈》中,书中还强调气催声发, 声靠气传, 无气不发声, 发声必用气。②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呼吸对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和音感的基础上,就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音准与呼吸相结合,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呼吸训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即正确呼吸和有效控制呼吸。

1.正确呼吸

从声乐发声角度来看,正确的呼气动作是:当呼气时,横膈膜和后背两肋廓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在这种力量的保持下,气息不是很快的呼出,这样才为从容的唱出长句子打下基础;当吸气时,努力使胸腔和腹部周围由内向外扩张, 同时横膈膜下降。如果吸气太浅,会导致气息不到位,失去横膈膜的支持,容易造成发声不准。

2.控制呼吸

不同长短的乐曲、旋律不同的乐曲、音乐表现不同的乐曲都需要演唱者不仅要有正确的呼吸,还要学会均匀的控制和运用呼吸。如果呼气控制不当,即使吸气到位,亦会造成发声不准。因此,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唱歌之前就应明确知道要吸多少气,如何有效控制气息,旋律要如何起伏,高音应该怎样唱出,对呼吸的有效控制需要反复训练,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心理教学——教学难点

心理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难点问题。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自己练习时,可以很好地运用歌唱技巧把歌曲演唱出来,但一旦有老师伴奏或有很多人在场就紧张导致发音不准,甚至唱不出声。遇到高音,本来可以唱得饱满圆润,也由于心理紧张,肌肉不能自然放松,导致身体僵硬、心跳加速、气息上浮等现象,造成气息上提和声音挤卡,高音发音失败。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老师在授课中要注意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轻松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声乐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要耐心、细致的多鼓励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三、声乐教育方法

在现代专业声乐教学中,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师授徒学”的个别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顺畅,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相对容易。但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资源相对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是声乐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综合教学方法

所谓综合教学就是指对学生的教学不应只局限在声乐学科内,不仅仅是声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学习,而是要把学习拓展到与声乐学科相关的艺术、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达到多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教会学生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对音乐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纳;对歌曲的表现和处理能力等。通过综合学习,不仅掌握声乐专业知识,对涉及的相关交叉学科也有一定了解。单一的声乐技能课约束学生的自我创造性,综合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endprint

(二)合作教学方法

所谓合作教学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在明确共同的教学目标后,师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要多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克服紧张、羞怯的心理,大胆表现和勇于创新。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音乐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投入其中,真正体验自由歌唱的快乐,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当然,这还需要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挥特长,并鼓励学生勇于将特长与声乐学习相互融合,达到既提高歌唱修养,又增强自信的目的。

合作教学法在小组教学中效果尤为明显,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观摩倾听,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提高。合作教学法为师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提供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由此实现技能、情感和认知教学目标的均衡实现,其意义远远超过学生演唱几首作品。

(三)探讨性教学方法

探讨性教学强调学生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鼓励学生就一些选题与老师进行相互探讨、研究,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目的,是适应高校音乐教学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艺术修养大有裨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情感、认知和意识水平融为一体,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音乐学习动力与目标有益结合,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达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以及音乐文化研究创新和交叉学科形成。

声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需要从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方法上不断改进和丰富。

注释:

①吴碧霞:“鱼”与“熊掌”能否“得兼”载《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北京:华乐出版社,2005年,第308页。

②吴碧霞:“鱼”与“熊掌”能否“得兼”载《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北京:华乐出版社,2005年,第308页。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何姣.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11).

[3]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3).

[4]郑顺女.声乐教育创新的心理学导向[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重点内容
存在感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
个性化声乐教育和实践
利用民间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