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语用作用研究
2014-09-21卜佳
卜佳
摘 要: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繁,是不可缺少的语言成分。本文就教师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
引言:模糊性(fuzziness)是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 即亦此亦彼性。“用模糊语词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外延的语言, 叫做模糊语言。”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人对客观对象主观认识的有限性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中的反映。”[1]一方面, 语言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而客观世界所遇到的各种客体, 很多都是没有绝对精确的界限的, 故自然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模糊语词。另一方面,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揭示其本质, 因此, 反映这种有待深化的思想认识, 只能借助于有一定模糊性的语言来表达。正因为如此,模糊语研究构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一部分。英语会话中就势必存在着大量的模糊数。本文根据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英语教师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研究,发现总体上的功能:交流的顺应。并挖掘课堂教学指导意义。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和实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师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数量种类上越丰富,学生的收效越高。高校英语教师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一方面模糊限制是一个有效的授课时的表达手段,另一方面作者希望該研究可以对高校教师在授课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帮助和应用价值,并为外语教学及课堂收益进行理论及实践的准备。
一、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的重要构成成分,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丰富的语用功能,对它的研究有利于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通常人们普遍认知的有这些语用功能。 (1)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确话语信息。(2) 遵循话语的礼貌原则,保存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面子。面子是话语双方维护的。在我们的交流中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别人的面子。而为了这种迂回的方式,我们通常会使用模糊限制语。(3) 掩饰真实情况。这样说能弱化自己,避免不想回答的问题。(4) 隐喻的标志。隐喻是话语比喻中一种表达方式。
维索尔伦 (Verschueren,1999) 认为,语用学是“联系语言现象在诸种活动形式中的使用,从认知、社会和文化入手对语言现象的综合性观照。”这个定义表明了语言顺应论的理论来源和理论视角。[2]
维特根斯坦将语言顺应论的重要概念概括为:1)作出选择;2)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3)四个研究角度。这些概念组成了语言顺应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也反映了他关于语用问题的理论视角。
根据顺应理论,笔者认为语用功能有三点。
(1)适应保护话语者。在分析教学语言中,我们应当认识到,交流是最基本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话语者是第一人称,希望得到听者的认同。的确,认可是经过一系列的验证和推理。当教师在传递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他们最新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悟转化为学生所能理解的。换句话说,他们应该先处理自己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关系。此外,他们应预见和避免收到学生所反馈的负面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调节双方之间的关系。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满足要求,就面子问题,自我保护和减轻主张自己的形象的威胁。 Markkanen(1997),探讨模糊限制语的功能时指出,认为模糊限制语削弱了由作家所提出的信息,和缓和了态度。在课堂教授中,作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减轻听者和自己之间的直接关系。这将减少作者过多主导思想的出场的机会。使教者的声誉有所保障。
(2)适应读者礼貌。在语言学,礼貌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一个主要约束。为了减轻威胁,礼貌策略是必要的。在交流中,话语者假设并维护相互之间协议,避免分歧,会试图比较间接和采用模糊限制语 从而将使他更有礼貌和体贴。迪斯先生,1974年表明,模糊限制语表明话语者认为听者是同一范畴的人。他们强调听者参与,他们希望得到听者的反应。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保护听者的面子。
例如: 你说的有一部分是相当必要的,我们(老师和同学)一起在下一步进行讨论。
在这里,教师用了一系列模糊限制语,”一部分”,“相当”,“必要”,“下一步”等,只表示出会对这些要求进行考虑,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承诺,比起直接回答“你所提出的根本没有理由,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商讨。”要礼貌得多,这样对方在情感上容易接受。
(3)适应话语者与听者之间关系。在教学场合中,作者必须考虑话语者与听者关系。如前所述,很多语言的选择取决于关系的依赖或权威和权力的倾向或话语者和听者之间的话语结构。因为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他们可能是某些领域专家。受试者都是潜在的学生,大多是门外汉,他们不了解教师或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知之甚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依赖和权威。然而,大多数教师或话语者渴望保持平等的关系,从而减少对听者实行强制灌输他们的观点。
例如:老师:文章理解得怎么样了?大概到什么程度?
学生:哦,我正在看呢,后面几段就快写看了,看完给你汇报。
这里的“后面几部分”、“快”、都是很模糊的。因为这位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但是如果直接告诉老师情况很可能会受到批评。如果明确说自己看到什么程度,老师一定又会问这段程度的详细情况,另外,精准确定自己完成时间疑是给自己为难,说“过几天”会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正是出于这些考虑,他才选择了含糊的表达。而老师也一样,可能猜到学生并没有安计划和进度完成作业,就缓和了气氛,并没有非要拿学生撒气,所一也用了“大概”这样的模糊限制语。双方为了顺应心理因素而选择了含糊这一交际策略,使得双方都有面子,关系也变的缓和起来。
根据上述分析,众所周知,运用模糊限制语是合理的方式,他们有助于实现共同保护和客观性。模糊限制语的单词或短语表达了一种情绪,话语者希望听者对自己的言论和讲话可能有与自己类似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话语者与听者实现情感的一致性。
本段落从顺应性的适应理论的角度解释了模糊限制语在教学中的语用作用。按照语言的顺应性提出的三个属性,分析模糊限制语了上下文联系和交流。英语教师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显示,模糊限制语是适应句子的结果,保护话语者和读者。因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一些话语可以清楚的表达,从而防止绝对的说法。另一方面,它能给听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无论是是在某些领域的专家还是感兴趣的只懂一点点这样的领域门外汉。这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留一些空间。所以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尴尬,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自我保护和面子问题,及顺应交流原则的问题。
二、结语
本文对英语教学中的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一定量的模糊限制语,适当表达感情。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灵活有效,能更好地传递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比如读者接受模糊限制语的心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应该受到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只是对教师课堂教授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作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浅显的对比,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谨希望此文能够为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研究模糊限制语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卜丽娜. 浅析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2):118-121.
[2]戴秋菊,郭婷.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人际功能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04,(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