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标准研究

2014-09-21雷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师范生语音

摘 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培养,要有具体的方案。培养要达到什么地步,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本文结合文山学院隶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的实际,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目的是为今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积累经验,提供方法借鉴。

关健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师范生 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方案 评价标准

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大多数从事的还是教师职业,面对的多是学生,需要站在讲台,用汉语口语表达去传道、解惑、授业。所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必须学好汉语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学校里,普通话口语教师一定要注重抓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一套适合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地检测、评价,才有可能更好地为今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真正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主要职业语言。结合文山学院师范生学习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实际,不断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践活动,拓宽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应用领域,为培养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人才,提高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水平,作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二)培养意义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文山学院专本科学段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学的始终。由于文山学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历史原因、地域因素、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成了制约学院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障碍,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同时,也希望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山学院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提高文山学院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对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长足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有效措施

1.提高觉悟

教学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如通过校园广播、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形式的活动,彰显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魅力,使学生自觉意识到汉语口语表达的美,让学生产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思想意识。

2.强化管理

鉴于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师范生将来的重要职业语言,这就要求学院把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常抓不懈,对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的老师有计划地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在教学管理与评估方面作出明确的定性规定,并把这项工作与教师考核与晋级、学生评优与毕业证的发放挂钩,奖惩分明,奖优惩劣,激发学院广大师生有意识提高自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培养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方土壤,成为一种气候。

成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教学工作人员组成成员,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督导检查,结合常规教学管理,不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全体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点拨和指导。同时,加大课堂上口语表达能力的渗透力度,使学生逐步养成潜意识地提高自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行为习惯。

3.营造氛围

学院要建立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长效机制,创设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语言实践环境,在学院内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标语标牌、开办汉语口语角、举行辩论会、举行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分教师组与学生组,让教师组起到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由此鼓励学生去模仿、去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氛围。

4.落实训练

制定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案,开展有效的训练。根据文山学院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在班级内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在训练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建立跟踪档案,分析学生提高情况方法及途径,及时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专题训练课、渗透型训练课、语言积累运用课、语言实践课、口头交际表达课等。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

众多从事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师范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予以了论述。但只要研究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他们大多仅是提出了原则性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有的虽然提出了考量范围,也还只是一些笼统的考量指标,不具备操作性。因此,笔者根据在文山学院教学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课的具体情况,依据学院师范生的特点,依据“过程方法”的原则,对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制定出一套既简单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以供检测、评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表达水平提供借鉴(见下表)。

表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山学院)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

评价 语音运用能力

(20分) 拟题能力(15分) 语言组织能力

(20分) 语言运用能力

(40分) 体态语

(5分)

语音

5分 语调

5分 语速

5分 音量

5分 内容

10分 顺序

10分 简明

10分 连贯

10分 得体

10分 生动

10分

得分 5 5 5 5 10-12 9-10 9-10 9-10 9-10 9-10 9-10 4-5

得分 4 4 4 4 10-12 6-8 6-8 6-8 6-8 6-8 6-8 3-4

得分 2-3 2-3 2-3 2-3 7-9 3-5 3-5 3-5 3-5 3-5 3-5 2-3

得分 1-2 1-2 1-2 1-2 1-5 1-2 1-2 1-2 1-2 1-2 1-2 1-2

在表1中,

1.优的标准:

语音运用能力:(1)语音。语音标准,发音准确,音节清楚;(2)语调。能使用高低轻重缓急语调表达各种感情色彩;(3)语速。语速自然流畅,快慢变换使用得当;(4)音量。声音宏亮,能根据内容、情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然,贴切。

拟题能力:思维敏捷,能及时就话题内容拟题,使之扣题。

语言组织能力:(1)内容。充实、具体、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个人见解;(2)顺序。条理十分清楚,顺序感很强。

语言运用能力:(1)简明。简明扼要,不重复啰嗦,无歧义,无口语垃圾;(2)连贯。语言过渡自然,衔接得当,前呼后应,一气呵成;(3)得体。能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用合适的语言,让人易于接受;(4)生动。语言丰富,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极佳,语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体态语:体态语使用得适时、适宜,能传情达意。

2.良的标准:

语音运用能力:(1)语音。语音标准,有个别方言,音节清楚;(2)语调。语调有高低轻重缓急,但表达感情色彩不够突出;(3)语速。语速自然流畅,快慢变换使用不当;(4)音量。声音大小适中,能根据内容、情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显得生硬。

拟题能力:能及时地就话题内容拟题,但不够扣题。

语言组织能力:(1)内容。充实、具体、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个人见解(其中一项有缺陷);(2)顺序。条理清楚,偶有顺序颠倒,但能及时纠正。

语言运用能力:(1)简明。简明扼要,偶有重复话语,或口语垃圾;(2)连贯。语言连贯,前后一致,但过渡、衔接、呼应欠佳;(3)得体。能顾及对方的感受,但不能及时调动合适的语言;(4)生动。语言丰富,借助多种修辞,表达效果好,语言吸引力不够强。

体态语:体态语使用得适时,但给人略有不足或夸张的感觉。

3.中的标准:

语音运用能力:(1)语音。语音基本标准,有部分方言,音节清楚;(2)语调。部分语调有高低轻重缓急变化;(3)语速。语速基本流畅,快慢变换使用不当;(4)音量。声音大小适中,但无明显变化。

拟题能力:能就话题内容拟题,基本不扣题。

语言组织能力:(1)内容。充实、具体、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个人见解(其中三项有缺陷);(2)顺序。条理基本清楚,偶有顺序颠倒且不时纠正。

语言运用能力:(1)简明。基本简明扼要,有很多重复话语,口语垃圾明显;(2)连贯。语言基本连贯一致,偶有断续现象;(3)得体。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顾及对方的感受;(4)生动。语言较丰富,能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表达效果,但缺乏语言吸引力。

体态语:体态语与说话内容没有关联。

4.差的标准:

语音运用能力:(1)语音。语音不标准,有很多方言,音节含糊不清;(2)语调。语调无变化,表达不出各种感情色彩;(3)语速。语速过快或过慢,无快慢变换;(4)音量。声音过大或过小,给人难以适应的感觉。

拟题能力:不能及时地就话题内容拟题,中心不明确,不扣题。

语言组织能力:(1)内容。充实、具体、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个人见解(四项都有缺陷);(2)顺序。条理模糊不清楚,顺序颠三倒四。

语言运用能力:(1)简明。重复啰嗦,口语垃圾很多;(2)连贯。时断时续,停顿过多;(3)得体。语言生硬,不讲场合,不讲对象,使人难以接受;(4)生动。语言贫乏、呆板,无表现力、吸引力。

体态语:体态语不仅无助于表达感情还暴露出紧张感。

5.总体评价标准:

(1)思维敏捷、言语流畅。(2)语言丰富、严谨,逻辑性强。(3)语言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4)联想、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具体,有幽默感。(5)简洁明了。(6)语言平淡。(7)语言无条理。(8)内容空泛,表达不具体。(9)重复啰嗦,词不达意。(10)语病太多。

通过上述评价标准,并依据这个标准对师范生评价,可以很好地检测、评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表达水平。这个评价标准,适合于学院全体学生。并且,这个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差四等,符合国家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检测规定的等级标准。

总之,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制定好培养方案,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同时,要制定评价标准,使所培养的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有评价的依据,不可不依据标准而简单胡乱地进行评价。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0219)

参考文献:

[1]周莹.高职学生汉语口语表达勇务训练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40-41.

[2]万里.壮大口语队伍 发展口语事业——在汉语口语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的讲话[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2,(2):37-39.

[3]魏南江.朗读欣赏课的教学[J].语文建设,1995,(5):29-30.

[4]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王丽娜.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方法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145-146.

(雷丽 云南文山 云南省文山学院民研所 副教授 663000)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师范生语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