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构想

2014-09-21

对外经贸 2014年7期
关键词:海南旅游建设

李 恒

(海航集团,海南 海口 570206)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建设自贸区,不断创新对外开放的路径和模式,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

一、建设海南自贸区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3年底,中央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海南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要冲,是我国与东盟各国海上交往合作的最前沿,海南自贸区是最理想的试验区和缓冲区,有助于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平台,更好地促进区域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发展,进而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二)有利于南海战略的创新实施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中国的海上战略通道和重要资源开发基地,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支点。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标志着南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海南建设自贸区探索海洋经济合作开发新模式,是贯彻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优化沿海区域开发布局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睦邻友好,稳定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战略举措。

(三)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创建背靠大陆、面向东南亚的自贸区,在国际旅游开放发展的带动下,发展一批具有外向型特征、富有竞争力的热带海洋特色产业,有利于丰富国家自贸区战略的具体实践,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海南建立自贸区的优势

(一)特区岛屿省份,有改革先行先试的基础和经验

海南四面环海,地理位置相对独立,便于封闭管理,具备担当国家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天然优势。同时,海南特区、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港区、国际旅游岛建设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长期实践,为海南自贸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设施现代完善

海南是中国所属南海区域的门户岛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的最南端,与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是中国管理南海的最佳基地。海南仅本岛海岸线就长达1823公里,管理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潜蕴藏量约32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12万亿立方米。全省拥有沿海港口15个,千万级国际机场2个,岛内高铁、高速、公路等陆地交通条件日益完善,海陆空立体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

(三)航空旅游发展迅速,国际旅游岛已具雏形

航空旅游业已成为海南的核心优势产业,配套的26国免签证、航权开放、离境退税、离岛免税、邮轮游艇旅游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不断提升海南吸引力。2013年,海南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接待游客3600万余人次。

(四)高端国际会议及活动密集,影响力与日俱增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金砖国家三亚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亚洲市长论坛等多个重要的国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海南聚集了更多世界的目光。截至2013年底,海南省已同36个国家建立46对友好城市。

(五)对东盟经贸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2013年,海南对东盟的贸易额27.3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92%,东盟各国来琼投资和海南企业对东盟投资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三、海南自贸区的建设构想

(一)打造临港产业区、贸易物流区及金融综合区

结合海南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形成临港产业区、贸易物流区、金融综合区“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

建立临港产业区,依托机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国际会展、购物免税、仓储加工、飞机维修、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打造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空港。

设置贸易综合区,围绕海洋经济、热带农业两大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勘探、船舶工业研发、海洋运输管理、海洋渔业、热带农产品加工交易以及配套金融服务等业务,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交易为一体的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型产业发展平台。

设立金融创新区,发展离岸金融、战略新兴产业、总部经济、国际健康医疗、文化娱乐、银行保险、信息服务等产业,构建国际化的工商支持服务体系,打造绿色、高效、人文、和谐的现代化自贸区服务中心。

(二)重点发展航空旅游、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离岸金融及健康医疗产业

1.打造热带岛屿航空旅游独特品牌

以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要国事会展赛事活动为契机,发挥海南第3、4、5航权开放政策优势,将三亚新机场打造成为中国通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国际中转站,成为海南走向全球的空中门户。建设以飞机采购、空运分拨、高端维修、保税展销等业务为重点的空港功能服务产业链,打造区港一体的全球物流重要中转节点,发展全球飞机引进、维修、检测、租赁业务,为国内外航空公司提供国际水准的保税、维护服务。同时,探索“前展后贸”联动模式,实现就地观摩、签订合同、办理进出口手续,并允许货物出区展示展销。

围绕自然观光、邮轮游艇、酒店服务、免税购物、旅游金融等重点业务,打造热带岛屿旅游独特品牌。简化入境手续,扩大免签证国家范围,鼓励度假式的旅游免签证制度。拓展外资投资领域,推出旅游投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建设酒店连锁集团、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旅行社。发展滨海度假旅游、海洋观光旅游、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上运动旅游,开通南沙海岛邮轮航线。实行更加优惠的离岛免税政策,并实现与香港及国内免税店联动发展,建设旅游购物免税天堂。积极发展旅游金融,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发行旅游发展债券、组建旅游开发银行和股份制金融机构。

2.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根据国家南海开发战略,依托海洋科技创新,重点发展南海油气勘探开发、船舶及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国际航运及船舶管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渔业加工贸易及涉海金融业务。设立南海开发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大型石油公司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南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构建国有、民营、国际资本合作模式,打造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引入全球领先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企业,通过国际合作、自主创新、金融支持等手段提升研发和技术运用水平。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打造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积极拓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培育发展休闲渔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造大型远洋渔船,组建远洋捕捞船队。积极发展金融租赁、海洋基金、海洋保险、海洋银行等涉海金融业务。

3.深度挖掘热带农业资源

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南繁育制种、热带农作物加工及贸易、农产品物流等优势产业,把海南建成面向国际及国内市场的“大菜篮”和“大果盘”。加快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建设南繁科研试验基地和南繁种业繁制种生产区,组建中国南繁科学研究院,将南繁基地建设成为国家农业技术转移的农业科技“硅谷”。重点推进天然橡胶、槟榔、胡椒、椰子等热带作物及畜禽、南药等特色产品的加工及贸易,打造东盟热带作物集散地。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为主要模式,建设数字农业,形成高效率、低损耗、调节灵敏、产销稳定、渠道畅通、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海洋水产品交易平台,积极发展现货竞价交易和现货远期交易。

4.建设面向东南亚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根据自贸区建设需要,重点从金融机构及业务准入、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及投融资服务支撑等三方面推动试验区参与国际竞争。

支持中资、外资银行入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支持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海洋油气、热点农业、能源矿产及金融资产类交易平台;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开展离岸业务、跨境投融资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等;支持试验区租赁企业开展境内外航空租赁、邮轮租赁、医疗器械租赁、海洋装备及其他相关标的租赁服务。

支持自贸区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建设重点面向东南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支持第三方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支持试验区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支持企业集团设立本外币资金池,简化资金池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根据国家监管和自贸区建设需要,先期构建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中心,既控制资金大量进出的风险,又利用离岸金融的优势,促进资金流动。后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自贸区建设进程,探索分离渗透型金融市场。最终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形成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鼓励企业及个人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投融资自由化。投资方面,简化企业跨境直接投资核准程序;允许以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支持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融资方面,允许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中外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区内机构从境内外融入本外币资金;允许区内企业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先行先试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支持区内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和发行债券。

5.发展高端医疗养生产业,打造国际健康岛

培育发展高端医疗养生产业,通过引进新加坡、泰国、印度、韩国等国际知名医疗产品及项目,重点围绕检测、医疗、康复、养生领域,打造国际一流的特色健康医疗胜地。大力支持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医疗实验、高端检查、第三方检测、医疗保险等领域;完善医疗服务配套。研究制定境外医技、医护人员在海南执业的相关政策;减免医疗设备、耗材的进口税和消费税;开辟医疗贷款便捷渠道;支持区内医疗机构进行国际认证,发展国际医疗保险。

(三)完善自贸区监管制度

1.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定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

2.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关货物监管原则

按照“一线完全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原则,强化海关监管协作,提高监管效率,在监管到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自贸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包括: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支持园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大“绿色关锁”的实施范围,即从空港口岸延伸扩张到海港口岸;探索推进海口综合保税区、洋浦保税区两地海关监管结果互认、监管数据共享。建设物理围网内公共信息平台,进出物理围网货物在平台上统一申报,对物理围网内企业进出口货物可自愿申请实行预归类、预审价和原产地的预审核,自境内进入物理围网内的货物,企业可先入区后申报。此外,加强与东南亚国家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协作,实现信息互认、互联、互通。

3.实行资金分账管理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自贸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先行先试。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以“风险可控、稳步推进,适时有序组织试点”为原则,实行区内、区外,居民、非居民,境内、境外账户分账核算管理。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可自由兑换。

4.设立法定管理机构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设立自贸区法定管理机构并授予其省级管理权限,依法负责自贸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同时,整合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海事等口岸单位的职能,形成协同统一的新型监管主体。自贸园区管理机构在授权范围内集中统一办理行政审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制定行政审批实施标准,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减少行政干预,放松管制,放开市场。

[1]杜颖.21世纪海上丝路与海南机遇[N].海南日报,2014-04-14.

[2]迟福林,李昌邦,陈文,陈岚桦.南海开发计划与海南战略基地建设——对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5(51):2 -9.

[3]林莹,邓韶勇.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823公里[N].南国都市报,2011-05-07.

[4]纪惊鸿.委员:海南矿产88种海域油气资源占我 国 1/3[EB/OL].http://www.hq.xinhuanet.com/finance/2013-01/28/c_114520288.htm.2013-01-28.

[5]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201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i.stats.gov.cn.2014-01-24.

[6]中国(南海)改革发展研究院.策划天涯:立足海南的追求和探索[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EB/OL].http://www.cme.gov.cn/gh/hn.htm,2005-07-17.

[8]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150问[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海南旅游建设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