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支持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4-09-21王秀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医务人员医师

王秀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由于长期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直接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3年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采用心理支持疗法,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37~62岁, 平均年龄51.5岁, 其中男46例, 女32例, 病史2个月~17年, 本组患者血糖控制均不理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辅助心理支持疗法, 效果满意。

2 心理支持疗法的实施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做好家庭心理治疗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心理治疗效果的基础, 心理疗法本质上是对患者情绪和认知的调整, 治疗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主观认识, 患者是否有积极认真的态度, 是否能够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冷静耐心讲解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 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 切入问题, 帮助患者排解抑郁和焦虑, 使其打开心结, 敞开心扉, 乐于向别人倾诉。家庭成员是患者的亲密接触者, 要获得家属的配合, 通过家庭心理治疗, 使患者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理解、体贴、关爱患者, 通过细致的心理呵护,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缓解身体的痛苦。

2.2 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灵活运用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如果医师在接诊时, 精神状态良好, 可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患者受到鼓舞, 对于自身病情的改善充满信心。反之, 如果在接诊时医师精神状态不佳, 满脸愁容, 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增加患者的疑虑心和烦恼。在为患者做心理治疗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 与患者交流时,面部表情要真诚, 不能漫不经心, 敷衍了事, 这样会挫伤患者的感情, 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当患者对病情康复感到绝望和质疑时, 要给予患者肯定的眼神。认真耐心倾听, 提高自身修养, 能够结合专业知识适时开导患者,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矫正, 要教给患者防治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使患者自身学会如何控制饮食, 如何调节情绪。

2.3 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采取个性化方案 患者个体差异悬殊,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个别心理疗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由于患糖尿病时间不同, 对患者带来的困扰不同, 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对于初发糖尿病的患者, 由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患者感到疲劳, 当按照治疗计划进餐后监测血糖并未达标时, 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未达到预期目标, 当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时,医师要耐心倾听, 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其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 使其明确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尽快消除患者的焦虑、沮丧情绪, 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 心理支持疗法逐渐被推广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医师要采取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治疗, 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康复的信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自律意识, 按照计划合理进餐。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加强心理、社会、行为及健康教育等科学知识的学习, 加强心理干预技巧的学习, 提高心理护理效果, 从而促使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1] 王晓杰.心理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0, 8(7):188.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医务人员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