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2014-09-21李秋荣
李秋荣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李秋荣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为减少烧伤创面感染和瘢痕增生提供更好的支持。方法 96例烧伤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8例, 有效1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75%, 而对照组痊愈19例, 有效18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7.0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干预在烧伤创面效果显著, 具有缩短疗程, 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烧伤创面;护理;中西医结合
烧伤包括烫伤、火焰烧伤等, 在治疗过程中, 其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 是预防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1]。本组研究就本院患者采用中西结合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48例, 男30例, 女18例, 年龄21~61岁, 平均年龄(47.4±3.6)岁, 其中热液烫伤24例, 火烧伤19例, 化学物质灼伤5例;对照组48例, 男31例, 女17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6.9±3.1)岁, 其中热液烫伤25例, 火烧伤19例, 化学物质灼伤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创面清洗、消毒、适当的抗炎等基础治疗。对于浅II度烧伤患者, 首先进行创面的清创、消毒,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消炎处理。对于深Ⅱ度和Ⅲ度的患者, 其表皮全部脱落, 应立即清创、消毒, 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模式,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每天必要清洗和消毒。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 具体实施如下:①烧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 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 保证创面的清洁, 从而减少创面的感染并举出相关病例, 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和治疗。②烧伤创面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时应注意在不影响健康的同时, 进行饮食的规律。尽量让患者做到饮食清淡, 忌吃肥甘厚味和醇酒炙烤、辛辣刺激之品, 禁食含糖较高之物。运动是治疗任何疾病的基本措施, 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2]。中医上来说,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王氏金宝烧伤膏涂于创面, 厚度约1.5 mm,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浅II度的每18~24小时换药1次, 深Ⅱ度和Ⅲ度患者每6小时更换1次。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患者无疼痛, 创面愈合完好, 无瘢痕增生则为痊愈;治疗后患者无疼痛, 创面愈合一般, 瘢痕轻度增生, 无明显充血、无功能障碍为有效;创面有感染,瘢痕增生明显, 充血肥厚伴有功能障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8例, 有效1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75%, 而对照组痊愈19例, 有效18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7.0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4±5.6)d、(13.5±3.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1±5.9)d和(26.7±3.3)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烧伤创面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创面感染, 且多半为真菌感染, 治疗时间漫长, 费用较高, 若不能及时控制, 患者可能有生命的危险。故创面上优质的护理是降低感染发生的前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期间无创面感染的病例,治疗后有1例出现瘢痕, 发生率为2.08%, 而对照组治疗期间有5例创面感染, 占10.42%, 6例出现瘢痕化, 占12.50%,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干预烧伤创面效果显著,具有缩短疗程, 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俊.中小面积烧伤创面治疗体会.中国医药科学, 2011(11): 151-152.
[2] 陈建坤, 陈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广东医学, 2009, 30(11):1752-1754.
2014-05-04]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