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

2014-09-21张晓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围术抗生素

张晓黎

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防

张晓黎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对关节置换患者的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对可引起围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制定相应的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的深部、浅部位切口均无感染, 疗效优良率达93%。结论 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关节置换的整个围术期, 做好充分的预处理, 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节置换;围术期;感染因素;对策

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外科置换技术不断发展, 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但术后感染仍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通过对围术期感染危险因素的筛选并采取有利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全髋、半髋、膝关节置换的126例患者, 其中男71例 , 女55例;年龄36~85岁, 平均年龄(61.32±8.3)岁;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例, 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 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 其他6例);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45例(膝关节病变)。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和分析关节置换感染因素。对围术期筛选出的感染危险因素绘制成表格,由负责此类手术的巡回护士按照表格内容监督执行, 进行1年的术后随访, 收集临床资料。

2 感染因素

2.1 与患者自身相关的感染危险因素 ①年龄:关节置换的患者多为老年人, 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 , 可造成机体修复延迟。②疾病史:关节置换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基础疾病。③药物史:病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制剂使全身抵抗力下降。

2.2 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①手术部位准备:术前患者未进行消毒液沐浴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术前毛发去除的时间、方法不正确。②患者术日使用的患者服、床单、被套未灭菌。③手术环境:手术室空气净化未达标, 人员未限制或室内人员活动频繁。④关节置换器械多是外来器械, 存在管理不规范, 清洗不彻底。⑤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 无菌观念差, 关节置换技术不熟练。⑥预防用药的时机不正确, 药物选择不恰当。⑦选择使用不含抗生素的骨水泥。⑧引流管安放位置欠佳, 拔管时机未掌握。

3 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术前基础疾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提高患者的抵抗力。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 控制血糖、血压变化,鼓励患者戒烟等。患者术前等待日尽量缩短。

3.2 术前手术部位准备 术前应用2%葡萄糖洗必泰皮肤消毒液沐浴, 换上清洁衣物, 用碘伏消毒手术部位后用无菌巾包裹;切口周围的毛发对手术有影响的, 术前可在手术准备间用电推剪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术前备皮越早, 术后的感染率就越高, 一般不备皮[1]。

3.3 术前患者物品准备 术日患者更换灭菌的患者服, 床单元、手术间更换灭菌的床单、被套。术前1 d把术中所需物品送达手术间, 减少术日进出手术间频次。

3.4 要求手术环境合格 此类手术应在百级手术间进行,据研究手术间温度22~25℃, 相对湿度50%时, 细菌浮游10 s后即死亡[2], 调整手术间温湿度。术中限制人员出入,如有需要由室外人员传递, 谢绝参观。室内人员也尽可能减少走动。

3.5 无菌操作 术中手术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术者穿全封闭式手术衣, 戴双层手套, 切口处粘贴手术巾,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提高手术技巧, 保持有效止血、最小的组织损伤和异物存留及消除手术部位死腔, 配以熟练护士配合手术,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3.6 手术器械准备 手术器械全部由消毒供应中心供应,以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外来手术器械于手术前1 d送消毒供应中心, 按照流程进行清洗灭菌。查看置入假体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 检查包装。用75%酒精性消毒假体外包装后打开。

3.7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术前30 min输注抗菌药物,不宜超过30 min, 使抗菌药物在切口部位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出血量超过1500 ml时, 再次给予抗生素1次。由于术后混合感染日趋增加, 宜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术后根据化验结果停药, 避免耐药产生。

3.8 抗生素骨髓泥的临床应用 术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在局部释放抗生素发挥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 抗生素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含量越高释放越多[3]。

3.9 负压引流管术后保持通畅 术野彻底冲洗、止血后放置2条负压引流管, 应远离切口, 在体内组织斜行穿出, 伤口内的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 以防堵塞或脱出;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如发现切口敷料潮湿及时更换。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 以减少污染机会。同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换药时注意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4 结果

本组126例关节置换患者均未出现深、浅部位感染。随访患者关节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疗效优良率达93%。

5 小结

关节置换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于整个围术期, 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清洁皮肤可有效的降低皮肤表面携带的细菌量,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由于操作不复杂, 其重要性已被忽视。抗生素骨水泥应用可有效控制局部感染, 还可维持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 减少瘢痕形成, 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3]。对所筛选出的感染危险因素引起足够重视, 术前患者准备充分,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抗生素骨水泥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合理引流等都是能够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关节置换患者的感染环节严格把关, 措施落实到位,感染还是可防可控。

[1] 黄素碧, 张杰敏, 胡蓉, 等.术前皮肤准备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探讨.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11):2009.

[2] 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

[3] 李文成.抗生素骨水泥与人工关节置换后的翻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29):5409-5414.

450008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014-04-29]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围术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抗生素的故事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综合管理在减少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缺陷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