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关精神永不过时

2014-09-21魏明禄

当代贵州 2014年12期
关键词:苦干黔南州攻坚克难

魏明禄

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一个充满坚强意志、写着奋斗历史的地方。在那个吃不饱、穿不好的年代里,近千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劈石抠土、夯地造田,艰苦奋斗12年,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神话,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

1994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息烽县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我带着脱贫摘帽的艰巨任务,去那里寻找答案。面对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画面、一片片顽石垒起的良田,内心深受震撼。此后一段时间,当工作或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大关,以此鼓励自己和县里面的同志一起,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不到三年的时间,我所在的县就在全省率先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年后的今天,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我和黔南州纪委班子成员再次来到这里,与“当代愚公”重温奋斗历程、共话大关精神,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当年战天斗地的号角再次响起,勇往直前的步伐从未停歇。大关就象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永远飘扬或矗立在那里,纵使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依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大关是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象征。在“缺钱缺粮缺水”的情况下,面对“八分石头两分土”的恶劣环境,大关没有安于现状、畏缩不前,而是迎难而上、大干苦干,展现了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改革、要发展,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无论是反腐倡廉、简政放权,还是收入调节、城镇建设,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实践证明,改革发展有困难,不改革发展会难上难。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发展,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改革发展。只有牢固树立“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理念,顶住“会有风险、会有矛盾”的压力,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滩,改革才能深入推进,发展才能乘势而上,今天的改革发展才能为明天的改革发展奠基铺路。

大关是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象征。30年前的大关,既无科技又无外援,仅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能创造奇迹、改变命运。今天,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成熟对路的决策部署、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有上级组织的关心支持,比当年的大关已强出不知多少倍。只要我们多一点责任心、使命感,多一点英雄气概,多一点“闯”的干劲和“冒”的精神,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百折不挠、勇破难题,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奇迹,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这样评论大关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仅贫困地区需要,富裕地区同样需要;不仅农村需要,城市各行各业同样需要”。

不仅如此,大关精神过去需要,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大关精神永不过时!(作者系黔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一个充满坚强意志、写着奋斗历史的地方。在那个吃不饱、穿不好的年代里,近千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劈石抠土、夯地造田,艰苦奋斗12年,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神话,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

1994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息烽县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我带着脱贫摘帽的艰巨任务,去那里寻找答案。面对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画面、一片片顽石垒起的良田,内心深受震撼。此后一段时间,当工作或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大关,以此鼓励自己和县里面的同志一起,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不到三年的时间,我所在的县就在全省率先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年后的今天,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我和黔南州纪委班子成员再次来到这里,与“当代愚公”重温奋斗历程、共话大关精神,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当年战天斗地的号角再次响起,勇往直前的步伐从未停歇。大关就象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永远飘扬或矗立在那里,纵使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依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大关是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象征。在“缺钱缺粮缺水”的情况下,面对“八分石头两分土”的恶劣环境,大关没有安于现状、畏缩不前,而是迎难而上、大干苦干,展现了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改革、要发展,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无论是反腐倡廉、简政放权,还是收入调节、城镇建设,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实践证明,改革发展有困难,不改革发展会难上难。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发展,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改革发展。只有牢固树立“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理念,顶住“会有风险、会有矛盾”的压力,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滩,改革才能深入推进,发展才能乘势而上,今天的改革发展才能为明天的改革发展奠基铺路。

大关是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象征。30年前的大关,既无科技又无外援,仅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能创造奇迹、改变命运。今天,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成熟对路的决策部署、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有上级组织的关心支持,比当年的大关已强出不知多少倍。只要我们多一点责任心、使命感,多一点英雄气概,多一点“闯”的干劲和“冒”的精神,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百折不挠、勇破难题,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奇迹,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这样评论大关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仅贫困地区需要,富裕地区同样需要;不仅农村需要,城市各行各业同样需要”。

不仅如此,大关精神过去需要,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大关精神永不过时!(作者系黔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一个充满坚强意志、写着奋斗历史的地方。在那个吃不饱、穿不好的年代里,近千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的带领下,劈石抠土、夯地造田,艰苦奋斗12年,再现了“愚公移山”的神话,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

1994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息烽县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我带着脱贫摘帽的艰巨任务,去那里寻找答案。面对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画面、一片片顽石垒起的良田,内心深受震撼。此后一段时间,当工作或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大关,以此鼓励自己和县里面的同志一起,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不到三年的时间,我所在的县就在全省率先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年后的今天,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我和黔南州纪委班子成员再次来到这里,与“当代愚公”重温奋斗历程、共话大关精神,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当年战天斗地的号角再次响起,勇往直前的步伐从未停歇。大关就象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永远飘扬或矗立在那里,纵使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依旧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大关是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象征。在“缺钱缺粮缺水”的情况下,面对“八分石头两分土”的恶劣环境,大关没有安于现状、畏缩不前,而是迎难而上、大干苦干,展现了勇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改革、要发展,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无论是反腐倡廉、简政放权,还是收入调节、城镇建设,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实践证明,改革发展有困难,不改革发展会难上难。创造过去的奇迹,靠的是改革发展,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唯有改革发展。只有牢固树立“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理念,顶住“会有风险、会有矛盾”的压力,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滩,改革才能深入推进,发展才能乘势而上,今天的改革发展才能为明天的改革发展奠基铺路。

大关是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象征。30年前的大关,既无科技又无外援,仅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能创造奇迹、改变命运。今天,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成熟对路的决策部署、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有上级组织的关心支持,比当年的大关已强出不知多少倍。只要我们多一点责任心、使命感,多一点英雄气概,多一点“闯”的干劲和“冒”的精神,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百折不挠、勇破难题,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奇迹,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报》这样评论大关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战争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仅贫困地区需要,富裕地区同样需要;不仅农村需要,城市各行各业同样需要”。

不仅如此,大关精神过去需要,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大关精神永不过时!(作者系黔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苦干黔南州攻坚克难
春日花田映红颜
赓续前行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Desire for Youth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发挥“干”字精神做好教育事业
大同浑源发出扶贫作战令:苦干三十天 实现户户清
弘扬长征精神,勇于攻坚克难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