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得见 除得掉 防得住

2014-09-21肖继红肖广钰王明科

当代贵州 2014年6期
关键词:灾害电网应急

肖继红+肖广钰+王明科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

2月12日,都匀市海拔最高的螺丝壳地区气温降至零下6度。在曲折的乡间公路旁,竹林被挂满的冰凌压弯,茶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几顶电力工人的小蓝帽映在白雪中,宛如一幅动人的油画。

当天一大早,位于螺丝壳山脊的摆忙乡新堡村村民张亮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忙碌着。“虽然天很冷,但用电一点也没受影响,人取暖没问题,就连养殖场里几百头猪和三千只鸡鸭的取暖都得到了保障。”回忆起2008年冰灾时在黑暗和寒冷中度过的那几天,张亮对今年冰情的严重性并无太深感受。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实施“加固线路、科学融冰、完善应急通信及覆冰监测系统”三大措施。同时,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贵州电网公司着力打造“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同时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固本强基,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放心的电网,实现“主网不倒、县城不全停和重要用户不停电”的三大抗冰目标。

“被动抗冰”变“科学防冰”

2014年农历新年刚过,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再次袭击贵州。短短几日内,覆冰线路迅速增加,贵州电网低温冰冻灾害预警实现了三级跳。

面对来势猛、影响广的2014年冰冻灾害,贵州电网公司应对起来显得从容镇定。这背后,是科学防冰体系、先进的科技手段及功能强大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共同支撑。

2008年,南方电网区域内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灾害持续时间长、线路覆冰严重,电线、电杆、铁塔不堪重负,折弯断裂,电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在贵州省,18.5万基杆塔倾倒损坏,近80%的10千伏及以上线路受损,83%的变电站停运,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围绕“建设一个让人民放心的电网”总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开始反思如何防止电网再度“冻伤”。2008年2月19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组织电力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在贵州召开现场研讨会,提出近期采取“三大措施”,中长期着重从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电网规划和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出发,提高电网抗灾保障能力。

“2008年冰灾后,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投资30亿元,完成922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加固,建成51套直流融冰装置、35台交流融冰变压器和215套覆冰预警终端,线路防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战胜了一次次冰灾考验,实现了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抗灾能力不断提高。”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唐斯庆说道。

2011年与2014年的凝冻灾害,是2008年以来对电网的两次“大考”,都有来势迅猛、危害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两次“大考”中,贵州电网实现了“三个确保一个不发生”,即确保11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稳定运行、确保涉及民生的重要用户安全供电、确保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安全供电,不发生倒塔事故。

“软”“硬”结合保安全供电

对于张亮来说,除了想不到今年冰灾的严重程度外,他还想不到,在螺丝壳山上、山脚,以及远离都匀的贵州电网覆冰在线监测中心,有一支完善的应急队伍和一套“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在保护着百姓的可靠供电。

在张亮忙碌的同时,都匀供电局市郊局江洲供电所的罗进正带领所里的班员上山来“观冰”。在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高坪山分支线的电杆上,一人高的位置,拴着一段导线,上面挂着的覆冰足有四五厘米厚,这是科学防冰体系中“看得见”的一部分——“观冰点”。

像这样位于凝冻重灾区的“观冰点”,贵州电网公司在全省共设置了1700个,做到了重点线路、重灾区线路“观冰”全覆盖,保证“观冰”不留盲区。

除了“观冰点”,科学防冰体系中的“看得见”主要依靠覆冰预警系统。覆冰在线监测中心负责人曾华荣介绍,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预警终端监测输电线路覆冰的厚度、最大拉力等数据,一旦线路覆冰超过“警戒线”,应急指挥中心会立即安排开展线路融、除冰工作。目前,贵州电网覆冰预警系统终端已达215个,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线路覆盖率分别达到100%、45.6%和8%。

监测到线路覆冰后,就需要通过科学防冰体系“除得掉”中的直流融冰或“土”办法及时进行融、除冰。

通过观冰点观测,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的覆冰厚度已达到融冰要求。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决定通过交流融冰变压器对线路进行融冰操作。

停电、安装短接线、挂接融冰变压器两侧导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线路融冰。短短几十分钟,线路上的覆冰就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如果用人工除冰的话,因为山上地形太复杂,操作量又大,一天才能除完这条线路,交流融冰变压器在冰情紧急的时候特别有用。”罗进说。

针对人工除冰难的问题,贵州电网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交流短路融冰、机械振动装置除冰等10多种线路融、除冰“土”方式。“办法虽‘土,效率却很高,并且很适合贵州山区覆冰输电线路的移动除冰。”贵州电网公司生产设备部主任许良柱说。

这些“土”办法主要侧重于配网除冰,针对主网,贵州电网通过配备直流融冰装置,可对60%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施直流融冰。其中,22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盖面达83%,同时100%覆盖中重冰区线路。

“看得见”、“除得掉”重在提高贵州电网防冰抗冰的“硬”实力。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防冰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防冰抗冰的“软”实力,确保冰灾“防得住”。

目前,贵州电网已形成省、地、县三级单位与当地政府、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机制;建立了分层分级纵向防冰组织机构和涵盖防冰管理各环节的横向运作机构;发布了6项防冰标准,针对每条线路、每个设备、每个重要用户的特点,逐一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一线一策”、“一站一策”和“一户一策”等等。

在应急保障体系方面,贵州电网公司编制了《贵州电网融冰保底方案》,确保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下,全省82.7%负荷可靠供电。此外,还储备了539支共1.3万余人的应急队伍,配备74台发电车,1381台发电机和5000多万元的应急物资。

全面掌握冰区分布情况,是构建科学防冰体系的基础。为此,贵州电网公司坚持系统思维观,开展冬季冰冻气象研究及冰区划分,绘制冰区分布图。“通过冰区分布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哪里是重冰区,哪里是抗冰的薄弱环节,这是建设防冰体系的基础。”贵州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钟连宏介绍说,根据此图,可以科学指导电网规划建设、融冰装置配置和技术应用等。

在2014年的冰冻灾害中,科学的防冰体系使得各部门的防冰工作变得协同一致、有条不紊。

“强筋健骨”建设放心电网

在2008年特大冰灾中,90%以上的断线倒塔事故发生在按10毫米覆冰设计的线路,设计标准明显低于实际灾害程度。钟连宏谈到,长期按常规标准规划和建设的电网抵御冰灾能力较弱,也是冰灾对电网造成较大损失的一个因素。因此,适度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完善电网结构,为电网“强筋健骨”,才是避免电网再次受伤的基础保障。

在贵州,针对结构薄弱,尤其是农村电网抗灾能力低等问题,南方电网公司自2008年以来累计对贵州电网投资达780亿元,年均投资130亿元,是2008年以前年度电网建设改造投资的近3倍。通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实现了全省各市州500千伏电网全覆盖,形成环网结构为中心的220千伏坚强地区骨干网架;220千伏电网县域覆盖率从36%提高到67%。

科学的防冰体系加上大规模的电网投资,大大提升了电网抗灾能力。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2013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加强电网抗冰能力技术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多措并举,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网防冰抗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电网防范和应对大面积停电能力得到加强。

坚强的电网在提高抵御冰灾能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模式。6年前,凭借过硬的杆上作业技术出色完成了向城区转供电力的江洲供电所老员工卢其坤见证着这些年由“抗冰”到“防冰”的变化。相比2008年没日没夜地抢修复电而言,如今老百姓的用电不再会因为冰灾而受到影响,虽然冬季仍是观冰、巡线的繁忙时期,但他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和温暖。 (作者单位:贵州电网公司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

2月12日,都匀市海拔最高的螺丝壳地区气温降至零下6度。在曲折的乡间公路旁,竹林被挂满的冰凌压弯,茶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几顶电力工人的小蓝帽映在白雪中,宛如一幅动人的油画。

当天一大早,位于螺丝壳山脊的摆忙乡新堡村村民张亮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忙碌着。“虽然天很冷,但用电一点也没受影响,人取暖没问题,就连养殖场里几百头猪和三千只鸡鸭的取暖都得到了保障。”回忆起2008年冰灾时在黑暗和寒冷中度过的那几天,张亮对今年冰情的严重性并无太深感受。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实施“加固线路、科学融冰、完善应急通信及覆冰监测系统”三大措施。同时,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贵州电网公司着力打造“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同时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固本强基,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放心的电网,实现“主网不倒、县城不全停和重要用户不停电”的三大抗冰目标。

“被动抗冰”变“科学防冰”

2014年农历新年刚过,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再次袭击贵州。短短几日内,覆冰线路迅速增加,贵州电网低温冰冻灾害预警实现了三级跳。

面对来势猛、影响广的2014年冰冻灾害,贵州电网公司应对起来显得从容镇定。这背后,是科学防冰体系、先进的科技手段及功能强大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共同支撑。

2008年,南方电网区域内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灾害持续时间长、线路覆冰严重,电线、电杆、铁塔不堪重负,折弯断裂,电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在贵州省,18.5万基杆塔倾倒损坏,近80%的10千伏及以上线路受损,83%的变电站停运,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围绕“建设一个让人民放心的电网”总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开始反思如何防止电网再度“冻伤”。2008年2月19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组织电力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在贵州召开现场研讨会,提出近期采取“三大措施”,中长期着重从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电网规划和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出发,提高电网抗灾保障能力。

“2008年冰灾后,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投资30亿元,完成922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加固,建成51套直流融冰装置、35台交流融冰变压器和215套覆冰预警终端,线路防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战胜了一次次冰灾考验,实现了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抗灾能力不断提高。”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唐斯庆说道。

2011年与2014年的凝冻灾害,是2008年以来对电网的两次“大考”,都有来势迅猛、危害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两次“大考”中,贵州电网实现了“三个确保一个不发生”,即确保11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稳定运行、确保涉及民生的重要用户安全供电、确保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安全供电,不发生倒塔事故。

“软”“硬”结合保安全供电

对于张亮来说,除了想不到今年冰灾的严重程度外,他还想不到,在螺丝壳山上、山脚,以及远离都匀的贵州电网覆冰在线监测中心,有一支完善的应急队伍和一套“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在保护着百姓的可靠供电。

在张亮忙碌的同时,都匀供电局市郊局江洲供电所的罗进正带领所里的班员上山来“观冰”。在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高坪山分支线的电杆上,一人高的位置,拴着一段导线,上面挂着的覆冰足有四五厘米厚,这是科学防冰体系中“看得见”的一部分——“观冰点”。

像这样位于凝冻重灾区的“观冰点”,贵州电网公司在全省共设置了1700个,做到了重点线路、重灾区线路“观冰”全覆盖,保证“观冰”不留盲区。

除了“观冰点”,科学防冰体系中的“看得见”主要依靠覆冰预警系统。覆冰在线监测中心负责人曾华荣介绍,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预警终端监测输电线路覆冰的厚度、最大拉力等数据,一旦线路覆冰超过“警戒线”,应急指挥中心会立即安排开展线路融、除冰工作。目前,贵州电网覆冰预警系统终端已达215个,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线路覆盖率分别达到100%、45.6%和8%。

监测到线路覆冰后,就需要通过科学防冰体系“除得掉”中的直流融冰或“土”办法及时进行融、除冰。

通过观冰点观测,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的覆冰厚度已达到融冰要求。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决定通过交流融冰变压器对线路进行融冰操作。

停电、安装短接线、挂接融冰变压器两侧导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线路融冰。短短几十分钟,线路上的覆冰就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如果用人工除冰的话,因为山上地形太复杂,操作量又大,一天才能除完这条线路,交流融冰变压器在冰情紧急的时候特别有用。”罗进说。

针对人工除冰难的问题,贵州电网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交流短路融冰、机械振动装置除冰等10多种线路融、除冰“土”方式。“办法虽‘土,效率却很高,并且很适合贵州山区覆冰输电线路的移动除冰。”贵州电网公司生产设备部主任许良柱说。

这些“土”办法主要侧重于配网除冰,针对主网,贵州电网通过配备直流融冰装置,可对60%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施直流融冰。其中,22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盖面达83%,同时100%覆盖中重冰区线路。

“看得见”、“除得掉”重在提高贵州电网防冰抗冰的“硬”实力。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防冰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防冰抗冰的“软”实力,确保冰灾“防得住”。

目前,贵州电网已形成省、地、县三级单位与当地政府、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机制;建立了分层分级纵向防冰组织机构和涵盖防冰管理各环节的横向运作机构;发布了6项防冰标准,针对每条线路、每个设备、每个重要用户的特点,逐一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一线一策”、“一站一策”和“一户一策”等等。

在应急保障体系方面,贵州电网公司编制了《贵州电网融冰保底方案》,确保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下,全省82.7%负荷可靠供电。此外,还储备了539支共1.3万余人的应急队伍,配备74台发电车,1381台发电机和5000多万元的应急物资。

全面掌握冰区分布情况,是构建科学防冰体系的基础。为此,贵州电网公司坚持系统思维观,开展冬季冰冻气象研究及冰区划分,绘制冰区分布图。“通过冰区分布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哪里是重冰区,哪里是抗冰的薄弱环节,这是建设防冰体系的基础。”贵州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钟连宏介绍说,根据此图,可以科学指导电网规划建设、融冰装置配置和技术应用等。

在2014年的冰冻灾害中,科学的防冰体系使得各部门的防冰工作变得协同一致、有条不紊。

“强筋健骨”建设放心电网

在2008年特大冰灾中,90%以上的断线倒塔事故发生在按10毫米覆冰设计的线路,设计标准明显低于实际灾害程度。钟连宏谈到,长期按常规标准规划和建设的电网抵御冰灾能力较弱,也是冰灾对电网造成较大损失的一个因素。因此,适度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完善电网结构,为电网“强筋健骨”,才是避免电网再次受伤的基础保障。

在贵州,针对结构薄弱,尤其是农村电网抗灾能力低等问题,南方电网公司自2008年以来累计对贵州电网投资达780亿元,年均投资130亿元,是2008年以前年度电网建设改造投资的近3倍。通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实现了全省各市州500千伏电网全覆盖,形成环网结构为中心的220千伏坚强地区骨干网架;220千伏电网县域覆盖率从36%提高到67%。

科学的防冰体系加上大规模的电网投资,大大提升了电网抗灾能力。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2013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加强电网抗冰能力技术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多措并举,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网防冰抗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电网防范和应对大面积停电能力得到加强。

坚强的电网在提高抵御冰灾能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模式。6年前,凭借过硬的杆上作业技术出色完成了向城区转供电力的江洲供电所老员工卢其坤见证着这些年由“抗冰”到“防冰”的变化。相比2008年没日没夜地抢修复电而言,如今老百姓的用电不再会因为冰灾而受到影响,虽然冬季仍是观冰、巡线的繁忙时期,但他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和温暖。 (作者单位:贵州电网公司 责任编辑/哈文丽)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

2月12日,都匀市海拔最高的螺丝壳地区气温降至零下6度。在曲折的乡间公路旁,竹林被挂满的冰凌压弯,茶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几顶电力工人的小蓝帽映在白雪中,宛如一幅动人的油画。

当天一大早,位于螺丝壳山脊的摆忙乡新堡村村民张亮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养殖场里忙碌着。“虽然天很冷,但用电一点也没受影响,人取暖没问题,就连养殖场里几百头猪和三千只鸡鸭的取暖都得到了保障。”回忆起2008年冰灾时在黑暗和寒冷中度过的那几天,张亮对今年冰情的严重性并无太深感受。

为有效应对冰雪灾害对电网的影响,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实施“加固线路、科学融冰、完善应急通信及覆冰监测系统”三大措施。同时,通过完善的防冰管理标准体系和应急保障系统,实现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在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贵州电网公司着力打造“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同时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固本强基,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放心的电网,实现“主网不倒、县城不全停和重要用户不停电”的三大抗冰目标。

“被动抗冰”变“科学防冰”

2014年农历新年刚过,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再次袭击贵州。短短几日内,覆冰线路迅速增加,贵州电网低温冰冻灾害预警实现了三级跳。

面对来势猛、影响广的2014年冰冻灾害,贵州电网公司应对起来显得从容镇定。这背后,是科学防冰体系、先进的科技手段及功能强大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共同支撑。

2008年,南方电网区域内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灾害持续时间长、线路覆冰严重,电线、电杆、铁塔不堪重负,折弯断裂,电力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在贵州省,18.5万基杆塔倾倒损坏,近80%的10千伏及以上线路受损,83%的变电站停运,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抓好灾后重建的同时,围绕“建设一个让人民放心的电网”总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开始反思如何防止电网再度“冻伤”。2008年2月19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组织电力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在贵州召开现场研讨会,提出近期采取“三大措施”,中长期着重从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源电网规划和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出发,提高电网抗灾保障能力。

“2008年冰灾后,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投资30亿元,完成922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加固,建成51套直流融冰装置、35台交流融冰变压器和215套覆冰预警终端,线路防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战胜了一次次冰灾考验,实现了由‘被动抗冰向‘科学防冰的转变,抗灾能力不断提高。”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唐斯庆说道。

2011年与2014年的凝冻灾害,是2008年以来对电网的两次“大考”,都有来势迅猛、危害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在两次“大考”中,贵州电网实现了“三个确保一个不发生”,即确保11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稳定运行、确保涉及民生的重要用户安全供电、确保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安全供电,不发生倒塔事故。

“软”“硬”结合保安全供电

对于张亮来说,除了想不到今年冰灾的严重程度外,他还想不到,在螺丝壳山上、山脚,以及远离都匀的贵州电网覆冰在线监测中心,有一支完善的应急队伍和一套“看得见”、“除得掉”、“防得住”的科学防冰体系在保护着百姓的可靠供电。

在张亮忙碌的同时,都匀供电局市郊局江洲供电所的罗进正带领所里的班员上山来“观冰”。在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高坪山分支线的电杆上,一人高的位置,拴着一段导线,上面挂着的覆冰足有四五厘米厚,这是科学防冰体系中“看得见”的一部分——“观冰点”。

像这样位于凝冻重灾区的“观冰点”,贵州电网公司在全省共设置了1700个,做到了重点线路、重灾区线路“观冰”全覆盖,保证“观冰”不留盲区。

除了“观冰点”,科学防冰体系中的“看得见”主要依靠覆冰预警系统。覆冰在线监测中心负责人曾华荣介绍,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预警终端监测输电线路覆冰的厚度、最大拉力等数据,一旦线路覆冰超过“警戒线”,应急指挥中心会立即安排开展线路融、除冰工作。目前,贵州电网覆冰预警系统终端已达215个,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线路覆盖率分别达到100%、45.6%和8%。

监测到线路覆冰后,就需要通过科学防冰体系“除得掉”中的直流融冰或“土”办法及时进行融、除冰。

通过观冰点观测,10千伏江摆线高毛支线的覆冰厚度已达到融冰要求。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决定通过交流融冰变压器对线路进行融冰操作。

停电、安装短接线、挂接融冰变压器两侧导线……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线路融冰。短短几十分钟,线路上的覆冰就噼里啪啦地掉落下来。“如果用人工除冰的话,因为山上地形太复杂,操作量又大,一天才能除完这条线路,交流融冰变压器在冰情紧急的时候特别有用。”罗进说。

针对人工除冰难的问题,贵州电网各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交流短路融冰、机械振动装置除冰等10多种线路融、除冰“土”方式。“办法虽‘土,效率却很高,并且很适合贵州山区覆冰输电线路的移动除冰。”贵州电网公司生产设备部主任许良柱说。

这些“土”办法主要侧重于配网除冰,针对主网,贵州电网通过配备直流融冰装置,可对60%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施直流融冰。其中,220千伏及以上线路覆盖面达83%,同时100%覆盖中重冰区线路。

“看得见”、“除得掉”重在提高贵州电网防冰抗冰的“硬”实力。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通过建立健全防冰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防冰抗冰的“软”实力,确保冰灾“防得住”。

目前,贵州电网已形成省、地、县三级单位与当地政府、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预警联动机制;建立了分层分级纵向防冰组织机构和涵盖防冰管理各环节的横向运作机构;发布了6项防冰标准,针对每条线路、每个设备、每个重要用户的特点,逐一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一线一策”、“一站一策”和“一户一策”等等。

在应急保障体系方面,贵州电网公司编制了《贵州电网融冰保底方案》,确保在极端低温冰冻灾害天气下,全省82.7%负荷可靠供电。此外,还储备了539支共1.3万余人的应急队伍,配备74台发电车,1381台发电机和5000多万元的应急物资。

全面掌握冰区分布情况,是构建科学防冰体系的基础。为此,贵州电网公司坚持系统思维观,开展冬季冰冻气象研究及冰区划分,绘制冰区分布图。“通过冰区分布图,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哪里是重冰区,哪里是抗冰的薄弱环节,这是建设防冰体系的基础。”贵州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钟连宏介绍说,根据此图,可以科学指导电网规划建设、融冰装置配置和技术应用等。

在2014年的冰冻灾害中,科学的防冰体系使得各部门的防冰工作变得协同一致、有条不紊。

“强筋健骨”建设放心电网

在2008年特大冰灾中,90%以上的断线倒塔事故发生在按10毫米覆冰设计的线路,设计标准明显低于实际灾害程度。钟连宏谈到,长期按常规标准规划和建设的电网抵御冰灾能力较弱,也是冰灾对电网造成较大损失的一个因素。因此,适度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完善电网结构,为电网“强筋健骨”,才是避免电网再次受伤的基础保障。

在贵州,针对结构薄弱,尤其是农村电网抗灾能力低等问题,南方电网公司自2008年以来累计对贵州电网投资达780亿元,年均投资130亿元,是2008年以前年度电网建设改造投资的近3倍。通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实现了全省各市州500千伏电网全覆盖,形成环网结构为中心的220千伏坚强地区骨干网架;220千伏电网县域覆盖率从36%提高到67%。

科学的防冰体系加上大规模的电网投资,大大提升了电网抗灾能力。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2013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全国加强电网抗冰能力技术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通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多措并举,在科研攻关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网防冰抗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电网防范和应对大面积停电能力得到加强。

坚强的电网在提高抵御冰灾能力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员工的心态和工作模式。6年前,凭借过硬的杆上作业技术出色完成了向城区转供电力的江洲供电所老员工卢其坤见证着这些年由“抗冰”到“防冰”的变化。相比2008年没日没夜地抢修复电而言,如今老百姓的用电不再会因为冰灾而受到影响,虽然冬季仍是观冰、巡线的繁忙时期,但他感受到更多的是欣慰和温暖。 (作者单位:贵州电网公司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灾害电网应急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准备好应急包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