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孝为先 以孝聚力

2014-09-21贵州省委讲师团

当代贵州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养老传统文化

贵州省委讲师团

号营人将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教育学习与娱乐活动、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军屯新貌

村办公园在我省是一件稀罕事,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孝文化主题公园。走进号营村,路旁是以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百米画廊,村头是多彩多姿的号营村文化广场,广场边是郁郁葱葱的飞凤山,独具特色的“号营人口文化园”便建在飞凤山上。拾级登上飞凤山,由“孝”字组成的系列碑刻,镌刻着历代人口数的水泥凳,以婚姻家庭婚恋为主题的雕塑,以新旧二十四孝、花灯唱词版《弟子规》、《孝经》摘录等为内容的浮雕画板或楼亭逐一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浸润在浓烈的孝文化氛围中。

号营村位于普定县马官镇,古名阿九寨,为明初屯堡军号兵营驻地,故又称阿号营,后屯军垦荒落户,形成村落,改称号营村。由于该村在经济、文化、社会、党建工作等方面成绩突出,1997年即被省政府授予“小康村”荣誉称号;19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又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刘云山同志曾亲自到号营村调研。该村还多次被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及安顺市、普定县和有关部门进行表彰。

从2001年起,该村党支部书记肖国昌带领本村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自投劳力的方式,在本村的飞凤山修建了登山步道和阶梯,修建了观景台和楼阁,将该山建成一个村级公园,取名“号营山庄”。2011年4月,普定县决定由计生部门牵头,各部门支持,将号营山庄改建为“号营人口文化园”,工程于2013年4月基本竣工,为号营村增添了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号营人口文化园”将该村的孝文化传统与现实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浓烈的孝文化氛围。

内修于心外化于行的

文化自觉

号营村孝文化氛围的形成并非刻意营造和渲染,而是内修于心外化于行的自然流露。在号营人的观念中,孝道本就是一种做人必备的品格,并不是一件用于炫耀的摆设,他们将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教育学习与娱乐活动、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平台、载体、内容有机结合。“号营人口文化园”作为一个主题公园,采用摩崖石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宣扬孝文化,将公园平台、艺术载体、孝道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我省首个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园中以“学步亭”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十五块“孝”字碑刻展现孝道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变迁;通过五尊雕塑反映家庭孕育、呵护、成长、热恋、和谐;通过《弟子规》浮雕和名家碑林凸显“孝文化”的精髓;独具特色的花灯版唱词《弟子规》与原文对应成趣;二十四块浮雕与二十四张图画展示新旧二十四孝;在山脚修建有广场和露天舞台,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展示平台。每逢节日,特别是春节的初一到十五,天天有花灯表演,上百支花灯队伍进行表演比赛,其中大多是宣扬孝文化和家庭美德的节目。

“人口文化园”集平台、载体、孝文化为一身,不仅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游园娱乐的过程中感悟了孝文化,使主题公园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孝文化教育基地。

历史、传统、现实传承有序。号营文化源于明朝军屯文化,至今已有600余年。由于该村居民大多是军屯后裔,祖先大都来自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加之军屯文化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于是受传统文化熏陶较深。从明清到民国,这种传统都得到有效传承。新中国建立后,号营村与其他地区一样,接受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改造,诸如庙宇、祠堂之类的文化遗存被拆除,但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意识并未被抛弃。号营虽是农村,但爱好书法绘画、吟诗作对的大有人在,行走村中,但见农家门框上贴着“人世间诗书最贵,家庭内孝悌为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春联,可见孝文化在当地深入人心。号营村有一支地戏演出队,最常演出的就是《薛仁贵征东》等忠孝戏,宣扬的主要就是传统道德观,这些观念中包含着许多孝文化内容,这对于号营村孝廉文化的形成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历史的传承延续连绵,将古代与当代联系在一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在一起,与我省大多数地方相比,号营文化与传统的历史联系更加紧密,颇有“礼失求诸野”的感觉,号营孝文化的根基更加扎实,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学习、教育、娱乐相得益彰。文化不是一代人能够形成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孝文化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代代积累的结果。号营村历来重视教育,历史上私塾教育很发达。私塾教育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除了教育学童们知书达理,更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八德之首,私塾教育无疑对号营的孝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形成了重视孝道教育的传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就提出了“教育立村”的发展思路。1996年,村民集资十六万元修建了村小学,开贵州集资办学之先河。为吸引优秀教师,村里还建房分给学校的优秀教师居住,使这个人口不多的小村,如今已走出了280多名大学生、40多名中专生。由于重视教育,该村村民道德法律意识较强,违法现象较少,多年未发生偷牛盗马行为;由于重视弘扬孝文化,村内家庭和睦,邻里相扶,鲜有虐待公婆现象发生。

“我家媳妇正真好,孝敬公婆很周到,夏天为我买衬衣,冬天为我缝棉袄,饭菜做得合口味,常买水果和蛋糕,我若受凉得感冒,买药请医到处跑。”

这是号营花灯节目《夸媳妇》的唱词,表演者以公婆的口吻夸赞儿媳妇的孝顺。另一出叫《赞公婆》的节目则反过来,以媳妇的角色赞美公婆。花灯戏是号营村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对稳定的花灯队伍有十余支。花灯表演在号营有巨大的参与群体,深受村民喜爱,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乐此不疲。新花灯不仅剔除了旧花灯低俗的内容,还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载体,在宣扬孝道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号营村尊师重道,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花灯艺术活动,改变了曾经热衷于“打石头龙” 的恶习,也把人们从麻将桌上吸引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这对于号营村的社会和谐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经济、文化、社会同步发展。号营村重视经济发展,从事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工副业的有400余人。在农业方面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种植规模约450亩,纯收入180万元;种植经果林400亩,年收入30万元,待果树进入全面产果龄,收入将大幅提高。由于重视发展多种经营,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2元。2013年,号营村与邻村共同种植500多亩万寿菊,使该村与邻村的田野一片橙红,煞是动人好看,带动了旅游观光业的发展,使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农业抓旅游示范点”。万寿菊的丰收,既发展了旅游观光,又为生产珍贵的食品添加剂菊黄素提供了原料,为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号营村并非单纯重视经济发展,更愿意将经济收入投入到文化事业建设当中,这是许多已致富农村做不到的。他们集资16万建学校、为教师修建住房,集资200多万修建号营山庄,都体现出办公益文化事业的极大热情,这种热情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坦桑尼亚总统菲利普·曼德拉在参观时还在飞凤山种下了象征两国友谊长存的纪念树。据估算,2014年到号营人口文化园游玩的游客有3~4万人,从2001年起累计已达到30万人次。

每逢年节,号营村都会举办花灯、地戏、山歌等比赛,在表演会场,老人们被恭敬地请到会场,胸带红花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享受尊贵的待遇,村两委还免费为老人们提供食物;村里经常对五好家庭、孝顺媳妇、孝顺儿女进行表彰;在村规民约中规定必须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对不孝行为要进行经济处罚,使该村的孝老文化得到张扬。

抓经济、办文化、建社会,使号营村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进村路、连组路、连户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村480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年久失修的600米河堤得到修复,新建了村办公楼,数字电视网络全村开通,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提高。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使号营村呈现出邻里和谐、母慈子孝、生活健康、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生活较为富裕的局面。

大力倡导孝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德向善,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唐太宗说:“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於其君,战陈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具在经典。” 大意是说,秉承孝道的人,善待父母,严格管理家人,遵守国家法度,忠于君主,在战场勇往直前,对朋友讲究诚信,张扬自己的美名为祖先增光,这就是孝道。这与《礼记·大学》所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相通。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小孝家、中孝职、大孝国。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从号营村及邻近村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点启示:

行为养成抓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意是说人的行为模式是从小养成,所以孝文化建设必须从幼儿抓起。与号营村邻近有个黄桶村,该村有一个“孝廉幼儿园”。该园为私立幼儿园,已开园三年,教学以《弟子规》为主,辅以唐诗宋词的学习。开园之初,人们并不理解为何将幼儿园取名“孝廉”。但孩子入园之后,孝廉幼儿园的孩子的确更懂礼貌更讲理,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文化建设亦早。从现实角度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 这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完善,在“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养老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养老并非单纯的吃饱穿暖,而是包括物质养老和精神慰藉并重的综合养老,仅仅解决经济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正如曾子所言:“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只养亲而不敬孝,只是初级的养老。只有弘扬孝道,建立一种以孝文化为依托,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情况下,发挥孝文化的作用,才能解决精神养老问题。

精神塑造重励。孝道小可以安家,中可以安世,大可以固国。然而,孝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鼓励。普定县每年“三八节”都要评选“孝顺媳妇”、“孝顺儿子”;定期评选“五好家庭”;今年还在全县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这也反映了普定县高度重视“孝文化”建设。普定县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励大家争当敬老爱老的模范,增强了老百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了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文化体系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内生于历史,这些文化当中有许多举世公认的精华,至今也还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传统文化中并非只有精华,也有糟粕。习总书记说:“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受到事物的两面性,在保留了较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落后的习俗。比如,土葬习惯、丧祭习俗、人情送礼、卫生习惯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领导干部带头。领导带头,“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地位重要、引人注目,其言行往往会对所在地方的风气产生很大影响,要认真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多读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自己的带头推动全社会形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省启动了以“仁义诚敬孝”为五礼,以“懒贪奢浮愚”为五耻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孝文化建设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做好表率,新闻媒体大力报道新时期尊老敬孝典型,中小学要在德育教育中增加孝文化建设的内容,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孝文化建设,共同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执笔:周矩谢一 安慧林张惠元责任编辑/彭美玉)

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抓经济、办文化、建社会,使号营村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进村路、连组路、连户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村480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年久失修的600米河堤得到修复,新建了村办公楼,数字电视网络全村开通,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提高。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使号营村呈现出邻里和谐、母慈子孝、生活健康、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生活较为富裕的局面。

大力倡导孝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德向善,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唐太宗说:“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於其君,战陈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具在经典。” 大意是说,秉承孝道的人,善待父母,严格管理家人,遵守国家法度,忠于君主,在战场勇往直前,对朋友讲究诚信,张扬自己的美名为祖先增光,这就是孝道。这与《礼记·大学》所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相通。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小孝家、中孝职、大孝国。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从号营村及邻近村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点启示:

行为养成抓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意是说人的行为模式是从小养成,所以孝文化建设必须从幼儿抓起。与号营村邻近有个黄桶村,该村有一个“孝廉幼儿园”。该园为私立幼儿园,已开园三年,教学以《弟子规》为主,辅以唐诗宋词的学习。开园之初,人们并不理解为何将幼儿园取名“孝廉”。但孩子入园之后,孝廉幼儿园的孩子的确更懂礼貌更讲理,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文化建设亦早。从现实角度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 这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完善,在“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养老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养老并非单纯的吃饱穿暖,而是包括物质养老和精神慰藉并重的综合养老,仅仅解决经济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正如曾子所言:“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只养亲而不敬孝,只是初级的养老。只有弘扬孝道,建立一种以孝文化为依托,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情况下,发挥孝文化的作用,才能解决精神养老问题。

精神塑造重励。孝道小可以安家,中可以安世,大可以固国。然而,孝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鼓励。普定县每年“三八节”都要评选“孝顺媳妇”、“孝顺儿子”;定期评选“五好家庭”;今年还在全县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这也反映了普定县高度重视“孝文化”建设。普定县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励大家争当敬老爱老的模范,增强了老百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了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文化体系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内生于历史,这些文化当中有许多举世公认的精华,至今也还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传统文化中并非只有精华,也有糟粕。习总书记说:“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受到事物的两面性,在保留了较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落后的习俗。比如,土葬习惯、丧祭习俗、人情送礼、卫生习惯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领导干部带头。领导带头,“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地位重要、引人注目,其言行往往会对所在地方的风气产生很大影响,要认真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多读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自己的带头推动全社会形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省启动了以“仁义诚敬孝”为五礼,以“懒贪奢浮愚”为五耻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孝文化建设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做好表率,新闻媒体大力报道新时期尊老敬孝典型,中小学要在德育教育中增加孝文化建设的内容,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孝文化建设,共同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执笔:周矩谢一 安慧林张惠元责任编辑/彭美玉)

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抓经济、办文化、建社会,使号营村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进村路、连组路、连户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村480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年久失修的600米河堤得到修复,新建了村办公楼,数字电视网络全村开通,生活垃圾实现“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提高。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使号营村呈现出邻里和谐、母慈子孝、生活健康、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生活较为富裕的局面。

大力倡导孝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说:“我们决不可抛弃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德向善,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唐太宗说:“孝者,善事父母,自家刑国,忠於其君,战陈勇,朋友信,扬名显亲,此之谓孝,具在经典。” 大意是说,秉承孝道的人,善待父母,严格管理家人,遵守国家法度,忠于君主,在战场勇往直前,对朋友讲究诚信,张扬自己的美名为祖先增光,这就是孝道。这与《礼记·大学》所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相通。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小孝家、中孝职、大孝国。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从号营村及邻近村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点启示:

行为养成抓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意是说人的行为模式是从小养成,所以孝文化建设必须从幼儿抓起。与号营村邻近有个黄桶村,该村有一个“孝廉幼儿园”。该园为私立幼儿园,已开园三年,教学以《弟子规》为主,辅以唐诗宋词的学习。开园之初,人们并不理解为何将幼儿园取名“孝廉”。但孩子入园之后,孝廉幼儿园的孩子的确更懂礼貌更讲理,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文化建设亦早。从现实角度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 这标志着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之列。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社会养老体制还不完善,在“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养老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养老并非单纯的吃饱穿暖,而是包括物质养老和精神慰藉并重的综合养老,仅仅解决经济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养老问题。正如曾子所言:“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只养亲而不敬孝,只是初级的养老。只有弘扬孝道,建立一种以孝文化为依托,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情况下,发挥孝文化的作用,才能解决精神养老问题。

精神塑造重励。孝道小可以安家,中可以安世,大可以固国。然而,孝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鼓励。普定县每年“三八节”都要评选“孝顺媳妇”、“孝顺儿子”;定期评选“五好家庭”;今年还在全县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这也反映了普定县高度重视“孝文化”建设。普定县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励大家争当敬老爱老的模范,增强了老百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了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文化体系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内生于历史,这些文化当中有许多举世公认的精华,至今也还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传统文化中并非只有精华,也有糟粕。习总书记说:“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受到事物的两面性,在保留了较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落后的习俗。比如,土葬习惯、丧祭习俗、人情送礼、卫生习惯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领导干部带头。领导带头,“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地位重要、引人注目,其言行往往会对所在地方的风气产生很大影响,要认真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多读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自己的带头推动全社会形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省启动了以“仁义诚敬孝”为五礼,以“懒贪奢浮愚”为五耻的“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孝文化建设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做好表率,新闻媒体大力报道新时期尊老敬孝典型,中小学要在德育教育中增加孝文化建设的内容,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孝文化建设,共同践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执笔:周矩谢一 安慧林张惠元责任编辑/彭美玉)

一个人只有孝敬长辈、忠于职守,才会忠于自己的国家。反之,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成为心地善良、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忠于国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确可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猜你喜欢

养老传统文化
养老生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