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力的游戏,第二季

2014-09-21谢梦遥

博客天下 2014年22期
关键词:拳坛邹市明拳手

本刊特约撰稿 / 谢梦遥

拳力的游戏,第二季

本刊特约撰稿 / 谢梦遥

从业余拳坛转入职业拳坛,邹市明已5战5胜。他为此放弃了杀手锏,却再次赢得了杀手名。

当邹市明在其职业拳击生涯第5战,战胜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强大对手路易斯·德拉罗萨之时,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真正对手绝不是那个与他鏖战满十回合的哥伦比亚人,而是自己近20年的肌肉记忆。

“海盗拳法”,是他扬名多年的一种技战术套路—步法飘忽不定,一旦击中得分,就会迅速躲闪开,避免和对手硬碰硬,就像几百年前在大西洋上抢劫后就跑的海盗。他拥有2枚奥运金牌,20个全国冠军头衔,他受到中国体育迷普遍的爱戴,他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在业余拳击领域里。

但当他转到职业拳击的拳台上,昔日的技术不再奏效,甚至抑制了他的成长。过去让他受益的东西,开始反噬他。他需要摆脱“海盗”。邹市明正在经历的,是一场推倒与重建。

阻碍

拳王的宝贝冉莹颖,贵州人,曾任央视证券资讯频道主播。2006年与邹市明相识,5年后完婚,并育有一子。为支持丈夫事业,她暂停工作,陪伴邹市明出征国际职业拳坛。7月19日,邹市明夺得职业生涯第一条金腰带。“当初进军职业联赛时我跟莹颖说,如果我失败了,变得身无分文,不如回乡间过简单的生活吧。莹颖对我说,没关系,我怎样也会跟着你。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我。”

所有问题在他职业拳击首战暴露无遗。那是2013年4月,四回合的比赛里他每轮都完胜了经验同样有限的对手,但赛后评价却很糟糕,他出拳力道不足,缺少攻击性,“打了就跑”。他的经纪人、体育营销公司盛力世家的老板李胜承认邹市明受业余拳击影响很深,“重拳命中之后,想到的不是乘胜追击,而是迅速跳开,避免自己遭受对方的反击。”

对业余拳击来说,这种打法无可厚非,因为按照规则,最重要是有效击中对手的次数,不管力度大小,都可以得分。“海盗拳法”正是邹市明的奥运教练张传良,在规则允许之下,结合邹市明的特点研究出来的打法。但在一些人看来,这有违拳击的终极目标—击倒对方。“张传良在特殊时期,把邹市明练成了这样,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邪派。”资深拳击记者周超告诉《博客天下》,“张传良实际上只教了他步伐和反应,基本的出拳架势,但是他对于拳击的理解很多是完全错误的,学的是花拳绣腿的一套东西。”

业余拳击的改革在近年来启动,下一届奥运会将抛弃按击中次数取分的规则。职业拳击的判定相对简单,只看哪名选手占据主导性,或者谁能把对方击倒在地。“拳头在身上的分量不一样。”在首战结束后,邹市明说。

在新拳台上,他需要面对各种改变,变薄的拳套,变长的比赛(奥运比赛为2分钟4回合制,而职业赛每回合3分钟,最长有12回合),变得更疯狂的观众。而最大的改变将针对自己赖以成名的打法。

“职业拳击最主要是愉悦电视观众的,电视台愿意转播,就是要场面好看、激烈。”WBO中国区主席张涛说,“海盗拳法,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过往的一年半里,邹市明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训练。他的教练罗奇(Freddie Roach)在洛杉矶有一家训练馆,可以安排合适的陪练—WBO和WBA双料冠军维洛里阿曾陪邹市明练习。罗奇培养出27位世界拳王,帕奎奥即是他的作品之一。

邹市明为自己订下了严格的时间表,“几点钟起床、几点钟拉伸,下午去实战。”他练得很苦。跳绳训练中的绳子,早已从3磅重升级到4.5磅。妻子会和他一起去训练馆,拿手机拍下视频,然后回来和他探讨。因为教练的训练课只有一到两个小时,他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琢磨。

在一次实战练习中,他挨了一记重拳。下拳台后,妻子不停询问,反倒让他不高兴了,“因为挨打对拳击手来说再正常不过了”,拳台上没有客气可言。罗奇告诉他,“进入了那种氛围你要有杀他的那种心。”

现在,接受采访时,或许是为了宣传需要,他会抛出一些狠话—这种话当他还未进军职业拳坛时绝无可能听到。比如,“我现在是刚下山的猛虎,要杀死对手。”但即使是在放出这样的狠话时,他的声音也是温柔的。他身上没有任何刺青,从未留过怪异的发型,交谈时永远是一副平静神态。

童年时期,他一度被母亲当成女孩养,“我不能说话太大声,不能像其他男孩一样在操场上疯玩。”后来,拳击改变了他的人生。但有些东西不会轻易改变,“我现在说话也不是很大声,但真正说话的还是拳头”。

传统的力量依然影响着他。在拳击之外,他最喜欢的运动是高尔夫球—这似乎更符合他的外形、气质乃至性格。很多事项上,他仍然保留着谨慎态度,曾有持续关注报道他的拳击记者向他要手机号码,但他拒绝了。这大概符合前国家队队员谨慎的行事逻辑,但对于一个初入江湖的职业拳击手来说,这未必明智。他的拒绝,也许让记者错过了许多有趣的花絮。

职业拳击有一些打法,是业余拳击不曾有的。比如刺拳不一定是为了打中,而是侧面擦过,就是为了划伤对手的脸。“我不会去做,但一定要预防。”邹市明说。他的言下之意似乎是,那种打法,违背了某种价值观。

“(你的)这种性格是否阻碍你成为一名伟大的拳手?”有记者在私下场合问他,“拳击归根结底是一项充满暴力的运动,坏孩子也许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没说话,但他笑了。

2013年7月28日,澳门,邹市明出席赛后记者会。在职业第二赛中,邹市明仍旧暴露出了体力和技术上的不足。

迟到者

邹市明身材瘦小(他需要时常注意节食以控制体重),甚至连他妻子与他初见之时,都曾怀疑他的拳击手身份。在刻板印象里,拳击属于那些肌肉盘结的壮汉。

他打破了另一重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中国人似乎并不擅长那些充满身体接触的强对抗项目。但邹市明成了为数不多的特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夺得48公斤级别业余拳击的铜牌,为中国实现奥运拳击项目奖牌上零的突破。在那之后,拥有过阿里、泰森等拳王的美国职业拳击推广人唐·金也找上门来,希望签下他。

从奥运选手中挖掘职业拳坛新秀,是常见的运作手法。但当时的邹市明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为表达决心,他把手机尾号和车牌尾号都改成了2008。

4年之后,他如愿以偿。随后,他公开表达了对职业拳击的向往:“中国人还没拿过职业比赛冠军,我想去尝试一下,现在我的奥运任务已经完成了。”那些拳击界最响亮的名字—阿里、泰森、帕奎奥,都来自于职业拳击。那里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更刺激的搏斗、更广泛的关注。对于站在塔尖的人,也意味着不可想象的丰厚回报。

正当人们以为他去打职业拳击几成定局之时,一切却停滞了下来。

从业余拳击到职业拳击,只有一条单行道,一旦成为职业拳击手,按照规定就不能再参加国际拳联主管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拳击项目。这让邹市明的处境与姚明、李娜等选择离开体制的运动员,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被放行,就意味着永远不能为国效力。

来自国家的指示是,他需要继续保持“业余选手”身份,等着征战伦敦奥运会。“教练说,如果你去了职业拳击,2012年中国就没有运动员(在拳击项目)再拿一块金牌,中国的拳击不能昙花一现。”他向《博客天下》回忆道。

“中国的体制不同于国外,邹市明和西方职业拳手情况不同,他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他是否进军职业拳坛,不是我和邹市明就能决定的事,还需要与国家体育总局及拳击运动管理中心协商。”他的教练张传良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除了国家荣誉,邹市明也需要保住贵州的荣誉。他曾被授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过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在以省份为单位参与竞技的全运会上,他要代表贵州出战。

各大职业拳击组织对邹市明的热情日渐高涨。很多著名推广人递出橄榄枝,其中也包括屡次登门的唐·金。在媒体的描述中,唐·金曾把一张百万美元支票摆在邹市明面前,请他加入自己门下。

但现实中并未出现过这一戏剧性场面。“那是他跟我的教练承诺的数额。根据规定,我不能跟他们直接接触。”邹市明说。

2008年底,当被外国记者问及为什么拿了奥运会冠军后还没有去打职业拳击,邹市明只是反复说:“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一切听从国家安排。”

国家的安排贯穿了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甚至改变了他的婚期。按原定计划,他的婚礼会在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举行。但当年的元旦期间,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传达了意见:婚礼尽量在2月6日以前举行,一是方便领导们参加,二是不影响国家队的队友们训练。最终婚礼改期。

2010年9月,国际拳联推出首届世界职业拳击系列赛(WSB),允许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同场竞技,同时不影响业余选手参加奥运会。国家拳跆中心出于慎重考虑,还是不允许邹市明参加。

如今,回顾起当时的心路历程,他承认,在2008年之后,有过两年的迷惘期,常常喝酒到深夜,没有系统地训练,“不是反抗,就是自己心里没有之前那种拼劲,基本上没有参加世界比赛,只参加了一次亚运会和一次全运会。”

消沉期结束于2010年,毕竟第二年就是奥运冲刺年了,选拔赛将启动。他重新投入到系统训练中,“决定了,既然要做就把它做好,重新收拾一些疲惫”。

在中国几乎所有运动员的世界观里,国家永远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一个运动员可以桀骜不驯(很多运动员早已展现了多元化的性格),但他仍要服从祖国的安排。而在获奖后,无论他用怎样的方式感谢与赞美祖国,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毕竟,体制倾尽全力培养了他们,国家队提供按摩室、食堂与集体生活。对于奥运拳击而言,邹市明是职业的“业余选手”。

终于,在蝉联奥运冠军后,他获得了渴望已久的批准。其实,按照奥运会拳击选手的35岁年龄上限,2016年的邹市明也无法参加奥运会了。贵州省领导本想留他再打一届全运会,但他立刻写了一份退役报告,一份辞职报告。“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他后来回忆说。

2013年1月下旬,邹市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迈向职业拳坛。他与盛力世家签下为期5年的经纪约,并与世界上最大拳击推广公司之一Top Rank合作,后者为其安排赛事。仅仅两个多月后,他在澳门的威尼斯人酒店打出了职业之战的第一拳。

当他还是一名奥运选手时,他的级别是48公斤,但成为职业拳击手后,他把自己放到了蝇量级(约51公斤)里,这个级别的选手会更多,竞争更激烈。“他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投机取巧拿一条金腰带的,要玩就玩真的。”李胜说。

一切似乎太快了。“只接触了6周的职业训练就去打比赛,我个人认为急功近利了一些。”拳击推广人刘刚说。刘刚和邹市明一样,也是由业余拳击转向职业拳击的,曾代表中国参加了1992年的奥运会,而他用于训练转型的时间是一年半。

“我确实比较着急,现在不像10年前。我只想抓紧时间。”邹市明说。

当他笑起来时,可以看到眼角明显的长皱纹。他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他是职业拳台的迟到者。

刺拳不一定是为了打中,而是侧面擦过,划伤对手的脸。“我不会去做,但一定要预防。”邹市明说。他的言下之意似乎是,那种打法,违背了某种价值观。

商品

回到2014年7月19日的澳门金光综艺馆,这里跟奥运赛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空气中泛滥着荷尔蒙。

邹市明的比赛依然压轴(他的5场职业比赛仅有一次不是压轴,那次最后出场的是帕奎奥),先前的8场垫场赛中,有3场级别更高的腰带赛。赛前的宣传全部以邹市明为核心展开。

如果用商业逻辑去理解,这一切顺理成章。职业拳击归根结底是高度商业化的赛事。组织者看重的是参赛者的商业价值。

以职业拳击细分的19个重量级别来说,WBO、WBA、WBC、IBF这四大拳击组织理论上可以产生76位世界拳王(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有人有多条金腰带)。但有着收视统治力,拿千万美元级别出场费的,不超过10人。

拳手的技术不是决定其身价的唯一因素,他的个人魅力、公司的包装都是加码的推力。“拳手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只要是大家喜欢你,有市场号召力,商业价值就大。”张涛说。

菲律宾人帕奎奥2008年战胜霍亚而获得的6500万美元中,绝大部分来自于HBO的电视转播分账,当时超过600万户的美国家庭付费收看了这场比赛。帕奎奥的推广公司正是Top Rank。

邹市明的背后是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尚未真正打开。拳击在中国,仍属小众。曾让邹市明痛苦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伦敦奥运会虽然让他在业余拳击的领域里多留了4年,但却带给了他第二块奥运金牌,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人气。他被认为是国家的英雄。在拳击组织看来,中国市场是一枚紧闭着的硕大牡蛎,邹市明或许可以成为一根将其撬开的尖锥。

“一个成功的职业化模式需要明星去推动,邹市明就是这样一个人选。”经纪人李胜相信邹市明可以带来媒体关注,从而改变市场。

他获得了一些特殊待遇。WBA今年5月将他排在108磅轻蝇量级的第3名。但按照职业拳击章程和规则,邹市明是不具备排名资格的,他从未参加过这个级别的比赛。这引发了拳击界的批评。“职业拳击本质上是Business(生意),他们希望吸引好的拳手来,所以经常会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拳击记者周超说。

新浪微博上,邹市明的新闻有时会被转发两万次。央视首次直播中国人的职业拳击赛,是邹市明在澳门的第一战—虽然信号是主办方送给电视台的。那场比赛,Top Rank预测有2亿人收看。

2014年7月19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综艺馆,邹市明在职业生涯首场头衔战中取胜,夺得WBO国际蝇量级杰出拳手金腰带。

即使在目前看来,两项拳击的最主要收入—博彩和电视转播,尚无在中国落地的前景,但只要有邹市明就够了,总有人愿意等待,也总有人愿意买单—目前为止的赛事,澳门金沙集团承担绝大部分开支—包括邹市明的出场费,按照美国拳击杂志的说法高达50万美元,而很多世界拳王的出场费也只有2万到5万美元。“金沙可以借着邹市明在中国做广告,博彩业还是他们最重要的收入,他们通过转播获得宣传。”有业内人士告诉《博客天下》。

遗憾的是,在7月19日邹市明的比赛里,KO(Knock Out,击倒)没有发生。

他赢了比赛,获得WBO特制国际金腰带(等同于拿到该组织蝇量级世界前15名的排名,拥有和世界拳王进行挑战权交涉的权利),但人们渴望看到的酣畅画面并没有出现。

他的对手德拉罗萨拥有23胜3负1平的骄人战绩,但是对于内行来说,不难发现德拉罗萨的成绩有着颇多水分—他的23场胜利里,其中7场打的是首次出战的新人,13场对手战绩负多于胜,其中不乏明显的肉靶子,20战20负,8战8负……其实,这种安排在职业拳击领域并不鲜见。“他的数据很好看,但他是一只螳螂,喂给那些更有钱更有市场的黄雀。”周超说,“邹市明就是这样一只黄雀。”

虽然认为邹市明的拳仍然缺少致命杀伤力,周超也看到了他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他敢打顶攻了(即头顶着头互打)。”这是过往从未出现的一幕。顶攻中的对腹部的连打和上勾拳,过去从来不是他的擅长。在业余拳击中,他用到的多是直拳和摆拳。

“说明他勇敢了,勇敢多了。我们知道,真挨着一拳,可能瞬间被KO的。”

邹市明的业余拳击之路已经结束了。他在这条路上立下过许多里程碑,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条路的开始,同样没有那么顺利。14岁的邹市明进入遵义体育学校后,因臂展达不到要求,曾被拳击队拒之门外,第二轮选拔才被相中。一年之后,他的第一场大型赛事,在决赛中以失败告终。

“最坏的可能是被击倒,那又怎么样呢?最伟大的拳手,也会被击倒,阿里也会,泰森也会。”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未来时,邹市明说,“拳台上什么都可能发生,但是我相信我会站起来面对下一次挑战。”

猜你喜欢

拳坛邹市明拳手
拳击训练中易犯的10个错误
邹市明,让我们轰然向前
邹市明:我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拳击
邹市明完胜泰国坤比七 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
英国拳手出道以来51场拳赛连败 被吊销执照
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前四场比赛拳法分析①
亚布拉罕的下巴
印度娘子军出击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