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支撑+桩锚组合式支护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支护桩锚索监测点

云南建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 650501

1 工程概况

昆明市某基坑工程为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一个地块,周边环境复杂,基坑东面紧邻9 m规划道路,规划道路的对面为正在开发建设中的A21#地块以及即将开发建设的A23#地块;南临菊苑路,菊苑路对面为即将开发的A26#、A27#地块,菊苑路路面下存在多条市政管线;北临25 m规划道路,规划路外为A19#地块;西南侧临昆明市人力资源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设地下室1 层,地上5 层;西北侧紧靠民航路,民航路宽15 m,道路下设有多条市政管线(图1)。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4 112 m2;规划总图共有3 栋33 层、2 栋32 层、1 栋27 层、1 栋19 层的高层住宅建筑及部分2~3 层商业裙房,通设3 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7.70 m,基坑周长约965 m。

2 工程地质条件

图1 基坑平面示意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性潜水(指在深度80.00 m范围内),具有微承压性。孔隙潜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及地表径流(金汁河)补给,通过蒸发排泄。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圆砾层厚度小,分布范围局限,水量较小,富水性一般。

根据基坑专项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杂填土、黏土、粉土、圆砾等。

3 基坑支护方案比选[1-3]

(a)放坡支护。放坡支护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无软弱土层,基坑周边比较开阔,无重要建(构)筑物,此支护形式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本基坑东北侧为拟建规划道路,邻近A21#地块,其中A21#地块基坑开挖深10 m,现已开挖完毕,考虑到2 个地块采用联合支护形式,采用放坡支护。

(b)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支护一般用于周围建筑物少,地质情况较好的情况,基坑开挖不深,此支护形式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本基坑东南侧和基坑北侧为规划道路,邻近规划的A23#地块和A19#地块,由于2 个地块修建了施工项目部,因此不具备全放坡条件,为了节省造价,在支护桩顶部采用局部土钉墙支护形式,下部采用排桩,降低支护桩长度。

(c)桩锚支护。桩锚支护主要应用于场地周围建筑物较多,基坑开挖深度较深,不能采用放坡支护和土钉墙支护,该支护形式刚度较好,适用性较强,此支护形式与内支撑相比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比起放坡和土钉墙支护则施工速度慢、造价高。本基坑东南侧、北侧邻近规划的A23#地块和A19#地块,具备局部放坡+桩锚的支护形式,基坑南侧邻近菊苑路,不具备放坡条件,采用桩锚支护。

(d)内支撑支护。内支撑支护形式适用于周边建(构)筑物比较密集,锚索不能施工,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土层较差,只采用排桩支护不能满足支护刚度,内支撑支护形式刚度较大,变形控制较好,但造价高,不利于土方开挖,施工速度慢。本基坑西南角为阳角,并且邻近民航路,锚索施工困难,出现群锚效果,因此采用内支撑支护形式。

综合上述,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只采用任意一种支护形式都不能满足基坑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结合周边环境,本基坑同时采用4 种支护形式来满足工程的安全性,尽可能的方便施工、降低造价。

4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4.1 基坑支护结构思路

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多样,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结合不同支护形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和优化,最终本基坑支护形式采用放坡支护、上部放坡+桩锚支护、局部内支撑的复合式支护体系。

4.2 基坑支护设计

由于本基坑四面条件不同,具体的支护方案也有不同,本基坑根据周边环境共分5 个支护剖面,在保证基坑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基坑造价,节约了工程成本。

4.2.1 基坑东北侧

基坑东北侧邻近A21#地块,A21#地块基坑开挖深度10 m,两个基坑高差相差约6 m,采用放坡支护,坡度采用1∶1,并采用网喷护面。

4.2.2 基坑东南侧和北侧

基坑东南侧和基坑北侧为规划道路,邻近规划的A23#地块和A19#地块,在支护桩顶部采用局部土钉墙支护形式,支护桩采用Φ800 mm@1 300 mm,长23 m,支护桩施工工艺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并在支护桩间设置5 排锚索,间距2 600 mm,锚索长12~24 m。

4.2.3 基坑南侧

基坑南侧紧邻市政道路,并存在金汁河,不具备局部放坡的条件,因此设计支护桩顶部标高与路面标高齐平,支护桩采用双排桩,桩Φ800 mm@1 300 mm,长23 m,支护桩施工工艺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并在支护桩间设置6排锚索,间距2 600 mm,锚索长17~23 m。

4.2.4 基坑西南侧

基坑西南侧位于基坑阳角位置,考虑到本位置邻近河道和市政道路,基坑外侧存在大量的市政管线,采用锚索支护将造成群锚效应,降低锚索拉力,因此采用内支撑支护形式。内撑设置3 道水平撑,支撑梁尺寸为800 mm×800 mm、600 mm×600 mm。支护桩采用Φ1 200 mm@1 600 mm,长32 m,支护桩施工工艺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

4.2.5 基坑西侧

基坑西侧紧邻已有建筑物,已有建筑物设地下室1 层,支护桩Φ1 200 mm@1 600 mm,长31 m,支护桩施工工艺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并在支护桩间设置6 排锚索,间距2 600 mm,锚索长12~17 m。

4.3 土方开挖设计

基坑土方开挖本着“分层、分段、随挖随喷、保持基坑支护体系安全”的开挖施工原则。并且考虑到存在软土,每层土体开挖深度控制在1.5 m以内,每段长度不得超过20 m,每段土方开挖完后立即施工锚索、腰梁,待锚索张拉后方可开挖相邻段土方。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或扰动原状土,并在开挖段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地下水、雨水在基坑边汇集,影响土体主动土压力,造成基坑变形。

4.4 基坑止水设计

结合本基坑周边环境,由于A21#地块止水已经施工,为了节省造价,让A23#地块止水桩与A21#地块止水桩相连接,形成全封闭止水帷幕。并根据基坑周边用地红线距离支护桩的距离,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基坑北侧、东侧、南侧采用普通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止水桩Φ500 mm@250 mm,长17~20 m。基坑西侧距离用地红线较近,采用桩间止水,止水桩采用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Φ600 mm@350 mm,长21 m。

4.5 基坑监测

本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对基坑变形监测尤为重要,结合本项目特点应重点监测支护桩位移、土体深层位移、锚索应力、内支撑轴力等。监测频率严格按基坑监测相关规范要求,每天定时、定人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土方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对发生位移数据突变的应及时报告监理、业主、设计方,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基坑安全。

4.5.1 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主要监测桩顶水平位移、桩顶竖向位移、锚索应力、内支撑内力、立柱位移等。根据本基坑特点,重点监测基坑南侧和西侧,在支护桩冠梁顶每隔15 m设置1 个监测点,监测支护桩的水平、竖向位移;西南侧内支撑位置设置支撑梁内力监测点,每层均设置3 个点;在立柱交接点位置设置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锚索应力监测点在基坑南侧和西侧,每层锚索设置4 个应力监测点。

基坑东侧和北侧属于基坑拟建地块,无重要建筑物,在支护桩冠梁顶部每隔20 m设置1 个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锚索应力监测点每层设置3 个。

4.5.2 基坑土体及周边环境

基坑土体重点监测深层位移,在基坑南侧和西侧分别设置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3 处和4 处,重点监测临近市政道路和建筑物的土体位移,在基坑北侧和东侧分别设置2 处深层位移监测点,通过土体深层位移掌握土压力变化情况,了解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基坑周边环境重点监测基坑南侧菊苑路的沉降及开裂情况,并重点监测清水河水位变化,坑壁是否存在漏水现象,基坑西侧重点监测人力资源大楼的沉降位移和倾斜位移。其他两侧主要监测施工道路沉降,监测点每隔20 m设置1 个。

5 深基坑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5.1 止水桩技术措施

(a)普通深层搅拌桩。采用P.SA 32.5水泥,水泥掺量≥60 kg/m,水灰比0.6,Φ500 mm@250 mm。桩机就位时,钻机安放应保持水平,钻杆倾斜度≤1%,桩位对中误差≤20 mm;当桩长>10 m时,对钻杆倾斜度的要求应进一步提高,控制在0.5%以内,避免施工时因倾斜过大,造成桩体底部开叉,止水失效。

(b)高压旋喷桩。采用P.O 42.5水泥,水灰比0.8,水泥掺量≥200 kg/m。提升速度≤18 cm/min,旋转速度 ≤10 r/min。压缩空气气压≥0.7 MPa,气量0.5~2.0 m3/min,喷浆压力≥20.0 MPa,流量>30 L/min。高压旋喷桩应在支护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施工,并且施工过程中应分段跳打,每段长度≤5 m。

5.2 锚索

锚索成孔必须采用导管跟进成孔注浆,孔径200 mm,孔位允许偏差≤50 mm,锚索钻孔倾角按各剖面设计角度施工,孔深应超过设计长度1.0 m作为沉渣段。锚索钢绞线材料强度标准值为1 860 MPa。锚索下料时应注意预留张拉段长度。水泥浆采用P.O 42.5水泥拌制,水灰比为0.5,强度等级≥M30。二次注浆成锚,第1次采用常压注浆,第2次注浆压力为2.0~5.0 MPa,二次注浆时间间隔以注浆体强度≥5 MPa控制或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注浆管应随锚索下至孔底,二次注浆管应能承受5 MPa以上的注浆压力。

5.3 内支撑

5.3.1 立柱

立柱下设置旋挖钻孔桩,立柱桩混凝土等级采用C30;立柱的定位与垂直度宜采用专门措施进行控制,对格构柱还应同时控制转向偏差;立柱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50 mm,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150;立柱穿过地下室底板部分应增加止水钢板。

5.3.2 支撑梁

支撑标高的允许偏差应为30 mm;支撑水平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30 mm;支撑梁混凝土等级采用C30,保护层厚25 mm。施工支撑梁,将梁底以下的素土进行夯实,并在梁底铺设2 层油毡作为隔离层。

5.4 土方开挖

(a)土方开挖严格按照分段、分层、跳挖的原则,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和支护形式,把整体基坑划分为3 个区域:基坑东侧放坡支护区域、内支撑区域、桩锚支护区域。

(b)基坑开挖采用盆式开挖法,在基坑周边预留宽15 m的土体反压支护桩,然后放坡开挖到基坑底,预留土体与锚索施工相匹配,分层、分段开挖。

(c)放坡支护区域先开挖到基坑底,然后进行工程桩施工。内支撑支护区域工程桩需在地面施工,然后再开挖土体,分层开挖,并施工支撑梁。

6 结语

由于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不同,单一的支护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基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基坑周边一侧为拟建场地,另一侧为原有市政道路和建筑物,使得基坑在支护设计中难度较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应用在不同环境的位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基坑监测,实施动态设计、施工,在保证基坑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了工程造价,并极大地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本效益。

猜你喜欢

支护桩锚索监测点
供水泵站基坑排桩支护局部失效引发连续破坏机理研究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坑支护桩结构土体受力变形机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及支护桩结构合理间距分析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