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1#桥深水筑岛施工与实践
2014-09-20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 上海 200122
0 前言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筑岛法常用于浅水区域的桩基工作平台或沉井、无底钢套箱等的工作平台。一般而言,纯土或草袋筑岛施工适用于水深小于3.5 m,流速小于2 m/s的河岸浅滩地区。然而,在一些交通条件、施工条件限制较大的区域进行桥梁施工时,尽管水深、地形、地质等条件都不利,筑岛施工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我公司在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1#桥施工时,在桥梁跨跃水库库区、河岸边坡陡峭、岩层出露且水深极大的施工条件下,进行了深水筑岛围堰施工的尝试,取得了部分成功。
1 工程概况
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1#桥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小山水库库区,该桥跨越小山水库库区位置的红泥河,桥长409 m,桥型布置为3×23 m+(90 m+160 m+90 m),主桥为刚构-连续梁桥。具体桥梁布置如图1所示。
1.1 设计概况
1#桥主墩均位于河岸边,其4#、5#桥墩均采用矩形截面双薄壁墩,截面尺寸为9 m×2 m,墩高为32 m,承台截面尺寸采用17.3 m×12.8 m×4.5 m,下设置厚10 cm C15混凝土垫层,基础采用12 根Φ1.8 m的钻孔灌注桩,设计桩长15 m。
图1 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北区1#桥桥型布置
1.2 地形地貌
本桥处于河谷之间,现场地主要为林地,该区域受峡谷切割影响,山势陡峭,交通闭塞。河谷呈近似对称U形,西岸坡度大于45°,东岸坡度约40°,坡面中上部残破积层覆盖,下部基岩裸露。水位678 m时,河面宽约167 m,水库水深35 m。两岸岸边高程大于715 m,河床底面高程643 m。河床水流平稳为深潭,底部大部分是水库形成后淹没的河滩地,土质、砂砾和卵石的覆盖层很薄。常用水位时,4#主墩位承台水深6.1 m,5#主墩位于水下10.2 m。两主墩位置水下地形如图2所示。
图2 主墩处水下地形
1.3 水文地质
本桥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境内的长白山西坡,属于长白山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原地面除0.3~0.7 m的黏土碎石层外,其下均为强风化玄武岩。其水下部分有0.5~1.0 m的卵砾石层,渗透系数K=80 m/d。
本工程处于红泥河下游,小山水电站上游支汊内,距离水库大坝1 km,水流速度较小,施工水位受到冬季蓄水、春季发电放水、雨季洪水的三重影响:即冬季为了保持库容,小山水电站从9月下旬开始下闸蓄水,一直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水位标高保持在正常蓄水位681 m左右(2010年实测平均值),水深达到37 m;每年春季3月开闸放水发电,一直到10月,水库内水位反而降低,保持在676~680 m之间(6月10日至8月15日)。雨季(从7月到9月)受松花江上游的降水、泄洪和发电放水的相互影响,9月最高洪水位达到683.5 m,泄洪后死水位达到约为674 m(2010年水位最低值),水位高差达9.5 m。水库水位变化频繁,有时日落差超过3 m,严重制约了桩基、承台和墩身的施工组织。
红泥河为松花江流域的一条小河,平均流量约5 m3/s,洪水出现在春季和8~9月,洪水时流量较大,约30 m3/s。
2 施工方案研究
深水、陡坡、浅履盖层桥梁基础是桥梁的施工难点,多出现在长江、水库地形的桥梁设计中,其施工方法主要以围堰法、固定平台法和浮式平台法为主。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们针对以上施工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
根据本桥的施工条件,我们根据经验和初步方案对土石围堰法、深水护筒组合平台+钢吊箱法、双壁钢套箱围堰法和浮式平台+钢吊箱法共4 种施工方案进行了经济分析,其工期约分别为4.5 个月、7 个月、9.5 个月和7 个月,相应的费用分别为455 万元(不含基坑)、1 024 万元、1 532 万元和1 377 万元。
据上述分析,由于当地填料较充分,土石围堰筑岛施工在经济上和施工时间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在环境保护和适用性上具有较大的制约。本工程开工时间为8月,长白山地区的年可施工时间一般为4~10月,而桥梁基础施工平台预计需用时间约4 个月。采用筑岛施工可在当年内完成平台施工,有效利用第2年可施工时间,经过专家论证,采取了此实施方案。
3 筑岛方案设计[1-5]
由于桥梁基础工程施工期已经进入当地汛期,为保证主墩的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其筑岛围堰必须考虑水库5 年的设计水位、流速和因洪水迅速涨落对筑岛的影响,同时必须保证施工期的边坡稳定。
由于当地为山岭水库库区,交通闭塞,大型机械设备和水上施工设备无法进入,筑岛施工采用水中进占法进行。
3.1 筑岛平面设计
筑岛的平面尺寸应为结构开挖所需的尺寸外加护坡道宽度。根据公路施工手册有关筑岛围堰护坡道的要求,护坡道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筑岛高度,按10 m计算(承台外缘2 m处水深);
φ——填土的内摩擦角(饱和状态),填黏土取15°,填石取35°。
计算得出B在填土和填石条件下分别为7.3 m和5.4 m。
考虑施工工作面每边1.6 m,本工程筑岛的平面尺寸为31.3 m×26.8 m。
3.2 标高设计
根据设计图纸,小山水库设计常水位为676.4 m,设计高水位为683.5 m,考虑到安全超高、风浪爬高等要求,筑岛标高选择685 m。
3.3 填料选择
由于本工程4#墩侧正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有较多的石质弃方可以利用,为降低工程造价,初步选择采用该石方为主要填料。5#墩侧考虑以黏土填料为主。
3.4 水力计算
筑岛围堰的水力计算主要是确定迎水面的坡度和防护处理。
3.4.1 采用经验法计算
参考国内若干已建工程水中抛土特性[3]以及水中抛填土的稳定边坡进行坡度估算公式为:
式中:α—— 围堰坡角角度(°),cotα=X(水平边长)/Y(纵高度);
K——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φ——土料内摩擦角值(°)。
根据对填料的土工试验结果,按最小安全系数取值K=1.15,按上式计算求得坡角值如下:填石:cotα=K/tanφ=1.15/tan35=1.64填土:cotα=K/tanφ=1.15/tan15=4.29
3.4.2 边坡稳定性验算
采用理正软件对筑岛施工的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经过多次试算,确定坡角值为1∶2.3。通过对现场模拟,确定计算边坡形状如图3所示。在图中,边坡形状可以分成4 个区域:其中,①区为填土区;②区为强风化和中风化玄武岩区;③区为碎石和卵石层;④区为黏土和淤泥质土层。采用圆弧滑动法进行其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图3 筑岛边坡模型
经计算,填石边坡的安全系数为K=1.965,其滑动面简图如图4。填土边坡的安全系数为K=1.212,其滑动面简图如图5。均满足稳定性要求。
图4 填石筑岛边坡滑动面
图5 填土筑岛边坡滑动面
通过上述分析,选择深水筑岛围堰的坡比为1∶2.3。4#墩填筑方量为33 658 m3,5#墩填筑方量为36 541 m3。
4 筑岛实施情况及分析
方案确定后,开始进行围堰筑岛施工。4#墩采用现场的碎石土填筑,5#墩采用黏土填筑,每15 d对水库下的断面进行对比测量。
4#墩筑岛9月20日先行施工,40 d后,填筑3.1万 m3,岸边未推进,经水下测量,部分填土已堆至边坡,实际有效方量1.7万 m3,流失率达到46%。
5#墩从10月16日填筑,填料采用黏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位变化频繁,日落差达4 m,筑岛时常出现坍塌现象,往往前进几米,第二天又全部滑落水中。15 d后填筑3.1万 m3,经水下原地面测量,5#墩边坡未见土方,所填土方已滑落河底,形成淤泥,实际有效填方不到5 000 m3,逾2万 m3不知去向。桥两侧筑岛土方在河底中心已经合拢,并已填高逾4 m。
通过对水文、地形情况的观测,施工暂时停工,再次对筑岛方案进行论证分析。筑岛方案未达到预期主要有以下原因:
(a)施工期间,因当地洪水库区水位变化频繁,水位骤降对填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b)筑岛设计时填料的内摩擦角仅考虑了饱和状态时的数值,但未考虑到抛填土时迎水面内摩擦角的降低,根据国内相关资料,土质填料时,抛填土时迎水面内摩擦角仅为饱和状态时数值的一半。填黏土时,迎水面抛填时其内摩擦角一般为9°~10°,按经验公式计算其坡角值为7.26,远大于施工取用的2.3。
(c)采用理正边坡稳定性计算时,坡面模型与实际有所差距,安全系数偏低。
经上述分析,对筑岛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4#墩填石方案继续施工,5#墩填土方案变更为钢平台。4#墩又经过20 d填筑,顺利形成了筑岛平台,实际总填方量为6.4万 m3,为当初设计值的1.9 倍。5#墩因筑岛使坡面覆盖土层加厚,钢平台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