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35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2014-09-20张凯峰黄义雄李预奇贺桂田

建筑施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砂率粉料外加剂

孟 刚 吴 超 张凯峰 黄义雄 李预奇 贺桂田

1. 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 西安 710116;2. 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0

一般认为自密实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胶材总量至少达到500 kg/m3以上,或者设计强度等级应在C50以上,才可能达到自密实的效果,对于低强度等级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自密实混凝土研究较少,工程应用更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1,2],目前低胶凝材料下的自密实混凝土胶材总量一般不低于480 kg/m3,但行业内研究比较超前的仅有巴斯夫公司的智能动力混凝土,但其价格昂贵,并未大规模推广应用[3,4]。

西安迈科商业中心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约20 007 m2,总建筑面积达到19.8 万m2,地上建筑高度217.9 m,总层数43 层,项目定位为超高层国际5A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本工程要求C35自密实混凝土能够顺利通过Ⅰ型U型箱B型(简称L型箱),然而,C35自密实混凝土粉料用量较少,黏度偏低,容易造成粗集料沉降堵塞钢筋,难以达到自密实效果,制备满足要求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其技术难度大。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1.1 试验原材料

水泥用冀东牌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合格;细骨料为西安渭河中砂,细度模数2.6;粗骨料为粒径5~10 m、粒径10~20 mm的碎石;掺合料为陕西渭河电Ⅱ级粉煤灰,陕西韩城电厂德龙牌S95级矿渣粉;外加剂为大连西卡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拌合水为自来水。

1.2 试验方案

选用级配良好、含泥量等达标的粗细集料及合适砂率,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优异工作性能;复合掺加不同的优质矿物掺和料,确定合适的粉料比例度达到混凝土适宜的黏度;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对减水剂中引气和增稠组分的种类、掺量进行试验与调整,保证自密实混凝土优质的工作性能和保持度;通过分析,确定关键指标,包括粉料总量、胶材之间的比例、砂率、用水量及外加剂,并最终确定试验配合比。

2 配合比设计[5-8]

2.1 关键指标确定

(a)粗骨料。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 mm;单位体积粗集料参照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程,适宜选取0.28~0.35。

(b)单位体积用水量、水胶比和单位体积胶材总量。单位体积用水量宜选择155~180 kg;水胶比根据粉料的种类和掺量有所不同,按体积比宜选取0.8~1.15;根据单位体积用水量和水胶比计算得到单位体积粉体总量宜为0.16~0.23 m3;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积的浆体量宜为0.32~0.40 m3。

2.2 配合比设计

2.2.1 确定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等级要求,选取为0.35,单方混凝土粗骨料体积用量为350 L,质量为960 kg。

2.2.2 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w、水粉比w/p和粉体体积

考虑到通过掺加粉煤灰和S95矿粉配制C35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碎石最大粒径20 mm的塑性混凝土最大单方用水量为215 kg,聚羧酸外加剂减水率约20%,综合考虑《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混凝土用水量宜为155~180 kg/m3,不掺加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为212 kg,实际单方用水量选定170 kg,胶材体积为0.188 m3,水粉比为0.9,介于0.8~1.15之间,单位体积浆体量为0.358 m3,介于0.32~0.40 m3;

2.2.3 确定含气量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相关资料和外加剂性能,确定含气量为2.0%,即20 L。

2.2.4 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假手术组大鼠血清LDH、CK活力分别为990.12、516.33 U/L,模型组动物血清LDH、CK活力升高至2 784.60、1 688.41 U/L,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B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动物血清LDH和CK活力,低、高剂量组血清LDH活力分别降低为1996.28、1890.77U/L(P<0.05),CK活力分别降低为1123.80、1050.66U/L(P<0.05、0.01)。见图2。

Vs=1 000-Vg-Vw-Vp-V气=1 000-320-170-200-20=272 L,Gs=750 kg。

2.2.5 计算水胶比和理论水泥用量

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为35.0 MPa,混凝土标准偏差取 5.0 MPa,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为43.2 MPa。结合水泥性能实际情况,水泥抗压强度取50.0 MPa,确定混凝土水胶比为0.51。碎石最大粒径20 mm的塑性混凝土最大单方用水量为215 kg,外加剂减水率约20%,综合考虑《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2006),混凝土用水量宜为155~180 kg/m3,实际单方用水量选定170 kg,不掺加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为212 kg。理论纯水泥用量为334 kg,体积0.108 m3。

2.2.6 计算单位体积掺和料量和实际水泥用量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粉体总体积188 L,理论水胶比计算粉体108 L,通过矿粉和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达到满足粉体总量的要求。综合考虑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同时为了达到较好的流动性适当的黏聚性,同时满足耐久性要求,维持适当的胶凝材料总量,确定矿粉和粉煤灰在胶凝材料中比例不超过40%,选取40%,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433 kg。调整后单方水泥用量为260 kg,单方混凝土中水泥体积为0.081 m3。

确定C35自密实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矿粉∶河砂∶碎石∶水∶外加剂为260∶100∶75∶750∶960∶170∶7.6。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粉料体系总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表1 不同胶凝材料总量下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2 不同胶凝材料总量下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结果

3.2 水胶比和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用水量和砂率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合比及测试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试验测试结果来看,改变砂率、用水量和外加剂掺量,对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影响较小,基本能够达到260/620。但对于混凝土的出机状态、黏聚性和包裹性影响较大。

在体系本身胶凝材料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用水量和外加剂掺量稍大容易造成粗集料分层和泌浆。增大砂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细颗粒的总量,增大浆体总量,提高浆体粘度,有利于达到自密实性能。

3.3 粗集料尺寸和粒形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泾阳县连续级配的碎石粒径5~20 mm、粒径5~16 mm碎石单掺,粒径5~10 mm及粒径5~16 mm不同比例复配情况下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合比及测试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3 不同砂率和用水量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4 不同砂率和用水量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测试结果

表5 骨料对性能影响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kg/m3)

表6 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从测试结果来看,粒径5~20 mm连续级配石子最大粒径过大,L型箱的钢筋间距约40 mm,试验中钢筋处卡塞较多的大粒径石头导致难以达到自密实的效果。单独采用粒径5~16 mm连续级配石子,由于石头本身的粒形和级配较差,L型箱高度差较大,自密实效果一般。通过调整粒径5~16 mm和粒径5~10 mm碎石的比例,在85∶15的比例下,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

3.4 确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综合考量以上各项指标,适当调整外加剂组分,最终确定了试验研究配合比为水泥∶掺合料∶砂∶石1(粒径5~16 mm)∶石2(粒径5~10 mm)∶水∶外加剂为304∶76∶912∶699∶79∶137∶7.2。

4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检测分析

依据试验确定配合比,开展了自密实混凝土制备试验,测试了其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及龄期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7,图1、图2所示。通过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制备的混凝土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5 结语

(a)从整个试验过程来看,由于C35自密实粉料相对较低,且要求通过5 根钢筋的L型箱,对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要求高,而粉料和集料与普通的混凝土没有区别,重要设计点在于外加剂及砂率调整,同时由于钢筋间距为40 mm,故要求严格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6 mm,宜采用粒径5~13 mm连续级配碎石。

表7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

图1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

图2 混凝土通过L型箱试验

(b)由于粉料用量较少,浆体黏度小,在钢筋的阻塞下容易造成浆体与粗集料分层无法达到自密实,需要增大浆体黏度。首先,适当提高粉料中水泥和矿粉的用量,增强浆体本身黏度,其次是适当增大砂率,增大细颗粒的总量,提高黏度,最重要的在于外加剂的调整,包括引气剂和增稠剂的掺量等。

(c)试验制备了满足工程要求的C35自密实混凝土,其初始工作性能的坍落度与扩展度达到260 mm、650 mm,倒坍时间3.48 s,且经时状态良好。能较好地完成L型箱测试,T50为4.7 s,28 d强度值达到42.9 MPa。

猜你喜欢

砂率粉料外加剂
聚乙烯粉料粒径分布对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的影响
砂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砂率对C60、C80、C100 混凝土新拌性能与抗压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预拌混凝土粉料入库智能防错系统研究
浅析砂率对C50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