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沿海杀手”——风暴潮
2014-09-20李秋萍崔振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李秋萍 崔振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生活在沿海的居民长期遭受海洋灾害的侵扰,形形色色的海洋灾害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风暴潮灾害。在过去的200年间,全球有260万人死于风暴潮,其中2007年11月发生于孟加拉的风暴潮造成3千人死亡,5万人受伤,摧毁了150余万家庭的房屋,受灾人口达7百万;2008年5月,发生于缅甸的风暴潮死亡人数超过8万,7百万人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肆虐的沿海杀手——风暴潮的威力。据统计,在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当中,无论是从发生范围还是从灾害损失而言,风暴潮灾害都稳居首位,是重点成灾的海洋灾种。受灾地区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市,成灾概率较高。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暴潮呢?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风暴潮呢?
一、揭开风暴潮的神秘面纱
在沿海地区,随便问一问当地的居民:“你见过风暴潮吗?”多数人会给你肯定的答案,并告诉你那时候大风掀起巨浪,好多渔船损毁、房屋坍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也许还会给你讲起年轻时遭遇某次特大风暴潮灾害的经历。但若是问其风暴潮的概念,很多人都会茫然的摇头。事实上,风暴潮就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其影响的范围一般为数十至上千米,持续的时间达几小时到上百小时不等。风暴潮能否成灾及其灾害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风暴潮与天文潮的叠加程度。如果风暴潮的最大风暴潮位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大风伴随强降雨并引发沿岸巨浪、潮位暴涨,则常形成重灾。更有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给渔业、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破坏,是全球范围内具有毁灭性的气象灾害。
二、我国的风暴潮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风暴潮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北到南受温带风暴潮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渤、黄海沿岸,以莱州湾沿岸和渤海湾沿岸为主;受台风风暴潮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浙江北部的海门、温州、台州、沙埕以及福建的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以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据统计,我国1950~1993年共发生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为提高沿海地区人民防范风暴潮灾害的能力,1970年起我国启动了风暴潮预警工作。此后,由于抗灾能力和防灾措施的不断加强,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损失日益减少;但与之相反,随着沿海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增加,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则日益加重。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在20世纪50年代时仅为1亿元左右,至80年代后期年均约20亿元,至90年代初期年均损失达76亿元,并仍在不断攀升,成为制约沿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2013年为例,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26次,其中有3次达到红色预警级别,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多,直接经济损失为近5年平均值(95.96亿元)的1.60倍,但并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同年9月22日,恰逢农历八月十八,是年度天文大潮最为强烈的时候,强台风“天兔”在广东汕尾市沿海地区登陆。造成风暴潮与天文潮叠加,潮位异常偏高。在巨大向岸浪的冲击效用下,防潮堤和防潮闸等沿岸建筑物均遭到严重破坏,船只受损、城市滨海基础设施毁坏,使损失加重。此外,由于出现了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四碰头的局面,暴雨使沿海河流水位增高,与风暴增水相遇,河流泛滥进入养殖区、农田和企业,也加重了风暴潮的灾情。可以说,将风暴潮称之为肆虐的沿海杀手是“实至名归”。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风暴潮有增多增强的明显趋势。这主要基于如下两点原因:一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不断增高,使风暴潮的危害性增大;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旋风活动增多,强度增大,风暴潮发生的概率也会加大。因此未来风暴潮给海岸带区域和与之毗邻的低海拔区域带来的危害将会越来越大。
三、如何应对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的危害如此巨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风暴潮灾害呢?风暴潮是一种气象灾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掌握其规律性并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报预防是可能的。目前,应对风暴潮的措施主要有对灾害进行预报和评估以及在沿海城乡建设上的加强抗灾能力两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了解预警信息,听从应急部门安排。此外,风暴潮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其危害程度同样与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紧密联系,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应该更加珍惜现有资源,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地球,许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