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用地,造福子孙

2014-09-20姚鹏飞

地球 2014年6期
关键词:莱斯特子孙耕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

在中国,国家又称社稷。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粮食。这种对土地至高无上的崇拜,反映了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华民族对土地的依赖。

我国人口达到13 亿,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因此,在中国,吃饭问题历来是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

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问:“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莱斯特·布朗甚至从“农田在消失”等方面预测21世纪中国在耕地和粮食保障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

“粮从土里来,谷乃国之宝”!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这是中国历代治国安邦的经验。人多地少的中国,耕地是人们的命根子;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不断侵占,引起人们的深深忧虑。

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为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决策。

中国人用耕地保护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不仅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粮食“十连增”和数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伟大奇迹。与此同时,中国人也在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迈进。

即便如此,耕地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既要吃饭,又要发展”的现实,致使保护与占用耕地的矛盾一直存在。

多年来,我国的耕地不断减少、地力不足、侵蚀严重已成为耕地质量下降的明显标志。这说明,供给我们未来十几亿人口粮食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丧失。

首先,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未来粮食消费大于供给的趋势明显;其次,粮食产区重心逐步北移,主要粮食产区的持续保障能力堪忧;再次,耕地资源持续减少且质量不高,加上全球气候极端变化及灾毁土地等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保护土地应成为一项与“控制人口”同样重要的基本国策。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寸土寸金”的思想,让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举。因为保护不等于停止开发,开发则是一种积极意义的保护!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肩负历史重任的新一代人?

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让全社会动员起来保护土地,力争人人懂法、守法,使科学用地、造福子孙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有限的土地资源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明媚,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莱斯特子孙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First Man
“我们都是瓦尔迪”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英球迷欢呼声震天“动地”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
水和水的子孙以及冰雪河流(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