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黑鹰”:最现实的选择
2014-09-20朱江明
本刊特约撰稿 / 朱江明
“山寨黑鹰”:最现实的选择
本刊特约撰稿 / 朱江明
“直-20”这样的通用直升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赶紧补上中国军用民用直升机紧缺的一环。
整整40年后,美国西科斯基飞行器公司的设计师们仍然在对这个世界施加着影响。中国的军迷们在“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上看到了美国直升机“黑鹰”的影子。
“直-20”是网民和媒体对这款直升机的称呼,以后军方如何称呼它,仍然可能有变化。
这款直升机刚刚在东北北部某机场成功进行了首飞,该机试飞的新闻被现场网民发到网络之后,经由官方媒体报道证实。这是近年来中国新型军事装备消息透露基本遵循的套路。
从公布的图片上来看,这款通用型直升机与黑鹰在细节上有不同:头部更为尖锐,采用了5片桨叶设计。有评论认为,这是为了在高原上飞行而做出的修改。
多出一片桨叶会增加净重,传统和连接结构更为复杂,多一片桨叶更可能是为了提高升力而做出的妥协—中国的发动机制造一直是武器开发的短板。
陆航部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陆军的短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严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幅员辽阔、面临复杂局面的大国,仅仅有一支轮子上的陆军是远远不够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中国陆航出动率和总体飞行次数都远远低于国际一般水平。装备训练上的各种问题让陆航对复杂地形及气候表现得力不从心。根据当时的情况总结,交通运输部的东海飞行救援队和香港飞行服务队等专业救援团体,整体表现和装备水平要优于一般陆航部队。
这些经验和教训可能加快了中国军队研制改进直升机的进度。2013年8月下旬,广州军区举行了一次名为“2013突击”的实战演习,动用了118架各种型号的直升机,模拟演练了垂直登岛作战。
根据英国简氏军事资料中心的数据,中国军队现在总体直升机队的规模为780架左右,这次演习相当于全军近六分之一的直升机兵力。而在以前,直升机的数量和战术训练水平都不足以应对这样规模的演习。
美国和德国在二战后期就已经研制出了直升机,但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直升机战术才被提上日程。
1958年,美国陆军第一任陆航主任豪兹少将,开始制定《陆军航空兵运输作战行动条令》,该文件沿用了此前陆军部研发主任加文少将提出的“空中骑兵”概念,认为乘坐直升机作战的陆军士兵,可以承担搜索、突袭和侦察等职能,由于当时直升机性能的限制,陆航本部认为“空中骑兵”并不适合与强敌进行正面交战,而是作为机动突击力量攻击敌方的薄弱位置。
编撰小组大篇幅抄袭了1936年版本的骑兵作战条令,尤其是军事术语几乎照搬骑兵。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军开始大规模装备直升机,并且开发出携带机炮和火箭巢的武装直升机,使得直升机具备了初步的突击能力。越南战争中,直升机成了美国陆军及陆战队的主要机动工具,美国当时已经具备了以直升机进行师级规模的兵力投送能力,使得步兵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机动性。骑兵一师和82空降师均被改编为空中突击师,具备全师垂直机动的能力。
当直升机是个奢侈品而不是日用品的时候,战法和训练只会变得保守,更谈不上空中突击群一类的新战法。
在此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国101空降师曾经上演了越过伊拉克军队防线打入后方的“蛙跳作战”,101全师利用直升机进行空中快速合围,以300架直升机两次蛙跳,突入伊拉克后方近500公里,实现对伊军29个师、40万人的合围。
有趣的是,90年代后期的很多军事评论中,仍旧对美军大规模的直升机应用保持着极大的不信任,认为这只是双方空中力量相差过于悬殊才能实施的特殊战法。当时的结论是“如果遭遇空中力量较强或者对方防空力量较强,直升机会不堪一击”。这种保守的论调,在今天看来颇为可笑,但在当时真的影响了中国直升机的发展。
中国军队在直升机方面的保守也和缺乏直升机的制造和设计能力有关。中国战斗机机群从2005年开始已经逐渐实现国产,甚至开始转用如歼-10和飞豹一类的全国产型号,直升机却仍旧严重依赖外购。
陆军航空兵需要攻击直升机对付敌军直升机和坦克。中国在这块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只能用轻型直升机改装凑数。这种改装的直升机不仅火力不足,也没有足够的装甲可以保护机组成员执行攻坚类任务。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洪光中将曾经提到训练坦克主炮集体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就是缺乏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时的无奈战法。
当直升机是个奢侈品而不是日用品的时候,战法和训练只会变得保守,更谈不上空中突击群一类的新战法。
重型直升机一直都是中国直升机的短板,中国缺少美国CH-53一类的30吨级别的重型突击直升机。此类直升机可以垂直吊装大口径火炮和轻型装甲车辆投入战区。
印度已经装备了美俄重型直升机,并且拥有轻量化大口径牵引火炮。如果中印边境发生冲突,那么印度可以凭借自己直升机的优势将火炮直接送上山头制高点进行压制射击。中国则只能靠昂贵的空中打击和导弹攻击应付这种局面。
2012年,哥伦比亚航展上的一架美国黑鹰直升机。中国的军迷们在国产“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上看到了“黑鹰”的影子。
缺乏重型直升机的情况下,对地方地面部队进行快速空中包围和追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近年的公开资料看来,中国自行研发的重型直升机仍旧处于摸索阶段,距离样机出现和装备部队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直-20”通用直升机在完成测试并进入列装后,中国在10吨级别的通用直升机方面的缺口算是堵上了,通用直升机也会在搜救等民用用途上发挥出力量。
不过中国通用直升机普遍缺乏夜航能力和加油能力。无法完成复杂气象和天候条件下的兵力投送任务,特种部队和突击部队的机动能力受到限制。
“直-20”这个名字也有一种美好的愿望—过去中国直升机和大型运输机,一直缺乏整体的规划。大部分国产或者进口直升机均无法塞入现有的空军运输机之内。
美国的运输机和直升机从研制前就考虑到了兼容性的问题。黑鹰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被要求能够放入C-130运输机机舱内,更大的C-17运输机能够放入多架黑鹰直升机,直升机的形体根据此要求进行了非常复杂的优化。
美国人的想法是,进行跨区机动时,直升机可以通过运输机运往战区。这种做法更快,能有效降低直升机关键部件的磨损,飞行机组成员也能够保持体力。
在此前中俄的联合演习中,中国的直升机队只能通过接力的方式,一站站慢慢地飞往俄罗斯境内的演习区域。此类长途飞行任务能锻炼飞行机组成员的能力,却并不是实战中最佳的部署方式。
鉴于新型大型运输机也已经试飞,“运-20”和“直-20”的名字相近是否意味着考虑到了这种搭配令人期待,同时针对直升机的空中加油技术也应该尽快研发完成。这种技术才能保证直升机可能前往钓鱼岛和南沙群岛,成为能够直接从空中机动前往的应急机动力量。
我曾经陪同一位外军代表前往某部特战队参观,他对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训练情况均赞不绝口,但也问道:“为何贵基地一架直升机也看不到?”
这个问题直到2013年才开始有所缓解,中国特种部队开始从大队编制扩编为特战旅,增加的兵力很可能包括直属的直升机队。
像“突击2013”动用这么大规模的机队,对后勤和指挥调度以及组织能力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从演习的效果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旅、团级兵力垂直投送的能力,并且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直升机兵力,其中武装直升机已经具备了独立突击敌方地面集群的能力。
不过这次演习上演的课目仍旧是较为传统的单次垂直突击行动,击破敌方防线之后完成岛屿的争夺和占领。无论是兵力投放能力还是战术复杂性,演习均未曾达到美军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中国的直升机力量仍在补缺式的装备发展时期,还有许多漏洞需要装备部门补齐。即便是比起周边几个国家如日本、韩国,中国的直升机队也仅仅是规模相当,使用经验和整体质量与之相比更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的直升机驾驶员们,无论是军人或者平民,将要面临的是远比日韩同行复杂的地理和气候—高原、山地、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