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口号燃起英雄气概
2014-09-19肖小平
肖小平
我一直很难忘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那句话。作为“钢七连”的战斗口号,这6个字沉淀了太多的内涵和分量,直至在钢七连每名战士的血脉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他们无论面对困难还是危险,总会想起这句口号,燃起战斗的勇气。
在很多部队,都有类似的战斗口号,这些都是广大指战员在长期的训练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虽然有的战斗口号只有短短数字,但是激昂,鲜明,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兼具力与理的融合,朗朗上口。比如“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等,都是我军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斗口号。行军过程中,这些战斗口号是人民军队发动群众、鼓舞士气的思想政治武器。战斗过程中,战士们高喊着这些战斗口号冲锋杀敌,让敌人闻风丧胆。
不同时期,战斗口号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红军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提笔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灌注了新的希望;抗日战争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声传遍全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解放战争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又成为全军上下的共同心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热切期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战斗口号已经和中国军队形成了紧密联系,浓缩了人民军队的独特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
随着国家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繁荣,军队的文化形式也逐渐多元,新兴文化让人目不暇接,那么传统的战斗口号是不是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人民军队,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需要用响亮、雄壮的战斗口号来传递准备打仗的决心、抒发能打胜仗的信心,战斗口号永不过时。
用战斗口号凝聚作风纪律。历史上任何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都是有一种战斗精神作支持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迈誓言,曾成为战场上最响亮的战斗口号,在这样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激励下,我军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用这句话题词,邓小平同志也将这句战斗口号纳入他总结的5种革命精神中,让这句话成为我军历史上最具战斗精神的口号。
战斗口号是战斗精神的浓缩。现阶段,我们要继续运用这一优秀文化形式,让战斗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积极传递正能量,用响亮的口号声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纪律转化为能打仗、打胜仗的决心和信心。
用战斗口号激发军心士气。人心齐,泰山移,人心要靠精神来凝聚。战斗口号作为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强大的导向引领作用。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了“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战斗口号,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面对不断的余震,带着全国人民的嘱托,我们的军队再次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灾区人民筑起绿色的钢铁长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践行强军目标、实现“强军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尤其应当发挥战斗口号的积极作用,向军事训练聚焦,向打赢实战渗透,向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拓展,让战斗口号在训练场上响起来、在实战演习中响起来、在完成大量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响起来,喊出军人的英雄气概,喊出部队应有的战斗气势。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