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空间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重想像”展

2014-09-19张水尔

艺术与设计 2014年3期
关键词:拱门参观者展厅

张水尔

虽然已是阳春三月,不过伦敦还是寒气逼人。好在大家期盼许久的“感受空间——建筑重想像”展正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为寒意依然的三月带来了一缕金色的阳光。这个被Time Out评价为“2014年最精彩的展览之一”的建筑设计展,彻底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展策展和展览的方式。当被问及策展灵感时,策展人凯特·古德温(Kate Goodwin)女士说到:“我们的日常行为,比如工作、学习、玩耍、睡觉等等,都发生在不同形式的建筑中,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恒久的背景。不过我们却很少留意这些建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少去探寻建筑对我们究竟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因此,我想能不能通过一个展览来改变我们对建筑的认识?思考如何利用展览空间才能使观众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特定空间的存在,也感受到建筑和周遭环境的存在?”

álvaro Siza和“石柱的诞生”

穿过皇家艺术学院的拱门,首先来到的是安嫩博格庭院,院中心屹立着学院第一任校长乔舒亚·雷诺德(Joshua Reynolds)的雕像,每个参观者在进入学院主楼之前都要从这里经过。作为“感受空间”展迎接参观者的第一件展品,创作的重任由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担当。阿尔瓦罗开玩笑地说:“走进安嫩博格庭院,我还不知道我究竟要为展览创造什么作品,我差点开始慌张了。然后我看见了主楼前方的立柱,我想我可以创造一个‘石柱诞生的作品。我把一根柱子放倒在地,柱顶放在旁边;第二根柱子直立着,却没有柱顶;第三根是完整的有柱顶并直立的柱子,这三个元素创造了一个整体并和庭院中其他的柱子有所联系。”

阿尔瓦罗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很多活动的延续:人们来参观美术馆,去吃午饭,在庭院内坐下休息一阵子,抽根烟,活动不断继续和变化,但石柱却始终在那里,成为人们活动的一部分。在一个城市里,环境围绕着人们,人们改变着环境。新的东西总会变旧,因此作品的“延续性”很真实。他认为时间是个伟大的建筑师,他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参观者能感受到时间对空间的雕琢。

Pezo von Ellrichshausen和“Blue”

进入第一个展厅,我的视线立刻被一个几乎要触及展厅玻璃顶的全木结构装置吸引,整个装置都是由木板钉制而成,四根巨大的圆柱底座上托着一个方形的盒子。这是来自智利的佩左·冯·埃勒瑞驰邵森(Pezo von Ellrichshausen)工作室为此次展览设计的装置——Blue。该工作室于2002年由设计师毛里西奥·佩左和和索菲亚·冯·埃勒瑞驰邵森成立。他们的设计既遵守很强的学术规范,也常常通过巧妙运用木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局限性为建筑创造出简洁的外观。自2005年以来,该工作室在智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地设计建造的建筑逐渐得到国际认可。

从远处看上去,Blue是由四根大圆柱托起的一个方形平台空间,方形的一角倚靠在一堵木头墙上,柱子的圆形和平台的方形呈鲜明对比。搭建整个装置的木材全部由智利空运到伦敦,木材没有经过油漆上色,都保持着原本的色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四根圆柱中心有旋梯可以直通方形平台,木墙背后还有一条曲折的木头坡道也可以通到平台。这个装置给人们三种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一是在平台下、圆柱之间穿行的体验;二是独自或者和别人一起上下坡道或旋梯的体验;三是到达平台后与原本遥不可及的屋顶近距离接触的体验。当凯特问设计师他们希望观众对Blue作出何种反应时,他们说:“建筑通常都是次要和隐形的,不过当你在爬楼梯或上坡道的时候,由于力的变化,你的身体和建筑之间便产生了联系。我们希望观众在与Blue互动的过程中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在空间中的存在,同时也意识到空间的存在。”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和塑料蜂窝隧道

进入Blue旁边的展厅,立刻就能看见一个白色蜂窝状的装置,上面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吸管。绕到装置正面就能看到全貌,设计师迪耶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在连接两个展厅中间的一道门下,使用白色的多孔塑料板材搭建出了一个两头高、中间矮的隧道。在两边的隧道口处放着几大桶彩色塑料吸管,参观者可以随意选取吸管,做成任意形状然后把吸管插在装置主体上。来自西非布基纳法索的建筑师迪耶贝多是建筑界就地取材用材的范例。他提倡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尽量使用当地的原材料、劳动力以及建筑方式来维持建筑的可持久性。他为自己的家乡刚多村设计修建的小学于2004年获得了阿卡汗建筑奖。

迪耶贝多创造的蜂巢隧道结构是空间中的空间,参观者可以从外部以及内部和这个空间产生联系。而且参观者互相分享着这个空间,就算互相不说话,在一起通过隧道狭窄的中心时,参观者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也会被迫被拉近。迪耶贝多说:“在非洲建造房屋是一项集体行为,我希望通过我的装置重现那种集体创造的过程,因此我邀请参观者们随意在主体装置上添加彩色吸管。我希望我的装置是一个鲜活的体验,只有通过互动你才能真正体会它的生命力。”

Eduardo Souto de Moura和水泥拱门

穿过迪耶贝多的蜂巢隧道进入另一个展厅,只见展厅右侧通往主展厅的拱门旁,屹立着另一扇由水泥浇铸并用钢板加固,形状与展厅内原本的拱门一模一样的灰色拱门。这是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的作品。艾德瓦尔多认为建筑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讲述的一个恒久的故事,他的角色就是重新思考和塑造以前的模型。他常在设计中使用夸张的几何形状以及波浪线条,因此他的建筑多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尽管外观炫目,这些建筑的尺寸都非常人性化,而且功能性也非常强。

这次他之所以选择“门”作为他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品的主题,他说是因为任何建筑设计师都无法设计一个“空间”,“设计空间”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但他可以设计用来定义一个空间的“物”,比如墙、窗户和门等。人们与这些元素产生联系,然后便产生了所谓空间感。艾德瓦尔多的水泥拱门与展厅拱门行成45度角,这样的放置打破了展厅原本的轴对称。他认为对称的结构虽然从视觉上给人完整和坚固的感觉,却是可以被打破的。他希望参观者能通过他的水泥拱门看到展厅中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从而获得新的空间感受。

李晓东和树枝迷宫

继续往前走,下一个展厅门口有布帘遮挡,推开布帘往里走便进入了一个由短树枝搭成的迷宫。迷宫里灯光昏暗,只有地板下的地灯投射出白色光线。沿着迷宫往里走能发现神秘的小暗室,走到迷宫尽头,忽然进入一个宽敞的空间,地上铺满了鹅卵石,空间左侧墙面完全被镜子覆盖,顿时从视觉上扩大了整个空间。这是由中国建筑设计师李晓东设计的树枝迷宫,这个装置模拟了在一个下雪的夜晚穿过森林,最后来到“禅园”的体验。沿途发现的小暗室,象征着惊喜和希望。参观者经历了迷宫中的“迷茫无知”最后到达“禅园”,从而“豁然开朗”。

李晓东说:“我之所以用了树枝为材料,是因为人们很少把它和建筑联系在一起,把人们熟悉的材料用不同寻常的方法用在人们意想不到的环境下,就能产生一种特殊效果。”李晓东希望通过环境的变化带给人空间感受的反差,进而唤醒人们的“空间意识”。

Grafton Architects和“轻”“重”二室

从李晓东的“禅园”出来,就到了由格拉夫顿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两间展厅。第一间展厅以“轻”为题,利用光线与建筑中结构的关系,营造“轻”的空间感。这个展厅有玻璃屋顶,充分的光线从屋顶投入,设计师们在玻璃屋顶下方安装了白色隔板,通过对光线和阴影的控制使投入展厅的光线最大化,因此整个空间也显得更宽敞。第二间展厅以“重”为题,设计师们在屋顶的天窗下悬挂了一个新的几何形状,天窗的大部分都被遮挡住,只有两个角落流出了空隙,因此光线射入的范围很有限,光线移动的方式也与第一个展厅截然不同,使这个空间有“重”的感觉。两个展厅里都设有座位,让参观者驻足观察光线对空间感产生的影响。

格拉夫顿建筑师事务所(G r a f t o n Architects)是由来自爱尔兰的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丽·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于1978年成立的。她们把建筑看作“新的地理”,认为建筑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从社会风景、文化风景以及地理环境中衍生出的一个网络。格拉夫顿建筑师事务所擅长使用砖块和水泥为建筑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表面效果和质感,她们也善于控制光和利用光影为特定空间增加“轻重感”。

Kengo Kuma和“香阁”

顺时针看完了其他设计师的作品,发现在主展厅的另一角还有大小两个展厅被日本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的作品占据。隈研吾认为在任何建筑中的体验都比建筑本身来得重要,因此他的设计格外注重使用者的体验。他说:“人所有的感官对我们认识和感知空间都是非常有用的。建筑并不是旨在创造或强调某种感官体验,而应该放眼于创造一种整体的氛围。在传统的日本建筑中,‘味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前人们选择木材可能会选择它的味道,而不看它的外观。人们习惯了这种味道之后,味道便和与它有关的空间一起被锁定在记忆里。”

设计初始,隈研吾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要如何使用最有限的原材料创造出对人最大的影响?”于是他在大小不一的两个空间中设计了两个“香阁”,二者都是使用直径为4毫米的纤细竹条连接、支撑而成。位于稍大空间的装置名为“建筑之父”,是一个高5米、独立站立的竹条结构,这个装置散发着日本扁柏的香味;在稍小空间里的作品叫做“建筑之母”,竹条结构把整个空间笼罩起来,因此参观者进入以后马上就被竹条包围住,这个装置散发着榻榻米的味道。在这个作品中,不同的气味影响着参观者对空间的感受。

传统的建筑设计展通常以展览设计图纸、照片以及模型为主,在这种形式的展览中我们很难与完成的建筑建立实际联系,而“感受空间——建筑重想像”展的七件作品让参观者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渠道去探寻“空间”这个概念,并重新认识自身与其所在空间的关系。七位设计师各显才华,向参观者们展示了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为建筑创造不同的外观以及实现特定的功能,更通过互动让观众们深入体验实际存在的空间、我们所感知的空间,以及空间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难得一遇的精彩展览。本展将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至2014年4月6日。

猜你喜欢

拱门参观者展厅
最美的蝌蚪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Pondering in Chinatown
游拱门国家公园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场馆学习中的参观者研究:进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