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理解平台打通合作渠道

2014-09-19张要武

当代世界 2014年9期
关键词:代表发展

张要武

2014年6月16—18日,在德国慕尼黑市西南部约30公里处的一座宽敞美丽的庄园——图真学院内,2014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暨“亚洲再思考”论坛在此隆重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协办,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韩国、日本、印度、波兰、土耳其、比利时等十几个亚欧国家的代表近60人参加。这是交流协会第三次举办“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也是该活动首次走出国门,与国外伙伴密切合作,努力增进中亚、中欧和亚欧交流与合作的一次重要实践。全国政协副主席、交流协会副会长齐续春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德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社民党执行委员会安全与防务政策论坛主席瓦尔特· 科尔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等参加了活动。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各国代表在“中国新发展与亚欧合作新愿景”这一主题下,围绕中国新发展对亚欧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前景、中国转型期的战略与挑战、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与未来五大议题展开五场全会和三场分组讨论。一些代表还赴德国韦巴斯托汽车配件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并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工会与工人的权益保护”议题与公司负责人、德国工会联合会驻慕尼黑分会领导人等进行了现场对话。重大的议题、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热烈的研讨、友好的气氛,使参与这一活动的代表们深深体会到主办方的热情与希冀。在活动现场,代表们十分珍惜每一次交流和每一分时光,争相发表真知灼见,建立互信友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

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此次对话活动的举办,是在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欧洲的成功访问之后。代表们在热议习主席访欧、新时期中国与亚欧关系以及亚信峰会相关内容的同时,对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有关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针对各方关切,齐续春副主席介绍了中国当前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基本情况。他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处于温和的复苏期,发达经济体有好转趋势,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依旧面临挑战。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虽已位居第二,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确立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并取得初步和良好成效。德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社民党执行委员会安全与防务政策论坛主席科尔博称赞齐副主席的讲话“生动而出色”,认为中国新一轮改革计划令人鼓舞,并开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他表示,中国崛起虽然令一些人产生疑虑甚至有些“惧怕”,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是一次机遇而不是挑战和威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经为促进欧洲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相信,全面深化改革将为德国和欧洲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形式。

在首场全会上,交流协会理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主任张神根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当前中国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并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除了全面深化改革以外,别无他途。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次“问题导向型”的深层次改革,更是一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自我革命。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表示,鉴于过去粗放型经济带来的问题以及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将国家“管理”改为“治理”,重视激发社会活力和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说过去的改革重在“释放市场能量”,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则是“释放社会能量”,从根本上完成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奠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欧洲之友协会政策研究室主任莎达·伊斯兰女士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将把中国自1979年以来开始的改革推向深入,标志着中国新的领导集体以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重,制定出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长期发展规划。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艾尔伯博士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展示出新一代领导人的决心与魄力,将再次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比利时基督教工会联合会国际部长斯汀·辛图宾认为,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主张“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摸石头”不断尝试制定新的改革措施,值得欧盟在研究社会团体时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这被欧洲媒体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还有一些代表谈到,中国的改革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大家期待着中国改革成功,愿向中国借鉴有益的经验。

理解与合作

欧亚国家的共同心声

在活动中,大多数外方代表表达了深化对华了解,加强与中国全面合作的迫切愿望。一些代表认为,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这头巨大的“睡狮”苏醒过来,新一代领导集体及其推行的改革将给中国带来新发展、新愿景,不但会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中国正在积极走向世界,欧亚各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与理解,防止“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观点影响各国政府与民众的对华认知。

不少代表谈到,亚、欧国家许多人对中国认知不足,了解片面,甚至“充满错误的信息”。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科拉女士称,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导致欧洲的衰落,甚至威胁世界的安全与稳定。她认为,世界应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改革进程,把中国更多地当成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一些人谈到,一些媒体和组织刻意渲染中欧之间的对抗与摩擦,比如贸易、环保、人权、武器禁运和知识产权等,误导了公众视线。其实,与中欧双方巨大的贸易额与全面合作的利益相比,这些摩擦和矛盾“微不足道”,欧中合作始终是主流,对抗是非主流和次要的。今后,中欧双方都要注意避免以偏概全,以非主流来否定主流,以保持中欧合作的正确方向。

欧亚各国加强对华合作的愿望,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社会治理、法制建设、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一位代表谈到,合作是共同的,学习是相互的。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向外部世界学习的过程。中国的迅速发展震撼了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欧洲也需要向中国学习,如中国宏观调控的成功做法以及独特的政治决策经验,就值得希腊、意大利和其他国家学习。一位亚洲代表表示,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概念,对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是一个重要机遇,将引领南亚各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今后亚洲各国更需建立与中国的互信,进一步提高相互依存度,使这一区域实现均衡发展。

大家普遍认识到,中欧应重视加强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追求“双赢”、“多赢”局面。这类交流与合作既是深化了解与友谊的主要手段,也是发展和巩固国家关系的重要基础。德国代表称,仅就教育而言,虽然中欧、中德教育合作不断加强,但与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合作相比仍然差距较大。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韩国留学生就有6.2万人,但在整个欧洲只有4.7万人。2013年,中韩人员往来高达822万人次,而中欧只有550万人次。欧洲应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出发,为双方文化、教育和民间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努力,不断挖掘新的合作领域,从根本上巩固和加强欧中关系。

信心与建议

期待中国更美好

多数外方代表在研讨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欣赏与信心,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是确保中国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相对于“华盛顿共识”,亚洲国家的代表对“北京共识”普遍表现出较大兴趣。孟加拉政策对话中心执行主任拉赫曼教授认为,“北京共识”就是中国自己创造的独特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不接受外部力量的强制要求,值得孟加拉国学习。印度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中心高级研究员阿格瓦尔拉博士对中国发展模式高度赞赏,对中国经济总量在2020年左右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充满信心。他说,中国非常善于向外部世界学习,取得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成就,许多做法务实而有效,大量的民众从中受益,对印度未来发展和改革道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金玄重博士认为,中国正在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一个经济上的弱国变为强国。有代表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抱有信心,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期待中国在社会发展与治理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使中国更具吸引力,成为亚洲各国的学习目标。

与此同时,外方代表也对我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艾尔伯博士表示,岛屿争端、领海与领土争端使亚洲正在发生军备竞赛,中日俄都在竞相提高军费开支,这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希望中国恰当应对。亚洲有代表认为,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潜在的安全和利益冲突,令这些国家民众普遍存在不安情绪。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中国仍存在“很大问题”,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将可能减缓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有人表示,一些国家想把环境破坏、国际谈判失败的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希望中国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减少发展中的风险。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国的环境及自然资源成本过高,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高,生产结构不甚合理,呈现出难以持续的特点。2010年起,中国使用了全球40%以上的能源。中国应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加快推动欧洲技术转让,大力提高创新能力,逐渐摒弃“世界工厂”地位,早日成为“全球研发实验室”。在创新社会治理上,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外汇储备过大,普通民众消费能力不足,应考虑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进步。在对外政策上,一些代表认为中国对亚洲国家偶有“呵斥”和“教训”现象,中国与亚洲各国应加强对话与沟通,共建互利共赢合作大局;中欧互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一些重大和敏感问题上,需要从政府、政党、智库、媒体和民间等各个方面促进相互交流,增信释疑。

6月18日下午,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外方代表普遍高度评价活动的意义和成果,表达了对今后继续参加这一活动的热切期待。我们通过举办这一活动也深深认识到,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之时,基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这一宗旨,本着对话促理解、合作求共赢的精神,主动搭建一个高端、务实、知名的国际民间交流平台,显得日趋重要与紧迫。通过活动,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国家内外政策的阐释,促进各国民众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听取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及时就中国的内外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为实现“中国梦”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责任编辑:刘娟娟)

猜你喜欢

代表发展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数字:日周月,认一认
大个儿熊的喷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