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篮球技能学习成效影响的研究①
2014-09-19林峦
林峦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1)
不同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篮球技能学习成效影响的研究①
林峦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福建福州 350001)
文章旨在探讨不同教学策略与不同能力组别高中学生篮球学习成效的交互作用情形。运用实验研究法,对所得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单因子变异数及双因子变异数分析,得出结果: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篮球技能学习成效优于低能力组学生;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篮球技能学习成效优于低能力组学生;合作学习组学生之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组;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并提出建议。
教学策略 篮球 学习成效
精熟学习(Master Learning)是传统教学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使用精熟学习策略来建构技能层级分类的模式,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精熟层级后,再进入新的学习单元。从过去精熟学习的研究文献指出,精熟学习教学法即是教师在教授一单元后进行评量,审视学生的学习成效,并给予回馈与修正,为所有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其各需的学习时间,让每个学生的成效皆能达到精熟的地步。相关文献也指出,设定精熟性目标具有提升运动能力、信念、认知、精熟动机气候及运动能力动机气候等正面的效益。同时,对于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自我效能及成效动机对技能表现方面,也有显著的提升。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不同结果,指出:精熟学习虽能激励达成设定之诸目标,但是未能证实可作为任何学习情境的有效策略。大致来说,如何介入另一种教学策略并融入精熟学习过程使教学更加有成效,有必要深入研究[1]。常作为精熟学习对照组教学方式为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根据Guskey(1998年)指出,合作学习与精熟学习是很清楚明确的不同教学观点及学习过程。主要是精熟学习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常以个人学习为主,较少与同学互动;在合作学习方面,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成效与社会互动行为等方面,但是,合作学习法相较于精熟学习法缺乏一套系统性的诊断模式来提供给每个人在技能学习表现上做出正确的回馈,并让每位学习者皆能得到精熟的学习[2]。因此,本研究以合作学习法介入精熟学习过程,可能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达成教学目标。
最近研究结果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不但在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并且强调人际沟通和社会技巧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提高学习效能[3]。尤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借由学习同伴间彼此的鼓励,相互的解释、说明、教导以及示范等互动关系,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相关文献也指出异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位成员的学习都有益处。例如:低能力学习者由于得到高能力同伴的协助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高能力学习者借着解说学习内容要点其认知建构与心智组织也获得强化[4]。虽然异质性的小组明显的有助于学习,然而,也有相当的研究对异质性小组的共同学习方式提出质疑,例如:高能力的学生为了帮助或迁就低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但是本身却没有获益,高能力的学生在同质性的小组中反而有更高的学习效果[5]。有关学习者不同能力的组成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对精熟学习教学策略在篮球的教学实证研究上乃相当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更深入探讨合作学习与精熟学习对不同能力高中学生在篮球学习成效的影响。
表1 篮球技能学习成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篮球课高中生100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进行之前,进行前测检测先前具备的能力,并于第十周进行后测。本实验为要分析异质性小组对技能学习成效,在进行实验之前,依前测结果将受试者分成高能力与低能力两组,高能力组乃指前测成绩高于60%以上等级者,而低能力组指前测成绩低于40%以下等级者,为能达到不同能力分组标准,将高能力组之75%以上等级者及低于25%以下等级者,分派进入异质性小组。再依据随机分配方式,将上述三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各分成两组,接受合作学习及精熟学习教学。
1.2 研究工具
表2 学习成效变异数分析结果摘要表
教材内容的设计主要是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习者建立篮球基本的动作技巧,本研究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多元教学策略,订定时程以及限制范围以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涵盖认知策略与动机策略。教材内容依据下列三种动作技巧既行设计:运球动作;运球上篮的动作分析;练习法。
为了配合本研究的目的,本教材内容,委请二位内容设计专家及三位篮球指导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鉴定,以合乎教学内容与技能指导的课程结构,加强实验效度。同时安排同质性的受试对象进行形成此结果性的评价,使整体内容能合乎研究上必要的可靠性。本教材内容合乎合作学习与精熟学习而设计。学生完成整个教材学习的时间大约为40min,并给予两组同等量的个别练习30min。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2×3因子设计(Factorial Design)。自变项包括下列二者:第一因子为不同学习策略因子包括二个组别(合作学习组与精熟学习),第二因子为不同能力组合之因子包括三个组别(高能力组、高低能力组、低能力组),本研究的依变项(dependent variable)为学习成效,本研究是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工作,研究结果的显著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教学策略与不同能力组别学生在篮球学习成效上的交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变异数分析(Two-way ANOVA)与雪费(Scheffe1)的多层检验比较方法来分析资料。本研究所谓的学习成效是指个别受试者在学习后测所获得的分数,并以后测减前测成绩为进步分数,代表个别学习者三种不同能力下对动作技能上所获得的学习成效,学习成效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
2.2 篮球技能学习成效变异数分析
本研究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不同能力与学习策略因子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部分达显著水准,F(1,115)=7.69(P<0.05);在学习策略因子的主要效果(Main Effect)也达到显著水准,F(1,115)=46.50(P<0.05)。另外,能力的主要效果达到显著水准F(2,115)=19.13(P<0.05)。
2.3 讨论
不同能力与学习策略因子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部分,在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而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由此可知,不管是合作学习组或精熟学习组,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学生,其可能原因有二,一是低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高能力学生的鼓励及教导,进而提升了学习成效;二是低能力者可能依靠高能力者的能力,对共同学习本身有深入学习的动机,以致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策略因子达到显著水准的因素,比较合作学习组及精熟学习组的平均数,结果指出合作学习组(M=36.87)学生的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学生(M=33.63)。此结果支持过去相关文献,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优于传统教学策略。另外,在能力的主要效果方面,高能力组(M=36.47)及高低能力组(M=35.60)学生的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M=33.69)。本研究结果支持过去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中,对其学习成效、学习保留有很好的学习成效。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合作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而精熟学习组中,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的平均数优于低能力组。
(2)合作学习组学生的学习成效优于精熟学习组学生,建议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之教学策略应用于篮球教学中,以提升学生之学习成效。
(3)高能力组及高低能力组学生之学习成效皆优于低能力组,建议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高能力的学生与低能力之学生分组在一起,以鼓励低能力学生,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3.2 建议
(1)研究应用方面:未来在高中篮球学习课程设计上,有必要介入合作学习教学法活动设计,尤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基本能力上,教师更应尊重个性的发展,并激发低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而提升学习效益。
(2)后续研究的建议: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互动因素是否对小组学习造成影响;或利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使小组每一个成员能够发挥的学习功能,使学生个别差异情形具有足够的内在动机,主动寻求达成正面的学习。
[1]刘东.普通高校篮球课异质分组合作教学评价方法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5).
[2]何少钧.篮球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3).
[3]陈优良.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群体效应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5).
[4]张健,冯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7(2).
[5]马爱华.反思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学习[J].体育师友,2006(5).
G841
A
2095-2813(2014)09(a)-0048-02
林峦(1979,4—),男,福建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