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场地设置 辨析折返跑和往返跑的区别
2014-09-18王兴发张国平
王兴发 张国平
摘要:往返跑和折返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不同版本的教参在描述不同形式的往返跑、折返跑的场地画法和说明中找寻二者的本质区别,结合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论证,让往返跑和折返跑更有效的在教学中进行使用,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之处,便于在实践中运用。
关键词:场地设置;辨析;折返跑;往返跑;区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4-0060-01
笔者翻阅了200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和2010浙教版《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中有关折返跑和往返跑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如下内容:①10m×4往返跑;②50m×8往返跑;③25m×2往返跑(一分钟25m×2往返跑、二分钟25m×2往返跑);④触物(线)折返跑。教材中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场地进行了设置,设置如下:
1.10m×4往返跑场地设置
在相距10m的场地内,在距离起点30cm处放置两个沙包(或者木块),在距离终点30cm(9.70m处)处,放置两个沙包(或者木块),练习开始前,站在起点处,听到跑的口令后,快速拿起起点处的一个沙包或木块,快速跑到终点处,与终点处的沙包或者木块进行交换后快速返回,到达起点处沙包或木块处进行交换再返回跑到终点处交换物体后快速冲刺,结束一次练习。
2.50m×8往返跑场地设置
在相距50m的场地内,在距离起点50cm处放置一个标志物,在距离终点50cm处(49.5m处)放置一个标志物,练习者在起点听口令出发后,跑到前面的标志物处绕过标志物快速返回,再绕过起点的标志物,依次进行,直到跑完8个50m为止,结束一次练习。
3.25m×2往返跑、一分钟25m×2往返跑、二分钟25m×2往返跑场地设置
在跑道两端划两条相距25m的平行线,分别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在折返线线内1m处放置一标志杆,作为折返标志。练习者从起点出发后绕过标志物返回到起点,完成一次练习,如果是1分钟或者两分钟的25m往返跑,则在起点线内1m处也放置一个标志物,在两个标志物间进行往返练习。直到时间到为止,记录跑的次数和米数。
4.触物(线)折返跑场地设置
在一块平坦的场地内,依据需要按不同的距离划好若干平行线,在不同距离的线上放置标志物或者点,练习者从起点出发后根据要求跑到第一个点、线处用手或者脚触及点或线后快速折返到起点,然后再折返到第二、第三、第四个点或线处,依次进行,直到跑完要求的各个点或线为止。也可以利用篮球场上的各条线进行练习,折返的次数依据实际要求。
笔者根据这些内容的场地设置辨析折返跑和往返跑的区别分析如下:
一、场地摆放标志的位置分析
以上1、2、3往返跑场地中的标志物的设置都是在规定的距离以内0.3m、0.5m、tm不等。而在10m×4往返跑场地设置发现是换物往返跑,没有绕过,标志物的摆放还是在所跑米数之内放置。而4折返跑的标志物则是直接摆在折返点、线上。如:10m的折返跑,标志物或点都直接摆放在10m处,而往返跑的标志物则摆在所跑米数之内。
二、过标志物的方式分析
往返跑的往返要求都是绕过标志物,标志物在所跑距离之内;而折返跑一般都是触及、碰到即刻折返回,就如同光照射到镜面被折射回来一样。
三、从往返距离和折返距离分析
两套教材中对往返跑都有明确的跑动距离规定,如:10m、25m、50m往返跑,加上所要往返的次数:4、2、8等。而教材中对折返跑没有明确的距离和米数规定,教学时可以根据场地大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进行安排,常见的折返跑练习场地多在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场地线。如:篮球场地线、羽毛球场地线等,就地取材,从一条线开始出发,用手或脚触及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线后快速折回,触及起点线后再折回,依次进行,完成规定要求的折返次数。一般有先跑近距离逐渐变远,或先远再逐渐变近的练习方式,也可以相同的距离反复折返练习,方式比较多样,折返技术相同。而往返跑多是在相同的距离内反复的绕过标志物往返跑动或交换物体往返跑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小学课本(试用)体育与健康(三年级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