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特色建设的思考
2014-09-18郭霞,唐桂莲,亓慧坤
郭霞,唐桂莲,亓慧坤
摘要: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精品课程特色建设应该渗透于人才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优化应用型人才能力生态的特殊功用。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的特色建设需要在多方面创设条件,如教育教学内容的发掘、师资队伍的建设、精品课程模式的完善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精品课程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1-02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的界定:“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可见,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尤其是这样。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本科应用型人才由于其突出的“应用性”、“专业性”、“技术性”和“大众化”等鲜明特征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人才的“应用型能力”为中心,在我国已经形成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能力”包括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应用型人才的多种能力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能力生态”。所谓“能力生态”是指人才的各种能力构成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生态状况,体现了本科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能力、知识、素质的整体水平,关系到本科应用型人才对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大小以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优化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被公认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难度最大、知识点最多,涉及专业领域最广的一门课程,它兼具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的特征,具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强化“信仰”、立志“追求”和实现“超越”等精神升华的功用。马克思主义是广博高深的理论体系,其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是其理论的精神特质,它昭示了“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的“新”世界观,包含了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变革创新”的“实践转向”[2],修正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往错误的运思方式,彰显着对事物发展的“扬弃性”思维智慧,这不仅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尤其是为人们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而这些,恰恰是统协本科应用型人才各种能力的灵魂元素,形成为应用型人才各种能力发挥的价值引领,凝聚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功能期待,契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所以,发掘“原理”课程本该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原理”精品课程特色,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启悟其人生智慧、拓展其理论视野、开垦其思维沃土、优化其能力生态,以开辟出培养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广阔领域。总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原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除了众所周知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培育的功能以外,其原本具有的思维启迪和方法论指导作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原理”课程区别于所有其他课程的精品特色之所在。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体现“原理”精品课程的特色需要诸多的条件。例如,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深化对“原理”教育教学内容的发掘,着眼于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渐完善“原理”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等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原理”精品课程的特色,首先应该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强化对于“原理”内容的发掘。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的“原理”课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有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阐发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着重在方法论阐释及思维方式训练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突出“原理”精品课程特色,并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的态度、辩证的思维、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分析方法、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必然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的推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人类未来社会展望所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原理”精品课程特色的突出,要求学校必须在职业素质、学术水平、人格修养等方面高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原理”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一般的人文课,课程性质决定了任课教师必然负有“非常”地担当,也就是说,任课教师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更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不懈研究者和忠实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思考、认同和实践,也才能全面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原理”精品课程应有的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原理”精品课程特色的突出,还需要不断完善“原理”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围绕“原理”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应用型人才类型特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就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大胆探索,采用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对传统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设计能够检验学生接受“原理”课程教育成效的考核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注意整合优秀教学资源,使“原理”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注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不断拓展和利用社会资源;等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2]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2BK237);山东科技大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gj201307);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群星计划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研究”;山东科技大学2014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霞(1957-),女,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唐桂莲(1955-),女,山东莱芜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亓慧坤(1982-),男,山东莱芜人,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