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太“人文学科”了?

2014-09-18

南方周末 2014-09-18
关键词:人文学科尼采医学院

徐贲

2014年9月1日的《时代》(Time)杂志,刊登了专栏作家朱尔·斯泰因(Joel Stein)寄语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文章《人文学科,太人文学科》(Humanities, All Too Humanities),呼吁学生应该多多学习“伟大著作”而不是伟大的应用软件。

斯泰因的文章题目套用了尼采的书名《人性的,太人性的》(Human,All Too Human),这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的,是一部格言体的著作。尼采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精神更自由;但他同时又尖刻地讽刺和挖苦人性的弱点和缺点。人的这种复杂矛盾便是“人性”。

斯泰因的文章针对的是美国大学的现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性。他要说的是,虽然多数大学生在学校里选的是非人文学科专业,但是,大学有责任招收更多的人文专业学生,并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多人文学科的教育。偏废人文学科教育就像偏废人性的恶或善一样,得到的不是“完整的人”,而只是残缺之人。

在美国大学里,“人文学科”是个宽泛的概念,传统上是指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智识的学科,比如哲学、文学、艺术、历史、语言等,但也包括像心理学、妇女与性别研究这样的学科。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传媒学等,则更多地被称为社会学科。虽然学生大部分选择科学、技术、财经等等专业,但人文学科教育却一直是所有学生人文和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

大学是否重视人文学科,关键不在于学生们为自己挑选什么专业,而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来要求和培养学生。大学里的知识实用主义化和知识偏废,责任在学校而不在学生。

在美国,最热门的后本科专业是医学、法律和商学,这些都是本科后的研究生学业,挑选非常严格,竞争相当激烈。这些热门学院挑选具有人文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对学生在本科生期间的知识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三种学院里,医学院与科学最为接近。许多年来,美国医学院有意识招收来自非科学专业的学生,对有志于医学的大学生起到了有益的人文导向作用,而其中有不少是英语系毕业的学生。

进入医学院,需要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这个考试考察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分析性写作和科学知识。考试分三个部分: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词汇推理和写作。英文系学生如果科学部分没有问题(可以借助备考材料和突击),在词汇推理和写作部分最能显示自己的专长。对于专攻科学的学生,这一部分恰恰是最难靠突击而获得成效的。

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医学院一向重视学生科学知识之外的人文素质。2007年9月10日的《新闻周刊》,就曾介绍过美国医学院协会副主席盖里森(Gwen Garrison)对文科学生学医的看法。她表示,医生职业需要的远不止是生物和化学的知识,他们需要懂得关爱、伦理、善于分析和思考。她说,“医学院期待的是那种懂得怜悯和能善待别人的学生,因此,社会和人文学科的学生就特别合适。”

负责宾夕法尼亚医学院招生的莫里逊(Gail Morrison)也表示,当她每年从大约6500名报考学生里决定160名合格人选时,要挑选的并不是把四年时光全都花在生物和物理教科书上的学生。她说,“知道重物以什么速度从树上掉下来,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最后被录取的学生里,大约40%具有非自然科学的学科背景。

其实,一个国家任何行业的专业人才,他们的整体素质都与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水准密切相关。报考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有意读人文学科的不到20%,但这个大学近一半是文科教授。学生们在大学接受人文、通识教育,使他们有可能成为重要观念的发明者。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是观念,而不只是技术。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任何伟大的技术都是一时的。曾经辉煌一度的运输技术革命50年前就已经走到了头,因为飞机不能飞得更快了。今天正在发生的信息革命也会有这样一天。但是,正如斯泰因所说,“人文学科还会不断产生改变人类一切的革命性观念”。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普遍人权、民权运动,都是观念革命的成果,只要人文学科充满活力,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观念革命就一定会在未来继续发生。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尼采医学院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不再羞于自己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不再羞于自己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