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影视剧 怪象应休矣

2014-09-18

南方周末 2014-09-18
关键词:军旅抗战文艺

◤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在金钱和经济杠杆的引领下,已经浮躁很久很久了,眼下是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时候了。

陈先义

在“甜蜜蜜”和无聊的笑声中,我们民族的身子骨,已经被弱化得患缺钙症了。艺术舞台如此,电视荧屏更是这样。

这些年,在影视界打着市场和收视率的旗号,制作一些与当代军营生活格格不入东西的现象越来越多。许多电影电视剧,不是考虑价值观如何,部队建设需要不需要,而是能不能卖大钱。影视剧是军旅文艺的重要部分,受这种倾向影响,大量的关于特种兵的电视剧,竞相登场。你抄我,我抄你,都看准了特种兵有武打动作这个市场卖点。

在这些作品中,看不到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战争的反映,管理部队动辄是跑5公里、100个俯卧撑和“米秒环”这些几十年前的老套路。很多戏在艺术上寸步不行,而在消费女兵题材方面却已经走得很远。不满足于谈谈恋爱、搞点情感,干脆做起靠准色情吸人眼球的事。露透的女兵装束在荧屏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穿着三点式力战恶匪。靠“色”来吸人眼球,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被历来认为以弘扬主流价值观为主导的军旅戏,连当代女兵都成了行业赚钱的工具。对此,观众甚为不解。

当然,军旅戏值得思考的东西,在影视界是有普遍性的,是整个影视市场的一个侧面。2013年,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排名,单是7月1日,除中央一套在播史诗剧《寻路》外,各地卫视按央视收视率统计的节目排行榜前几名的大多为言情片。这些在14亿人口的大国热播的作品,都是一些什么戏呢?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戏几乎全是被观众诟病的格调不高的所谓“脑残戏”“家斗戏”“戏说戏”。

在这个方面,只是军事题材受灾更为严重。例如,被社会各界批评的关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就是收视率误导下形成的重灾区。有些作品不研究历史,不挖掘素材,只习惯搜奇猎异、吸人眼球。受这种歪风的影响,本来宣传人民抗战的抗战戏,一度成了“抗战神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宣传人民抗战,主题“兵民是胜利之本”。到了八十年代,为了展示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要有表现。有些人因此便认为越新越奇越好,把国民党写得越突出越好。到了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人民抗战的历史主题突然不见了,有人公开宣扬,抗战中国民党功劳最大。受此影响,一大批土匪抗战、地主抗战、帮会抗战的作品扎堆儿出现。类似的作品还有不少。对这样几近荒诞的东西,批评界和分管文艺的领导部门却集体噤声,置若罔闻,唯恐人家说自己不懂,因此造成这样“皇帝新衣”的现象,在今天重复上演。

那部被广泛批评的《抗战奇侠》类的作品,就更加离谱,民间的抗日英雄被写成满口脏话的痞子豪杰,他们或铜头铁臂,或一掌断石,或精通缩骨功、易容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人民的艰苦抗战,简直成了儿戏。一些抗战英雄写成满身匪气、黑白通吃的神人,一根绣花针可力战强敌,一包迷幻药可打败日军精锐。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热闹的胡编滥造,把英雄写成无所不能的超人,把帮会写成了江湖传奇,把凶恶残暴的日军写成了不堪一击的熊包。为一个票房和金钱,拿我们民族的血泪历史来取乐,游戏我们中华民族如火如荼,牺牲了数千万人的伟大战争。

如此种种现象,根本原因是有些人立场发生了问题,他们看到的只是利益。如此,就会藐视历史,蔑视生活,就只能热衷于胡编乱编。在一条“越拍越雷”的不归路上,一些电视剧正走得不亦乐乎,雷剧横行荧屏,正剧搁浅瘫痪,已经困惑了中国整个电视剧行业。

我经常这样想,影视作品除了逗笑取乐之外,我们为什么就找不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了呢?难道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我们的民族文化,已经滑落到低层次搞笑浅薄的娱乐了么?

当前,对军旅文艺发展的关注,可以说是全民性的,人民关注军旅文艺,是因为军旅文艺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历来具有标杆性的意义。军旅文艺路在何方?恐怕还是要切切实实地回到创作本身上来,回到认真而不是敷衍的体验生活上来。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在金钱和经济杠杆的引领下,已经浮躁很久很久了,眼下是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时候了。

我们不能只想自己赚个钵盈盆满,还应该想想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家,留没留下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愧没愧对自己的良心。如果只有钱而没有作品,充其量不过是个商人,而且是个丧失艺术良心的商人,这是真正的文艺家所不齿的。

(作者系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

猜你喜欢

军旅抗战文艺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1942,文艺之春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本期主题:军旅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