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5+0.5”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探析
2014-09-18谢燕潘雪英黄晓燕
谢燕++潘雪英++黄晓燕
摘要: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二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三是搭建平台,从内部培养与适度引进两方面入手,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学交替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4.5+0.5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医药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改善民生、提高职教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药品营销、药品养护等一线岗位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目标,细化专业方向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建设方向要以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为基础,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动态、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等进行调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图,以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为例,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脉络如图2所示。
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共同明确了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制定了“4.5+0.5”人才培养方案,即校内学习总计4年半,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
系统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
坚持“一个提高,两个培养,三个面向”的专业建设理念。“一个提高”,即提高专业能力;“两个培养”,即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面向”即面向医药行业生产、经营、使用一线,面向基层医药企业,面向药品技术现代化,探索“综合职业能力+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用人企业现场调研的情况看,企业对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尤为重视,但职业素质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职业文化教育,是一种长期影响和感化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岗位意识
职业素质教育是依据区域经济而设置的专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就是区域的企业岗位,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准备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心态。另外,要激发学生向车间管理、部门管理、更高技术含量岗位和自主创业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心态。
(二)切实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化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搭建课程体系,同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遵循由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从基础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鉴定、社会实践等合理配置,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搭建平台,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建立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技能证书)已成为高职师资的特色要求。要解决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团队单一化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难引进等问题,要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型”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能力提升着眼,为师资培养搭建平台,从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入手,通过开展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方面,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团队,注重教研活动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多吸纳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
工学交替,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按照“开放办学,合作互赢”的专业建设思路,要建成基础性强、综合性强、专业口径宽的特色专业,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序、长效、紧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冠名班”等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引进行业先进的培训课程,职业标准等,保证人才培养全程校企对接,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专业认知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岗位职业能力形成(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流程。如图4所示。
高职“4.5+0.5”培养模式下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尚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市场,做出专业特色,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胡兴娥.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
[2]刘德军,胡玉涛.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
(责任编辑:王璐)
摘要: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二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三是搭建平台,从内部培养与适度引进两方面入手,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学交替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4.5+0.5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医药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改善民生、提高职教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药品营销、药品养护等一线岗位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目标,细化专业方向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建设方向要以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为基础,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动态、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等进行调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图,以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为例,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脉络如图2所示。
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共同明确了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制定了“4.5+0.5”人才培养方案,即校内学习总计4年半,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
系统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
坚持“一个提高,两个培养,三个面向”的专业建设理念。“一个提高”,即提高专业能力;“两个培养”,即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面向”即面向医药行业生产、经营、使用一线,面向基层医药企业,面向药品技术现代化,探索“综合职业能力+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用人企业现场调研的情况看,企业对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尤为重视,但职业素质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职业文化教育,是一种长期影响和感化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岗位意识
职业素质教育是依据区域经济而设置的专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就是区域的企业岗位,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准备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心态。另外,要激发学生向车间管理、部门管理、更高技术含量岗位和自主创业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心态。
(二)切实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化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搭建课程体系,同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遵循由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从基础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鉴定、社会实践等合理配置,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搭建平台,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建立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技能证书)已成为高职师资的特色要求。要解决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团队单一化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难引进等问题,要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型”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能力提升着眼,为师资培养搭建平台,从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入手,通过开展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方面,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团队,注重教研活动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多吸纳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
工学交替,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按照“开放办学,合作互赢”的专业建设思路,要建成基础性强、综合性强、专业口径宽的特色专业,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序、长效、紧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冠名班”等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引进行业先进的培训课程,职业标准等,保证人才培养全程校企对接,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专业认知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岗位职业能力形成(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流程。如图4所示。
高职“4.5+0.5”培养模式下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尚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市场,做出专业特色,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胡兴娥.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
[2]刘德军,胡玉涛.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
(责任编辑:王璐)
摘要: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二是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三是搭建平台,从内部培养与适度引进两方面入手,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工学交替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4.5+0.5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医药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改善民生、提高职教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药品营销、药品养护等一线岗位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探索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目标,细化专业方向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建设方向要以把握并及时跟踪市场变化为基础,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动态、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现状等进行调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图,以药品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为例,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脉络如图2所示。
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共同明确了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制定了“4.5+0.5”人才培养方案,即校内学习总计4年半,加强校内文化基础教学、实训教学和校外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
系统设计,注重核心能力培养
坚持“一个提高,两个培养,三个面向”的专业建设理念。“一个提高”,即提高专业能力;“两个培养”,即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面向”即面向医药行业生产、经营、使用一线,面向基层医药企业,面向药品技术现代化,探索“综合职业能力+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用人企业现场调研的情况看,企业对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求知、学习能力”、“现场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尤为重视,但职业素质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职业文化教育,是一种长期影响和感化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岗位意识
职业素质教育是依据区域经济而设置的专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就是区域的企业岗位,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准备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心态。另外,要激发学生向车间管理、部门管理、更高技术含量岗位和自主创业方向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心态。
(二)切实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是适应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化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强化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与职业对接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搭建课程体系,同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遵循由简到繁、从单项到综合、从基础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将实验、实训、实习、毕业鉴定、社会实践等合理配置,制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搭建平台,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建立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技能证书)已成为高职师资的特色要求。要解决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团队单一化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难引进等问题,要以自主培养、校内调整为主,适度引进为辅,注重师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型”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支实践性强、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能力提升着眼,为师资培养搭建平台,从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入手,通过开展与企业的科研合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另一方面,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团队,注重教研活动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多吸纳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学团队。
工学交替,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按照“开放办学,合作互赢”的专业建设思路,要建成基础性强、综合性强、专业口径宽的特色专业,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序、长效、紧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工学交替”、“冠名班”等针对企业特定需求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互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专兼职教师在校企间的互动,引进行业先进的培训课程,职业标准等,保证人才培养全程校企对接,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确定相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和素质,按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通过专业认知学习、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岗位职业能力形成(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流程。如图4所示。
高职“4.5+0.5”培养模式下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尚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市场,做出专业特色,秉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胡兴娥.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
[2]刘德军,胡玉涛.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