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帮扶聚民心
2014-09-18莫治江王绍先
莫治江+王绍先
2月的苗岭丹寨,乍暖还寒。全县3600余名党员干部又一次分赴全县91个村(居),与近4000户贫困农户结成对子。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这里再次打响。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丹寨全县干部职工加大党建帮扶活动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和发展难题。
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说,在“手挽手、一帮一”帮扶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生态移民工程、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等工作的落实,加快了全县实现同步小康的进程。
保证“不脱贫不脱钩”
2012年底,丹寨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加快农村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促进“移民、就业、产业、救助”等工作为主要内容,在全县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群众中开展“手挽手、一帮一”党建帮扶活动,扶助特困群众逐步走出困境,实现脱贫致富。
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说,“手挽手、一帮一”活动按照“正县级干部每人联系4户贫困户,县委常委每人联系3户贫困户,副县级及正科级干部每人联系2户贫困户,副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每人联系1户贫困户”的原则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在工作督查上“动真碰硬”,确保帮促活动得到长效、有序开展,杜绝“一阵风”、“走过场”现象。
截至目前,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干部职工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000余对,省、州下派的30余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员也全部参与结对帮扶,另有大学生村官、农村知识青年自愿与困难群众结成50多对。
丹寨县立下了“不脱贫不脱钩”的“军令状”,实行单位与村挂钩、干部与户挂钩、帮扶效果与年终考核挂钩“三挂钩”,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加强对工作的考核和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丹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波介绍,对于群众满意度低且60%以上帮扶对象未脱贫的帮联单位,取消该年度评先选优资格;对帮扶对象户达不到脱贫目标的帮联干部,取消个人年度评优资格,并延长帮扶期,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必须到本单位干部帮扶联系村开展调研工作1次以上,填写好工作纪实表;帮联干部每月入村开展工作2次以上,并认真写好民情日记。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截至2014年2月,丹寨各级干部下基层4.2万人次,承诺拟办实事1.5万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300余件。
找准帮扶突破口
侯美传介绍,为了让“手挽手、一帮一”活动真正成为发展民生、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丹寨县以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围绕促进农民增收、逾越贫困这条底线,咬定人均纯收入必须达到2300元的硬指标,切实“在思想上引、在移民上带、在就业上帮、在产业上扶、在困难上助”,着重突出政策宣讲、生态移民、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社会救助以及安全生产六大主题。
在政策宣讲方面,丹寨县以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发2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各种惠民政策。重点宣传和讲解县委、县政府“三年整体脱贫,五年实现跨越”的整体目标、“三化兴三农”战略部署、“两项重点、八条线”以奖代补、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等,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县的部署要求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
在生态移民方面,丹寨县对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边远乡村群众,通过实施就业“1+1”、生态移民和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动员他们搬出深山到工业园区就业务工,实现从“村民”向“居民”的转变。加强“路、水、电、就、医、学、保”等的配套力度,让他们“搬得出、住得起、过得好”,实现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全县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就业创业方面,丹寨县引导有剩余劳动力、缺乏增收途径、无经济产业的贫困户到工业园区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实现就业脱贫。党员领导干部实时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及时将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传达给帮扶群众,并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为贫困农民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解决贫困山区群众找不到活干、入驻企业找不到工人的“两难”问题。
在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扶持有致富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农村贫困户,帮资金、帮项目、帮技术。紧紧围绕黑毛猪养殖、茶叶、硒米、中药材、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引导村“两委”采取荒山发包、土地(林地)流转、连片开发等形式,发展产业,形成规模,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村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救助是党建帮扶活动的重点内容。丹寨县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众,采取干部帮、亲戚帮、邻里帮等形式,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出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此外,丹寨县借助帮扶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灾害应急和消防演习等,督促做好群众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排查,帮助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确定主题和突破口,帮扶活动找到了方向,工作开展起来简单明了,成效也更加突出。”丹寨县教育工委副书记马系东说,“手挽手、一帮一”活动从群众需要的实际出发,不仅尊重了群众意愿,也使帮扶更加有针对性,成效更加明显。
群众实惠奔小康
在“手挽手、一帮一”帮扶活动中,丹寨紧紧围绕“两项重点、八条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帮扶对象大力发展产业,采取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的方式,围绕黑毛猪、茶叶、水果、中药材及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走出一条“短、平、快”发展路子。
县文体广播旅游局是排调镇原排脚村的联帮单位。为让群众得实惠,文广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制定了符合实际、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的“一村一品”实施意见和《2013-2018同步小康工作规划及年度推进计划》,确定了帮助后进家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同步小康的帮扶目标。
余凤祥家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他说,在县文体广播旅游局的帮助下,自己不仅种植了20多亩葡萄,还发展了养牛、林下养鸡等养殖业,光葡萄种植这一项,纯收入就有五六万元。村民发展多种产业,2013年全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
兴仁镇摆泥村贫困村民杨兴亮,是丹寨县委组织部干部康其丽的结对困难群众。见面第一天,康其丽就与杨兴亮坐下来谈心,评估其家庭条件,确定了发展稻田养鱼的目标。一年多来,康其丽不仅帮助杨兴亮一家修建了鱼塘,还帮助进购鱼苗、联系商户。杨兴亮家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他们一家也把康其丽当作了亲人。
在2013年全省增比进位预排位中,丹寨县有5项指标排名进入全省前10位。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8%,排全省第1位;人民满意度89.7分,排全省第6位。
自“手挽手、一帮一”党建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些群众长期以来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得以实现,一批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推进丹寨县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作者单位:丹寨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姚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