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疑乐问
2014-09-17刘树宁
刘树宁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要“创造”就得敢疑敢问,标新立异。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自然,极大阻碍学生思维、智能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师问生答已经不可取了,当前,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以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氛围,创设疑异的土壤
敢疑乐问总是在学生迷恋、执着、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学生们的学习总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伤害。特别是差生,总是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课堂上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态度、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的交流。另外,在课堂上还应实行鼓励性评价。教师善于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提问,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应该给予肯定,例如教学语文课果,有位差生会问一些有太有深度的问题,我就让全班同学为他的敢于提问进行热烈的鼓掌,并请其他同学帮其解决问题。这位学生见自己一炮打红,自然洋洋得意,其学习的自信翅膀也就硬了许多。
另外,对于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推陈出新不人云亦云的问题或见解,我们当教师的不能一棍子打死。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一位同学向我提问:“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而‘我在他附近,怎么会没烧着呢?”同样,在一次评课中听到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烈火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那么邱少云身上的炸弹怎么会没爆炸呢?”在教《太阳》一文,我让学生举出太阳对人类有益的例子,有位学生却提出太阳对人类也有害,不是说得抹防晒露什么的,不然会得皮肤癌的吗?这些独特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给予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表扬其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标新立意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因地制宜,指导疑异的方法
质疑问难是标新立意的前提,只要学生敢疑乐问,创新思维才能有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学质疑法学习新课。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课文。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通过提问的数量与质量来评定成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创造者的姿态,进行发现式探索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趵突泉》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在自学中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时,提出质疑:“济南有三大名胜,为什么说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呢?应该是三分之一呀!”针对这个问题,这位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趵突泉太美了,就应该占一半;有的说既然是三大名胜就应该是三分之一,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作用。通过讨论,明确了趵突泉在济南这个泉城中的地位。因此,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教给学生质疑求异的方法。
另外,还应恰当地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捞铁牛》中是怎样捞铁牛,《跳水》中怎样救孩子,《峨眉道上》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上进行发散思维,以教学因素的最佳联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内外延伸,提供疑异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内的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求异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更加强烈了,于是也就更加好问了。
如教学《太阳》,当学到太阳的三大特点:远、大、热时,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第二节课,他们竟相上讲台!把从《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查阅到有关资料,给同学们做了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
課内外结合,可以为课堂积累,课中释放,课后延伸这三步骤。这样课前收集,课中练习时学生便有表现欲。学习后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做到以点引篇,以一篇带一组,使学生在实践中吸引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和谐的气氛。做到学生敢疑乐问,让他们敢说“不”,让他们有独特的见解,让他们标新立异。相信我们所培养出的下一代会成为成功的创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