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2014-09-17达堂贵
达堂贵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设法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值得在英语教学中提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动”起来,教学“活”起来。所谓“活、动”不是简单的一种活动,而是具有一定的含义。在这里课堂上“活”不是随意放开学生,“动”不是让学生下座位七嘴八舌地乱讲地“动”起来,而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领悟、感知的听课,以便使自己的课堂“活”而不乱。
一、激发兴趣,化难为易
在课堂上,我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把它们放在一个手提包里(两个大红苹果、艳丽的小裙子,漂亮的盒子,精致的手表和戒指,以及有精美花瓶的一把雨伞等物品)。在我进了课堂后,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把包拿来,为什么没放在办公室?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一下。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让我们昨晚预习感叹句,拿包干什么?一上课学生就觉得好奇,顿时又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思考,首先脑子就“动—想—思考—感知”起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也随之“活—教—学做—理解”起来。
古人曰:“启其蒙,引其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教学兴趣的趣味带动学生解决问题。这时在学生得知一些思路的情况下,我从包里取出艳丽的小裙子并看学生的反应,学生顿时说出:“Wow!多么漂亮!”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自己就多次反复说:“What a beautiful skirt (is!)”然后请求几位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从包里取出不同的物品,品味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如关于表达苹果感叹句的句式,学生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非常多,如:“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How delicious the apples are!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What a cool apple it is!How beautiful the apples are!What a red apple it is!How big the apples are!”并在黑板上板书大部分学生都会掌握理解,但仍会有一些学生出错。为了更多学生真正接受,应教给学生方法。
二、巧记方法,学会归纳
结合学生脱颖而出的句子,教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有什么特点,我先让学生抛开一些课外资料中看到的两种固定模式大胆想象,自己动脑用自己观察看到的理由说,结果极个别学生说出形容词和名词,我就教学生记忆感叹句:形(容词)+名(词)(姓+名),What(How)/a/an.../无形+名(有副词)——叹词后跟强调词,结尾别忘陈述句。在新课标英语学习中,我并没有以老教师的姿态对待,为了不落后,还积极探索新教材英语的教法。
Show & Practise (on the blackboard):
1.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
2.These are very beautiful flowers.
3.The kids ran too fast
4.It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中考题1.?摇A?摇terrible weather it is!
2.?摇C?摇fine the weather it is!
?摇A?摇fine weather it is!
A.What B.What a/an C.How D.How a
结合上面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最终选择正确的结果,并说明原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叫几位个子高矮不同的学生站在讲桌前,或者以教室中的班级文化、学生个子的高矮及学习等形式说一些感叹句,此时学生真正发挥“脑子动”、“嘴动”、“举起手动”起来的情景触动我的教学灵感,我就感叹句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句:变感叹是否有形+名(即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使学生轻松掌握。
三、强化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思想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学生会学,学会接受,进一步实现语言交际英语的运用。下面以设计课堂反馈练习看谁完成得最棒,选最佳答案(为什么?请求学生分析说出原因)。
A.What;B.What a/an;C.How;D.How a
1.?摇?摇?摇 ?摇 interesting book is!
2.?摇?摇 ?摇?摇 interesting the book is!
3.?摇?摇 ?摇?摇slowly elephants walks!
4.?摇?摇 ?摇?摇friendly the people in China are!
5.?摇?摇 ?摇?摇friendly people in China are!
keys:1.B(What an) 2.C 3.C 4.C 5.A
以上是我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和收获,使学生产生好奇,提高兴趣,同时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感知问题,学会观察归纳问题,知识接受得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