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2014-09-17严深霞
严深霞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和友谊的启示”,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情怀”。鉴于当今环保问题日趋严重,在语文教学中,我将环保保护教育渗透其中,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环保教育渗透的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环保教育。
教师应将环保教育巧妙地、恰当地引入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保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环保课。
2.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有阅读、写作、口语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环保教育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一些游记、散文、说明文中的片断,很自然地谈及生态方面的知识。
3.正确把握中学阶段环保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我们在进行基础环保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作适当提高。不能局限于环保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环保政策及环保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及沙尘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及赤潮,等等。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途径
1.通过朗读渗透环保教育。
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保教育于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指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时,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我们的美,感受书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化”,教师再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又如:教学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朗读时,要把远大的抱负、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作者的豪情万丈、居高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2.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保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能力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保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结合习作教学中的写景主题、叙事主题及观察日记等渗透,还可以通过写《环保循环日记》、《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剪贴、评议报》等形式强化环保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两次成功的环保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保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能脱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保问题的实际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的原因,也能了解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抒发愿水常清的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让学生写滥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保恶化等内容的文章,只能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学习环保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
3.利用教材辅助系统,进行环保教育。
除在教学中把握好进行环保教育的时机外,教材的助读系统也是教学中应该重点把握和运用的环保教育载体。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安排了很多幅表现自然风光和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将环保的主题渗透其中。如:《月亮的足迹》一课后面的月球表面图片,从那一圈圈斑驳的痕迹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更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在课后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材料中也有对环保教育很有价值的内容。又如:《感受自然》后面根据提供的材料让学生接近大自然,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敬畏生命》:搜集资料,出一期关于“人与宇宙之秘”的期刊等。
课后练习可以说是教材辅助系统中最能体现环保教育的素材。如《山中访友》课后练习二:“假设你是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使学生在与人和景物互换中体会各自存在的道理;《化石吟》课后练习一:“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可通过查资料了解万年前化石形成的前身及形成的原因,树立珍惜环保的理想和信念,培养环保意识;《斑羚飞渡》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练习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具有人性化色彩,利于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4.课外实践,开展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课外实践包括作文教学和课外活动,作文教学属于语文的运用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写作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真情真意中再现知识积累,抒发对生存环保的独特见解,达到教学目的。如:通过对学生身边熟悉的花、草、树等物的观察,让他们用不同方式、不同语言表达对这些物的情感,从而深层次地挖掘他们心灵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思考。
总之,语文教学在从教材的挖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认识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时空时,学生对保护环保无疑变得更加意识化、自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将会与社会、生活接轨,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境界更开阔,内涵更丰富,课堂更生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