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韬光养晦

2014-09-17书菡

民间文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藩王燕王朱棣

书菡

福建嵩山寺,山岩峭拔,松林静谧,栈道上行人稀少,只见一个布衣和尚,手捻佛珠,缓步走着。这时,又有一人出现在栈道上,二人正要擦肩而过之时,那人习惯性地打量了一眼面前的和尚,当下大惊失色,立即拦住和尚,要给他相面。原来这人是个相士,名叫袁珙。和尚平静地说:“施主但说无妨。”袁珙近前说道:“世上怎么会有你这样奇异的和尚!长得一双三角眼,就像生病的老虎,你这样的人天性嗜好杀戮,将来一定会成为刘秉忠那样的人!”和尚没料到袁珙竟说自己是嗜杀之人,但他并没有露出不悦,依然和缓地回道:“阿弥陀佛!贫僧道衍,自幼出家,慈悲为怀。但贫僧愿交天下有识之士。敢问相士家住何处,此处不便久留,日后定当登门拜访。”袁珙心虚地想,这凶和尚不会把我怎么样吧?他看了一眼脚下的悬崖。连忙讪讪离去。

袁珙一走,道衍和尚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袁相士真是懂他,一语说中了他的心事。刘秉忠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臣,曾为忽必烈登上帝位立下汗马功劳,也曾经当过和尚!不同的是,刘秉忠二十七岁便英年得志,荣耀一世,而他,已经五十岁的人了,年过半百,依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和尚,和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和尚没有什么分别,这不,正在靠游历四方来打发闲暇时光。要说有什么分别,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他是个不念经的和尚。他不念经,这么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呢?

道衍俗名姚广孝,他自幼天赋异禀,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写得一手好诗。这样的人本应走科举仕途之路,怎么就成了和尚呢?原来姚广孝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清苦,姚广孝十四岁时,父亲也想过让他学医,但他志不在此,十分坚定地说:“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争得一官半职,干一番荣宗耀祖的大事。”父亲一听,小小年纪竟口出狂言,以为科举是闹着玩儿么,多少人考了大半辈子都没混个一官半职的,这种事是投资大回报小,咱们普通人家哪受得了。这时伯父姚震出了个主意:“姚家祖辈事佛,要不就让侄儿出家为僧,谋口饭吃吧。当今皇帝(指朱元璋)也曾经是出家人,出家人一样可以读书学习,学得好也有机会效劳朝廷,学得不好就安心当个和尚,享受方外之乐,岂不两全其美?”父母一听觉得有理,就下了决心送他出家。姚广孝十分伤心,却不得不服从。但他记住了伯父的话,从此便一心想着“曲线救国”,进入佛门后,仍旧研究古籍兵书,分析时势,时刻关注朝廷政局的变化。但他在佛门毕竟没有机会系统接触当时科考所需的程朱理学和经世之道,出于一个少年的叛逆心理,他不好好念经,反而拜了一个专修阴阳数术之学的道士为师。什么是阴阳数术之学?在当时的人眼里,那是旁门左道,君子根本不屑一顾。但实际上,阴阳学中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分析,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的内容十分庞杂,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权谋机断等,身怀此学之人往往有吞食天地之志,改朝换代之谋。诸葛亮就是典范。冥冥之中,姚广孝选对了专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思想渐趋成熟,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成了一介高僧道衍和尚,叩钵吟诗,高谈阔论,闻名一时。但是,朝野无人问津,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痛苦。如今,竟有人把自己比作刘秉忠,暂且不管他什么嗜杀不嗜杀,这分明是溢美之词,至少证明他的心还没有死,他能不高兴么?他恨不能在悬崖边手舞足蹈,他想,也许机会就要来了。

机会果然来了。洪武十五年,马皇后逝世后,太祖朱元璋将诸侯王分封为藩王,准备从民间选拔十名僧人分给诸位藩王,并为马皇后讲经荐福。道衍作为高僧,嵩山寺游历归来便被推举选中。他来到京城南京,接下来,就是选择跟随哪位王爷的事了。在藩王们到来前,僧人们在大堂里议论纷纷,哪个藩王脾气好好伺候,哪个领地水土好风景佳,唯独道衍岿然不动,手捻佛珠,低头诵经,端足了资深老和尚的架势。其实,他心里激动万分,比其他的和尚更急,他十分清楚他要选的人是谁,他等待他已经很久了。这时,大堂里突然安静下来,藩王们进来了。

僧人们与诸王开始攀谈了,道衍依然不说话,诸王都没有留意他,他眼角的余光始终跟随着一个人。他看到,燕王朱棣漫不经心地走过他身旁,他终于开口了:“燕王殿下,贫僧愿意跟随您!”朱棣愣住了,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自荐的和尚,微微一笑:“为何?”道衍压低了声音:“贫僧有大礼相赠。”朱棣又随口问道:“何礼?”道衍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成败在此一言:“贫僧愿意送大王一顶白帽子!”朱棣一听勃然变色:“大胆和尚……”道衍不再说话,也不看燕王,手捻佛珠,开始闭目养神。朱棣匆匆走开,他很清楚,白字下面一个王,那就是“皇”!要知道,当时朱元璋已立长子为太子。但是道衍有自己的算盘,朱元璋称帝后,开国元勋被杀了个干净,军事人才所剩无几。只有朱棣正值英年且战功赫赫,他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道衍不信朱棣没有这样的野心。果然,过了一会儿,道衍如愿以偿地听到了燕王的召唤:“跟我来吧!”于是,道衍随燕王北上,在北平庆寿寺做了住持,经常出入燕王的大名府,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期间,他如约拜访了相士袁珙,还向朱棣推荐袁珙,促使燕王朱棣坚定夺位的信心。

一天,他安排朱棣穿着卫士的服装,混杂在九名卫士中到一家小酒馆饮酒,袁珙等候在此。不出道衍所料,朱棣一进门,袁珙马上从九名卫士中认出了朱棣,他躬身跪拜在朱棣脚下说:“殿下您为何如此自轻自己?”朱棣假装不明白,说道:“我怎么自轻自己了?我和他们一样,顶多是个卫士。”袁珙没有马上回答,拉起朱棣进了里屋,再次叩首:“殿下您不久之后将是一统天下的天子了。”朱棣惊诧不已,假装生气,降罪发落了袁珙。在押送袁珙的途中,悄悄将其转移,秘密召进了大名府。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病逝,朱元璋立年仅十岁的长皇孙朱允炊为太子。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称帝,为巩固皇权,采取了削藩之举。在道衍的出谋划策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打败了他的侄子朱允炆,攻陷南京,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天,朱棣决定对第一功臣道衍论功行赏,欲为其修建府第,想他这么多年韬光养晦,隐藏自己,想必早就当腻了和尚。可是道衍却说:“天下已定,老臣心愿已了,但万事待议,白日老臣愿身着朝服日日上朝,继续为皇上出谋划策,但不想脱下这身僧衣,去享受世间荣华,对财富屋宅、妻妾儿女臣早已无念,每日粗茶淡饭诵经念佛足以。”于是,他继续住在庆寿寺中,并且相继参与了《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至八十四岁高龄去世。这就是“布衣宰相”姚广孝终其一生韬光养晦的故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藩王燕王朱棣
朱棣“魂牵”建文帝
内儒外道:中国古代官场的博弈
明代藩王用瓷制度考
藩王吃垮了大明朝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影帝』朱棣
棘刺雕猴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
棘刺雕猴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