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宪民:为时代留影
2014-09-17刘娜
刘娜
摄影圈里的人尊称朱宪民为“朱公”。
这个称呼是对一位敦厚长者的尊重,更是对这位几十年间一直将镜头对准黄河,对准普通百姓,对准85%的人的生存状态的纪实摄影家的敬重。
朱宪民最有名的作品是他所拍的黄河系列,那里是他最熟悉,也是最有感情的故乡。朱宪民饱含感情,在30余年里,脚步遍及黄河沿途各省,青海、甘肃、宁夏、山西……用影像记录了黄河边上的土地和人民。1998年,他的大型摄影专集《黄河百姓》出版,480幅图片,12万字的解说文字,从各个侧面展现了黄河两岸朴实、善良、勤劳百姓和他们的生活,被誉为“迄今为止以影像方式全面表现‘黄河人生存状态、时间跨度最大的摄影专著”。
在黄河以外,朱宪民所拍的“北京系列”,“珠三角系列”等作品在内容与精神内核上都有共通的地方,他始终是在拍普通人,街边的姑娘、打牌的大爷大妈、晨练的老者、胡同的剃头师傅……凡夫俗子的生活,生活里的平凡角落是朱宪民镜头最多的呈现对象。
朱宪民说“我拍的是纪实摄影。今天所拍的照片要能真正地反映这个时代”。近日,朱宪民应邀担任中国梦·金融梦(邮储银行杯)摄影大赛的评委,我们采访了这位立志“为时代留影”的摄影家。
为时代留影
《金融博览》:黄河是您摄影生涯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您是怎样想到去拍黄河的?
朱宪民:1979年,我陪同当时法国一个很有名的纪实摄影师苏瓦约,在新疆、内蒙古、云南这些地方走了两个月的样子。这中间,我见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拍摄方式,他总是强调“拍摄真实生活”,从不干涉摄影对象。正是苏瓦约建立了我拍黄河的构想,他说艺术家应该去拍一些最了解和最有感情的地方。
我在黄河边出生,在那里生活到17岁,那是我最想表现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我最熟悉的人,我最有感情的人。
《金融博览》:这一拍就是几十年,以中国的母亲河两岸人的生活变迁记录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朱宪民:我还在接着拍,不过最初拍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基于我对黄河的特殊感情。但中国确实需要一批有这样心态的摄影者。
《金融博览》:“这样的心态”是指什么?
朱宪民:“记录中国发展进程”的心态。用手中的相机,用影像去记录时代变迁与发展,让30年以后、50年以后的人们能够知道现在的大多数人在如何生活。一个摄影者要忠实于社会变革中的真实,他的影像要能反映这个时代80%的人们的生活,要忠实于时代的现状,而不是只反映少数人的生活。
纪实摄影不同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家要做时代的纪录者。纪实摄影应该是对时代朴实无华的记录,摄影艺术家要对社会、对生活有敏感性,用敏锐的心去捕捉社会的侧影,那些仅仅猎奇的拍摄是盲目的,也是有危害的。
《金融博览》:您的作品似乎是以表现人为主,您现在主要的拍摄内容是什么?
朱宪民:我在”文革“期间就坚定了记录人物的摄影道路,但如何拍,选择什么内容拍是我后来慢慢摸索完善的。社会变革就是人的变革。人是最重要的,它是社会方方面面最直接的体现。
我现在拍的内容也很多,过去拍的黄河、北京等主题仍在继续,同时我也在关注比如城乡结合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这些内容。中国社会发展很快,区域间的、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很强烈,这些经济、文化上的大变革需要记录与表达。
摄影拼的是观念
《金融博览》:您做过很多摄影大赛的评委,您对目前国内摄影作品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朱宪民:现在已经是一个读图时代,影像时代,国际上也是这样的一个趋势。目前,国内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大赛举办的很多,人们对摄影非常有热情,但总体来说,多数的作品还是停留在标准水平。
《金融博览》:如何理解标准水平呢?
朱宪民:艺术的美在于发现,摄影的艺术之美在于从独特的视角去观看与记录,要有自身独特的表现手法。目前很多摄影者的作品,缺乏这些东西,看不到突破与创新。别人拍西藏、拍坝上、拍长白山,于是大家就都去拍。也不是说别人拍,就不能再拍,而是说不论拍什么,一定要有独特的、自己的理念与视角。标准水平中看不到这些。
《金融博览》:那么在“标准水平”之外,有亮点吗?
朱宪民:少!现在的摄影作品,是百花齐放,有一些很新锐的,或是很当代的表现手法。我认为不能为新而新,作品要让80%的人可以看懂。作品内里的思想、情感,要让人能读懂。
《金融博览》:您认为这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朱宪民:缺乏研究。摄影作品的作者对影像记录的“选择”背后是他个人的思想,他思考过什么,他学习过什么,他想与学的深度是怎样的,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摄影者的作品里看到。现在很多摄影者这方面的功夫下得不够。
摄影不是模仿与抄袭,也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展示。就像戏曲,同样是青衣,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那是完全不同的,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现在手机、各种摄影器材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即使是初上手,技术也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更核心的还是思想问题,摄影者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摄影拼的是观念和思维能力。
艺术简历
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第七届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中国北京艺术摄影协会主席,文化部摄影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艺术家特殊津贴。
1978~2005年 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大型摄影评选活动中担任评委两百余次。20年中,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中国新闻摄影学院等十几所大学讲学。
1985年 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朱宪民摄影展”,并先后在全国六省市巡回展出。
1987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摄影家朱宪民作品集》,该书于1989年获莱比锡国际图书博览会作品奖,国际著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为该作品集赠言“你有一双发现真理的慧眼。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endprint
1988年 调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创办摄影艺术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创办《中国摄影家》杂志,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1991年 由现代出版社与台湾合作出版《黄河中原人》、《草原人》两部摄影作品专集。
1992年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台北展出。
1993年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展出。
1994年 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出的《东方之子·朱宪民》专题节目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银奖。
1995年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美国旧金山展出。
1996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朱宪民摄影专集《躁动》。
1997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朱宪民的大型摄影专集《中国黄河人》。
1998年 朝华出版社出版朱宪民的大型摄影专集《黄河百姓》。
由美国斯科拉电视台和中国黄河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摄影家朱宪民”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播出,并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第四届“金桥奖”一等奖。
1999年 朱宪民摄影专集《黄河百姓》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五届全国书籍艺术展最佳优秀奖。
2000年 “朱宪民风光摄影作品展”在北京摄影城展出。
2001年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展出,《黄河百姓》在平遥艺术节展出。
2002年 “朱宪民摄影作品展”在法国巴黎水之堡摄影展览馆举办,《贵州风情》在都匀摄影艺术节展出,《走进尼泊尔》在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
2004年 美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特聘朱宪民为高级顾问,武夷山国际摄影周以《躁动》专题展出朱宪民摄影作品。
2005年 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摄影事业终身成就奖,工人出版所出版发行《朱宪民摄影作品集》,中国电视台《人物》栏目播出朱宪民专辑。
2006年 《北京 1980年代》朱宪民专题摄影展在北京爱普生(中国)展出,并出版同名摄影集;《时代影像——朱宪民(1966~1976)》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馆藏及收藏展,并出版同名摄影专辑;“昨日 北京”朱宪民专题摄影展在恒基大厦恒基影艺坊展出;中海外出版社再版朱宪民摄影专辑《美国—日本躁动》;中国摄影出版社为其出版《百姓》大型摄影专辑。
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河等你来》摄影专辑,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像》摄影专辑。
2008年 《时代影像——朱宪民(1966~1976)》专题展在连州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09年 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专辑《象形岁月》,《躁动》专题展在连州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
2010年 摄影作品在广州嘉德《领袖、人民、收藏》展中展出,《江山、领袖、人民——杨元惺、吕厚民、朱宪民》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2011年 新华社主办朱宪民《中国农民》作品收藏展,大理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出《中国农民》朱宪民双人展,连州国际摄影节展出《中国农民》朱宪民双人展,北京首都博物馆《五十年变迁的中国》朱宪民回顾馆藏展。
2012年 关山月美术馆《四十年变迁珠三角》朱宪民回顾馆藏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荣获终身成就奖,连州国际摄影节《苏联1988》朱宪民摄影作品展。
2013年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朱宪民》作品,沈阳国际工业摄影大展《中国农民工》作品展出,河南南阳萃文轩画廊《黄河等你来》朱宪民摄影作品收藏展,大理《国际影会》荣获摄影艺术成就奖。
2014年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获特别贡献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