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支笔去旅行
2014-09-17范丽娜
范丽娜
快乐的暑假生活又要开始了,同学们又可以实施自己的旅游计划了。假日里,或撑起一支竹筏,在青山碧水间漂流;或跨上一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或登上最高的峰顶,俯视群山的巍峨……眼睛里换上自然的色彩,鼻孔里充盈了自然的气息,心灵里洋溢着自由欢畅。
旅行可以让身心放松,也可以给大脑充充电。日常习作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材料,往往因为脑袋空空而写不出好习作。而旅行的过程恰恰是我们积累习作素材的大好时机。据称,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旅行了三十多次,正是在旅行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带上一支笔去旅行,随时记录旅程中的见闻和感受,大量真实、鲜活的素材会塞满你的资源库。那么,怎样在旅行中积累更多、更全面、更生动的素材呢?运用下面的几个妙招,保证你会有所收获。
1.留心路途之中的乐趣
乘飞机、坐火车、自驾汽车……无论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出行,路上的乐趣都不少。
如果你乘飞机,不妨好好儿观察一下飞机起飞、降落的过程。注意声音和飞行的变化,留心自己的感觉,还要关注一下乘客的表现。起飞后,从遮窗板向外望去,窗外是你在地面看不到的奇异景色。白天云层犹如仙境,夜晚城市的万家灯火格外绚烂。另外,在飞机上用餐也会有独特的乐趣哟。
乘火车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有时还要在车上过夜。火车上的乐趣自然也就更多一些。看看窗外,稻田、菜园、小山、河流……景物轮番变化,用笔记录一下景物的变化,再问一问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试试看,你能写出多少沿途的地名,记录多少景物,这些都是不错的习作素材呢。
乘坐火车,还可以和旅伴聊聊天,如果能认识几位新朋友,这次旅行就更有意义了。再听那些经常出门的人说说见闻,讲讲故事,我们的小本子上又会增添几分乐趣。
一次旅行换乘不同交通工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这样我们在路途中积累的素材也就更丰富了。有位同学以“哪种姿势旅行最美?”为题,真实地记录了旅程中几个路段的乘车经历。
南阳→郑州:躺着——舒服的“专列”……
郑州→日照:坐着——拥挤的硬座……
日照→郑州:睡着——一觉到天亮……
郑州→南阳:站着——一路站到底……
怎么样,从另一个自度观察生活,感受旅行,是不是新颖而又独特呢?
2.相机记录美景,文字提示说明出门旅行拍照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我们把见到的美景记录下来,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可以进入镜头;驴友的姿态,旅程中的乐趣,也可以用相机记录下来。
回到家里,记得整理相机中的资料,给这些照片配上恰当的文字,或用短语,或用句子,还可以引用经典诗词。比如:拥抱大海,爬上来啦,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又一次捷足先登,笑态种种、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览众山小
点击一张张照片,品味一行行文字,当时的情景又会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同学们还使用一些非常便捷的电脑软件,给照片配上了音乐。嘿,还真有些风光片的感觉呢。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试试。
3.走走看看,采撷民风民俗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个地区方言不同,风土人情也有很大的差异。旅游不仅要关注风景名胜,还要注意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①学一学当地的方言
“好的”,四川人说“要得”;河南人说“中”;东北人说“成”。北方人叫勺子,南方人叫调羹;北方人叫墩布,南方人叫拖把。马铃薯、洋芋、山药蛋、地蛋等都是“土豆”在不同地区的别称。这些方言,也可以作为素材积累下来。如果运用到作文中一定很有趣。
②问一问当地的习俗、历史
晚饭后,带上一支笔跟父母到街上走走,和当地人聊聊天。你会了解到当地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习俗。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这次来钟祥参加婚礼啊,可开眼了——公公光脚、r子背媳妇、公公婆婆化上浓妆戴上独眼镜儿迎宾、司仪扭秧歌端盘子上菜,‘龙凤席上对诗句……太有趣了!”听到老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一车的人都笑了起来。“还有那婚礼场面啊……”老爷爷还在兴头上,神采飞扬地比画着。
中国的长寿之乡钟祥的婚礼习俗,这位同学是在公共汽车上听一对爷爷奶奶讲的。看来要想了解风土人情,就得多听听、多看看,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
各地历史,我们也是要了解一些的,可以问当地人,也可以问导游,还可以自己查阅一些资料。这样不仅积累了素材,还加深了我们对这个地方的了解。
4.预约美景,捕捉变化
美丽壮观的景色有时是需要预约的。日出、日落,涨潮、退潮……如果偷懒,不能及时赴约,就会错过这些美景。背起相机,带上笔,赶快去赴约吧。
天越来越亮,五点半了,漆黑的周围变成了雾蒙蒙的一片,风和雾将山上的一切包裹住,太阳连一个影子都没有,连那秀丽的群山也和我们躲起了猫猫。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都希望这讨厌的雾气能快快地散去。等了半个小时,大雾没有一点儿撤退的意思,我和妈妈只好随着满怀失望的人群离开了光明顶。看到这个情景,我像那个被平顶锅狂打了的灰太狼一样怏怏不乐。
瞧瞧这位同学从天黑等到天亮,也没看到太阳影子。尽管有些扫兴,但他还是在观察中积累了习作的素材。
慢慢地,慢慢地……那一只大红灯笼完全脱离了大海的怀抱。这绚丽的火红带来了生机,微风吹来,花儿小草都像中了魔咒,朝大海朝拜,椰子树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那个大红灯笼逐步上升,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身边云霞也被染成红晕,还泛着金色。鱼肚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那片醉人的红。穿透云层,逐步上升,掀起迷茫的雾帘,带来新的一天,新的世界,新的开始。
同样是看日出,这位同学就幸运多了,他不仅描写了太阳的变化,还注意观察了周围景物的变化,不仅有动态的变化,还有色彩的变化。如果不是用心观察,怎么会有结尾那样强烈的感受呢?
5.摘录壁雕石刻,感受旅游文化
我国古代文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们游历的足迹。攀登泰山、庐山、华山等名山,山壁上的石刻随处可见。
题词:五岳独尊(泰山),华山雄风,纵览云飞(庐山)。
楹联:洁白飞泉,下泻倒悬成雪练;蜿蜒公路,盘旋而上似银蛇。(庐山)
五夜慧灯山送月,四时清籁水吟风。(泰山)
诗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这些石刻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旅行中一定要在这些石刻下面多停留一会儿,读一读上面的文字,摘录其中的名句,这些素材是非常宝贵的。喜欢书法的同学,还可以把不同字体的石刻拍下来,作为字帖用来临摹。这不,一位小学生攀登泰山之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整理了几十段泰山石刻,把它贴到自己的博客上,浏览的人可多呢。
掌握这些积累妙招,还要注意做到“三多”“三勤”,即:多听,多看,多问;勤思,勤记,勤整理。带上了我们的这支勤于积累的神笔,这个假期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
孩子们憷头写作文,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习作素材。爸爸妈妈不妨利用假期好好儿为孩子补充一些习作“营养”。出门旅行就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一定要让孩子细嚼慢咽,把其中滋味留在心里,让其中的养分滋润孩子的成长。
旅行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与人交往,督促他们及时记录见闻,还可以帮他们拍拍照。旅行归来,整理素材也很关键。很多孩子当时记得挺起劲,素材积累得也不少,回到家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这样就失去了积累的意义。
家长如果有时间,最好跟孩子一起整理。可以用电脑归类输入,也可以用小本子分类粘贴,还可以列一列表格。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素材重新归类。
风景类:景点名称,景观特点,景物变化……
见闻类:旅行中发生的趣事、新鲜事,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事……
民俗类:当地的民风、民俗,方言,民歌……
文化类:石刻、碑文,当地文化名人,历史背景……
抽些时间,与孩子合作整理、回忆旅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相信收获的不只是一沓厚厚的习作素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