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诗歌中的含蓄美
2014-09-17李晓奎
李晓奎
诗歌显著的特征是精练、含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绪化的美感。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代诗歌极精练的特点,而精练和含蓄总是相关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抒发情感,从而使人感到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一、含蓄是一骑红尘妃子笑
不动声色地叙说一个事件,不加褒贬议论,这就叫含蓄。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诗含蓄、精深,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侍宠而骄,而是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本诗通过吃荔枝这样一个细节来揭示历史教训,暗示唐玄宗爱美人甚于江山的荒淫误国的荒唐行为。见微知著,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
唐代聂夷中《田家》亦如此:“父耕原上田,子除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不尽之意尽在诗外,含蓄尽藏事实之中。诗人对官家的憎恨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跃然纸上。
二、含蓄是芳树无人花自落
一些写景诗表面描绘客观的自然景色,其实寄情于景。如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儿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禁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着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
李渔《窥词管见》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写景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这首诗妙在字面上毫不涉及人事,但细加品味,诗人却借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此诗具有感物伤时、即小见大、意境含蓄的特点。
王昌龄《从军行》曰“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当军中“撩乱边愁”战士们听不尽的时候,忽然呈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景象。这景象蕴涵战士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会因月照长城而引起思乡之情;有的会因月照长城而加深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有的会因热爱祖国而立誓保卫边地;也有因月照长城这种苍凉之景,而对长年边戍感到厌倦,甚至引起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种种忧虑。总之,“秋月照长城”这种模糊景象,能引起读者各种联想。令人一唱三叹,产生空灵含蓄的审美情趣。
三、含蓄是薛王沉醉寿王醒
含蓄是一种空白。诗人模糊之意在诗中只字不提,全由读者去想象,诗句只作定向暗示。如唐代崔国辅《古意》:“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望秋月。”诗中到底感伤什么全由读者去领悟、去想象。李商隐《龙池》:“龙池赐宴敞云开,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前两句写唐明皇赐宴兴庆宫龙池上的场面:云母屏开,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后两句写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为什么睡不着?留给读者以回味和想象。“薛王沉醉”,这是没有深意的一笔,喝醉了的人该有不少,但为什么“寿王醒”?玄宗李隆基夺走了儿子寿王的妻子杨玉环,玄宗皇帝携贵妃来华清池洗浴,叫来诸王子,酒宴排开,歌舞升平。看到昔日的妃子,今天成了皇帝的新宠,远远望去,粉白黛绿,明目皓齿,花枝招展,千娇百媚,那寿王酒宴上能喝得下去、回来后能睡得着觉吗?寿王在宴会上看到自己的爱妻杨玉环,不但被父亲霸占,而且还不得不强作笑脸,高呼“娘娘千岁”如何睡得着?诗人的笔触精微而传神,寥寥几个字,就把失去爱妻后的寿王那种悲苦、无奈,欲待忘却又无法忘却的心情刻画得生动极了。
含蓄是欲言又止。宋诗《打球图》:“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含而不露,读者自会意会到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皇帝,最终必定会招来国破家亡之祸。含蓄是意在言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指责歌女,实则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座中的欣赏者——那些达官贵人。
四、含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
“用典”,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有用前人诗句和用古人古事两种,能起到言简意丰、委婉含蓄的作用。南朝诗人谢枋得在宋亡之后,仍旧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12年之久,拒不出仕。他在隐居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人没有直接描绘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色,而是引用了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词语,把这所幽静的小庙比作了逃避秦王暴政的世外桃源,通过用典故委婉地表现了自己与元代官场决绝的态度。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包含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引发人们对战争、历史的思考,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蕴涵着辽阔的画面、深厚的感情,引人遐想,耐人寻味。“飞将军”李广是汉代大将军,精于骑射,一生传奇。据说匈奴只要听到有他镇守某地,就不敢冒然来犯,被称之为“汉之飞将军”。了解这一典故,一位搭箭张弓、虎虎生威的大将军形象便出现在人们眼前。典故的使用,留下无限思考:写出诗人的感叹——假若有像飞将军李广这样的将领驻守边疆,就绝不会让胡人的兵马跨过阴山,骚扰我边境;写出诗人的愿望——希望国家任用良将,巩固边疆,让战争远离人们的生活;写出诗人的不满——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表达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愤慨。
五、含蓄是夕阳无限好
比喻,就是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似点,便用彼事物去描述所要表现的此事物。可以说,比喻是人们表达感情、说明道理、写人状物、述事描景、传形传神、绘声绘色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级语言形式。“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借古喻今,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的奸佞小人,警告奸侫小人,不要猖狂得意,正如玉环飞燕,即使得宠也不会长久,最终会落得一个可悲下场。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具体的形象优美化,使诗文的哲理深沉化。更有寓理于事(包括形象)中,而且使其中的“理趣”更含蓄、更深沉、更厚重。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象地阐明人在观察事物时,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结论迥异的哲理思想。诗歌抒情言理,无论是情趣,或者是理趣,都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而这些情趣和理趣,在诗歌中往往不会直接说出,而是借助比喻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不但使诗歌更具形象性,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清人纪昀评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此评很有道理,时至晚唐,中兴无望,诗人处于这样的时代,能不慨然兴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引起各种人的不同的感叹与想象。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与社会人事,总会模模糊糊地有些契合,有些相似之处。利用事物之间这种模模糊糊的契合和相似之点来作隐喻、象征,能唤起读者的种种联想,进而使模糊性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六、含蓄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他(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使读者产生联想,滋生含蓄意味。如唐代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这样委婉有韵致。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一首咏史诗。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惯水战,于是用铁链将战船联结。周瑜部将黄盖以船载浸油枯柴,上盖帷幕,诈降曹操。当船靠近曹操兵船时,吴兵纵火,恰值东南风起,火势猛烈,曹操战船被烧毁,曹军大败。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建于邺(今河北临漳县),因楼顶有一大铜雀而得名,为曹操晚年享锭之处。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杜牧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杜牧有着自豪的家世: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有着超凡的才干,20岁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26岁进士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13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但是杜牧却长期远离唐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看到唐王朝的种种内忧外患,他在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却不能。这里借代手法暗藏诗人的不了心愿。
七、含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莲”、“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谐音双关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古人离别,折柳相送,“柳”者,“留”也。如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南朝民歌《作蚕丝》:“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匹”同样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寄托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
八、含蓄是还乡须断肠
姚鼐认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如《菩萨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何“断肠”,一种理解,江南景好人好,太值得留恋了,年轻时不要回乡,否则会使人苦苦思念愁断肠的;第二种,词人避乱江南,不由感慨万千,这是对战争的厌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两种意味切合语境,合情合理,两种解释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就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比较准确把握诗歌感情。
刘再复《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和明确性》指出,用带模糊性的艺术性形象表现无限的生活内容,恰恰是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断臂的维纳斯给观者带来无尽的想象,创造了无限广阔的审美空间。断臂的维纳斯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视野,即艺术形象的模糊性。尽管真实是一种美,可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更能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比如曹植的《洛神赋》,写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洛水之上,烟波之中,那善睐、艳逸的瑰姿,怎不叫人“辗转思服”?正如康德所说:“模糊观念要比明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含蓄有时来自语言的模糊艺术,艺术形象的模糊性,审美视角的差异性,才使得诗歌审美解读出多元性。
莱辛在《拉奥孔》里说:“凡是我们在意识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把丰富的内容蕴藏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之中来,常常是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意在言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阅读诗歌,就要张开想象力的眼睛,领略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发掘并鉴赏到诗歌的含蓄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