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泽民与他的母校扬州中学

2014-09-17曹阳王德蓉

党史文汇 2014年9期
关键词:扬中江泽民母校

曹阳+王德蓉

1997年11月1日上午,哈佛大学纪念大厦礼堂座无虚席。1000多名哈佛师生和各界人士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正在访美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的重要演讲。这是历史上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有趣的是,江泽民是以自己上高中时的学习经历展开演讲的,他说:“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古人就已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也说明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这里,江泽民提到的高中,就是他的母校扬州中学。1941年到1943年,江泽民就读于扬州中学,在这里度过了他求知若渴、风华正茂的高中岁月。

在扬州中学学习的经历,是江泽民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始终给予他前进的力量

扬州中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不久改名为两淮中学堂。1913年,改称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7年,省立八中和第五师范合并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民国时期便有“北南开,南扬中”之美誉。

1937年底扬州沦陷后,扬州中学校址被日军所占,师生星散各方。部分师生迁往四川、泰州、上海三地后继续办学。留在扬州的师生于1940年迁至位于扬州羊巷的原江都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复校办学。1941年夏,江泽民考入扬州中学土木工程科就读。

当时的扬州中学,到处弥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气氛。学校师生同仇敌忾、忍辱负重。老师们把精神和希望寄托在教学工作上,鼓励学生时刻准备着做“民族复兴的种子”。扬州中学1944届校友,江泽民的同学朱庆庥回忆说:“老师们在那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引导我们学习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和唱《义勇军进行曲》。语文老师洪巽九老先生、刘厚磐先生还选读当时禁书《扬州十日记》……我们一边读着,一边哭着,深深知道‘国破家何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只有热爱祖国、复兴中华,个人才能生存。”

置身于校园里爱国进步的浓厚氛围中,少年江泽民对国恨家仇还另有一番刻骨铭心的体会。扬州沦陷后,他的父亲江世俊宁肯变卖家具度日,也不到日伪政权中任职,还积极支持自己的3个弟弟与大儿子奔赴抗日战场。江泽民的六叔江上青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基人之一,1939年8月牺牲在皖东北的战场上,时年仅28岁。家庭爱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使少年江泽民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他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当时扬州中学经常组织同学们去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前凭吊忠魂,“那时,我在扬州念中学,每星期都去,很受教育。中国人历来是讲民族气节的,是不畏强暴的”。江泽民曾在接受苏联记者采访时说道:“在爱国主义的传统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我在中学时期就参加了抗日救亡学生运动。”

扬州中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师学术精湛,师德高尚。在课程安排上也是从高从严,多采用外文的原版教材,还有很多老师们自编的教材。江泽民从小学到大学的同班同学杨世琦曾回忆:“说句老实话,当时这些老师都是大学教授的水平,因为那个时候日本人来了,这些原来做大学教授的回到扬州,反而教中学。这个时候这些讲义,都是大学里的课本。老师要求也严格,叫我们做练习时要用英文。所以,到后来有条件从高二跳到大二。”当时在土木工程科讲授物理的简伯敦老师,就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在扬州休养期间应聘到扬中,极受学生欢迎。

扬中土木工程科的课程特别繁重,高一就要学完普通中学的数学课程,并开设测量、制图等专业课,高二开始以专业课程为主,毕业后基本上可以达到大专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平。江泽民在扬中读书期间,爱好理科,尤长数学、英文。扬州中学1945届校友萧元璋,与江泽民从小就是邻居,她回忆说,江泽民曾和她姐姐萧镕璋为同班同学,经常辅导她们姐妹俩的数学功课。江泽民的同班同学顾永吉也曾回忆:“考中大时,江泽民数学考100分(满分)。拿到数学试卷,感觉好像都做过似的,可见当时扬中数学教学水平之高。” 除基础课程外,扬州中学还重视体育,学生除每天早晚操外,还有国术及球类等各项运动。高中时代打下的基础,让江泽民的体育也一直十分出色,有大学同学曾对他有着“长单杠、善短跑”的评价。1943年,17岁的江泽民以优异成绩从扬州中学高二年级,直接考取了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二年级,此举一直在扬中校友间被传为佳话。

在高中这个人生重要的驿站里,江泽民汲取了受用不尽的智慧和力量。60年后,他在北师大建校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这样讲道:“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老师们给予我的有益教诲和影响,始终对他们充满着感激之情。”

对扬州中学,江泽民始终怀揣着魂牵梦萦的母校情结,这里成为他驻足回望的精神家园

江泽民出生于扬州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江世俊早年就读于扬州中学的前身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与朱自清为同窗好友,文章书法俱佳,还精通电机工程。六叔江上青也曾在扬州中学读书。在校期间,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和同学创办《夜枭》杂志,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传革命。七叔江树峰不仅曾就读于扬州中学,还在学校任教多年,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国文老师。

饮水思源,那段求学经历让江泽民难以忘怀,母校的教育更让他受用终身。江泽民在很多重大场合都提到了自己在扬州中学受到的教益。1986年底,一股学潮波及上海。12月18日,江泽民作为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应邀来到交通大学与学生座谈,对学生进行说服工作。学生们情绪激昂,高呼“我们要民主!我们要自由!”并且从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中挑了两段话作为口号。面对混乱的局面,江泽民当场将林肯的这篇演说用英文背诵了一遍,同学们为之震惊,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后来,江泽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道:“40多年前,我在中学二年级就学过林肯的这篇演说,能全篇背下来。” 1999年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其中就有一名扬州中学校友、著名导弹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院士。能为中学校友亲自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江泽民在感慨母校人才辈出之余更多的是为之自豪。江泽民与黄纬禄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成为扬州中学校史陈列馆的一道风景。2011年9月,江泽民在为《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一书作序时,又深情回忆了自己在扬州中学读书时的往事,他写道:“我是在扬州上的中学,高中念的是土木工程科,高二就开始学习微积分了。”在这篇序言中,他再次表达了对恩师杨德隅的敬爱之情,他写道:“教我们微积分课程的是杨德隅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他第一堂课就讲了庄子的一段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我的脑子里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至今不忘。杨德隅先生的讲授,为我后来学电机工程打下了比较好的数学基础。”

江泽民曾讲过:“人呢,不管怎么样,不管做到什么位置,他不能不回忆起曾经培养过他的母校和曾经培育过他的老师,他不可能忘掉她!恐怕这一点中外是一律的,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对于尊重老师、尊重母校很重视。”与其他扬州中学校友一样,江泽民一直牵挂着培育过自己的母校。

1991年12月,江泽民为母校90周年校庆题词:“怀念前贤,激励后昆,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在为母校题词前,江泽民特意了解了众多前贤尤其是老校友胡乔木是否已经给母校题词,以示对老校友的尊敬之意。“激励后昆”代表着扬州中学确实人才辈出,有报道曾举出扬州中学的两项“华夏之最”,一是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后,先后有唐明照、毕季龙、谢启美和冀朝铸四位中国人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这一高级职务,其中毕季龙和谢启美是扬州中学学子。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扬州中学先后有46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堪称“院士摇篮”。“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寓意江泽民对母校的发展寄予厚望。2002年、2012年在母校建校100周年、11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又分别题词:“弘扬优良传统,致力基础教育,再创世纪辉煌。”“树人堂下教书育人桃李多芬芳,奋进路上建功立业中华更昌盛。”100多年来,扬州中学始终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正直向上,热于求知”;“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这些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正是扬州中学弦歌不辍、取得卓越成就的本原。抚今追昔,母校走过的百年辉煌道路让人自豪,母校未来的发展更催人奋进。这是一位学子对母校的深情眷念与美好祝愿,更体现一位国家领导人对基础教育的殷切期望。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扬中江泽民母校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扬中发展
告别母校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扬中市委副书记唐崇林视察市档案局
扬中市档案馆接待央视摄制组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重要论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