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育环境 培养创新人才
2014-09-16拜文萍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通过对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分析,总结出南通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来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在创新人才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期能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南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1-02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终能够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改善创新人才培育环境,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南通大学基本概况
南通大学于2004年由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1912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大学现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4个校区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
二、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分析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同时结合南通实际来看,南通面临着两大国家规划——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实施阶段,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力争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这要求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依靠教育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南通大学是南通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理应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
(二)南通大学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1)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南通大学现有9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5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2012年,全校180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489人,占师资总数的82.36%。教师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7.62%,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先后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人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当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南通市“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
(3)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投入的增加,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2010-2012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实验经费、本科实习经费等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4)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在图书资料方面,截至2012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总数228万余册,生均90册,中外文期刊8033种,中外文数据库50个,电子图书139万册,中外文博硕士论文432万篇;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截至2012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911.45万元,其中2012年新增6534.07万元,生均1.44万元,满足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验室建设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需要;在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目前校园网出口为4300M,校内骨干带宽为10G,有线网络信息点数为5.5万,校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8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引进校外精品课程、校外精品视频公开课162门。
三、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就
(1)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南通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学生自主创建科技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有力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每年有近7000名学生参加各级创新类项目,400多位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2012年,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193项,优秀组织奖20项;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52项。
(2)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坚持走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之路,创建了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基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各1个,有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共17个,建有校级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中心14个);同时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2012年,续签或新建实践基地389个,南通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加强。南通大学服务地方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已与南通六县(市)、三区党委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并探索与南通市周边地区党委政府和一批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制定了《科技人员挂职工作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全校师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初步形成校企之间网络化的工作平台,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建设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截至2012年年底,有163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顾问,与58家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共建了114家产学研基地,共建了16个研发机构,在企业建立了13家研究生工作站。
南通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师生在创新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误区等,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还包括从理念到能力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心红.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制约及其破解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陈华杰.地方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构造[J].黑龙江教育,2011,(7).
[4]刘颖,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6).
[5]周盛.略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J].新西部,2010,(4).
基金项目: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南通高等教育服务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研究”(2013BNT007)。
作者简介:拜文萍(198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通过对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分析,总结出南通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来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在创新人才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期能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南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1-02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终能够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改善创新人才培育环境,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南通大学基本概况
南通大学于2004年由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1912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大学现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4个校区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
二、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分析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同时结合南通实际来看,南通面临着两大国家规划——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实施阶段,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力争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这要求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依靠教育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南通大学是南通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理应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
(二)南通大学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1)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南通大学现有9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5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2012年,全校180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489人,占师资总数的82.36%。教师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7.62%,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先后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人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当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南通市“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
(3)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投入的增加,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2010-2012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实验经费、本科实习经费等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4)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在图书资料方面,截至2012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总数228万余册,生均90册,中外文期刊8033种,中外文数据库50个,电子图书139万册,中外文博硕士论文432万篇;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截至2012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911.45万元,其中2012年新增6534.07万元,生均1.44万元,满足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验室建设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需要;在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目前校园网出口为4300M,校内骨干带宽为10G,有线网络信息点数为5.5万,校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8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引进校外精品课程、校外精品视频公开课162门。
三、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就
(1)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南通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学生自主创建科技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有力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每年有近7000名学生参加各级创新类项目,400多位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2012年,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193项,优秀组织奖20项;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52项。
(2)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坚持走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之路,创建了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基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各1个,有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共17个,建有校级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中心14个);同时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2012年,续签或新建实践基地389个,南通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加强。南通大学服务地方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已与南通六县(市)、三区党委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并探索与南通市周边地区党委政府和一批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制定了《科技人员挂职工作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全校师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初步形成校企之间网络化的工作平台,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建设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截至2012年年底,有163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顾问,与58家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共建了114家产学研基地,共建了16个研发机构,在企业建立了13家研究生工作站。
南通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师生在创新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误区等,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还包括从理念到能力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心红.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制约及其破解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陈华杰.地方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构造[J].黑龙江教育,2011,(7).
[4]刘颖,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6).
[5]周盛.略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J].新西部,2010,(4).
基金项目: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南通高等教育服务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研究”(2013BNT007)。
作者简介:拜文萍(198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通过对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分析,总结出南通大学通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来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在创新人才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期能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环境;南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61-02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终能够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改善创新人才培育环境,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南通大学基本概况
南通大学于2004年由南通师范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1912年由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大学现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4个校区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
二、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分析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同时结合南通实际来看,南通面临着两大国家规划——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全面实施阶段,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南通市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力争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这要求必须加快教育发展,依靠教育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南通大学是南通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理应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中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
(二)南通大学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1)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南通大学现有9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5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2012年,全校180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489人,占师资总数的82.36%。教师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高级职称比例逐年提高,2012年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7.62%,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先后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人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当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南通市“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
(3)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投入的增加,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同时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与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2010-2012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实验经费、本科实习经费等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4)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在图书资料方面,截至2012年,图书馆馆藏文献总数228万余册,生均90册,中外文期刊8033种,中外文数据库50个,电子图书139万册,中外文博硕士论文432万篇;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截至2012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911.45万元,其中2012年新增6534.07万元,生均1.44万元,满足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实验室建设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需要;在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目前校园网出口为4300M,校内骨干带宽为10G,有线网络信息点数为5.5万,校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8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全部上网。引进校外精品课程、校外精品视频公开课162门。
三、南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就
(1)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南通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学生自主创建科技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有力推动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每年有近7000名学生参加各级创新类项目,400多位教师参与竞赛的指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010-2012年,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1193项,优秀组织奖20项;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52项。
(2)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始终坚持走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之路,创建了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和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基地。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各1个,有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共17个,建有校级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中心14个);同时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2012年,续签或新建实践基地389个,南通大学-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3)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加强。南通大学服务地方的机制已初步形成,已与南通六县(市)、三区党委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并探索与南通市周边地区党委政府和一批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制定了《科技人员挂职工作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全校师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初步形成校企之间网络化的工作平台,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建设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截至2012年年底,有163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顾问,与58家重点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共建了114家产学研基地,共建了16个研发机构,在企业建立了13家研究生工作站。
南通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师生在创新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误区等,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还包括从理念到能力等多个子系统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心红.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制约及其破解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2).
[2]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陈华杰.地方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构造[J].黑龙江教育,2011,(7).
[4]刘颖,孙诚.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6).
[5]周盛.略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J].新西部,2010,(4).
基金项目: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南通高等教育服务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建设研究”(2013BNT007)。
作者简介:拜文萍(1982-),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