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误区剖析

2014-09-16金卫东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4年4期
关键词:河流误区特征

金卫东

同学们在学习和理解高中自然地理知识时往往存在许多误区。下面笔者对典型的知识误区进行剖析,以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增加答题的准确率。

误区1: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学们大多认为气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样的分布规律实际上是反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没有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也没有受到地面状况的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经过浓厚大气层时受到大气的吸收、反射作用,大气的这些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于各地地面状况不同(特别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天气和气候不同,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和气温受到影响。全球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地区,而在沙漠地区。北半球最冷的地方不在北极地区,而在西伯利亚地区。

误区2:太阳都是东升西落的

太阳不是在所有的地方和时间都东升西落的,只有在二分日和赤道上才是东升西落。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从西北方落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从西南方落下。在出现极昼的北半球某地(除极点外),太阳从正北方升起、从正北方落下(见图1、图3)。在出现极昼的南半球某地(除极点外),太阳从正南方升起、从正南方落下(见图2、图4)。在出现极昼的北极点或南极点,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与地平面平行,太阳不升不落,太阳高度整日不变,并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见图5、图6)。

误区3:地球自转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都是自东向西

站在北极点或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点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不管是从北极上空看的逆时针方向还是从南极上空看的顺时针方向,地球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站的位置不同、方位不同,时针方向就不同(见图7、图8)。

误区4: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相同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自直射点以同心圆状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某日从太阳直射的那条纬线向南北两方向递减(见图9)。

误N5:自然日界线是区时为0时的经线

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昨天24时、今天0时的那条经线,而不是区时为0时的经线。因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在同一个时区内,区时相同,但地方时不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然日界线自东向西移动。

误区6:季节不同于节气

季节是一个时段,一般为3个月。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得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热量状况不同,季节类型也就不同。而节气是时刻,通常指某一天,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误区7:海陆风、季风是一样的

海水和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造成白天和夜晚、冬季和夏季海洋和陆地的增温与降温幅度不同,进而造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冷热不均、气压分布不均,风向发生日变化或季节变化,形成海陆风或季风。但海陆风是风向的日变化(如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季风是风向的季节变化。

误区8: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特点一样

这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点:全年高温,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的南亚、东南亚、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海南岛、台湾南部等地,年降水量为1500mm~2500mm,分雨、旱两季,雨季在6~9月,旱季在10月到次年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年降水量为750mm~1000mm,分干、湿两季,湿季在5~10月,干季在11月到次年4月(北半球)。

误区9:温带大陆性气候下不能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

美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其东北部一带却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美国东北部一带并不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中央平原南北敞开,有利于南北冷暖气流的运动,形成冬冷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不高,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为美国东北部一带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从而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

误区10: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造就了秘鲁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大部分同学都误认为秘鲁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与撒哈拉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一样,都是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形成的。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大致位于赤道与20°S之间的秘鲁沿岸,因为纬度低,不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之下,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同时又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误区11:锋面气旋分布在高压脊上

其实,锋面常常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如图11中低压槽线两侧A、B两点的气流向槽线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如图12中高压脊线两侧C、D两点的气流向脊线两侧辐散,冷暖气团不能相遇,无法形成锋面。

误区12:异常变冷的厄尔尼诺现象和异常增温的拉尼娜现象

其实,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区异常增温的现象,而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区异常变冷的现象。

误区13: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相同

一般从河流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等方面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河流的流域面积、长度及支流、河网密度、流向、水系轮廓等方面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因此,两都是不同的。

误区14:地势特征包含地形特征

地势特征单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倾斜方向。实际上,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一般从地形种类(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海拔高度,地势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其他特征(如喀斯特地貌、风积地貌)等方面进行描述地形特征。

误区15:在山地迎风坡,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就会逐渐增多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并不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就会逐渐增多的,而是从山麓向上到一定高度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在此高度以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误区16: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不是有了温室效应后,全球气候就变暖了。原始大气中本身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就会形成温室效应。而现在的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地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使这些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低层大气中的热量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温室效应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误区17:河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河流的凹岸(图15中的A处)是河流凸向陆地的部位,河流凸岸(图15中的B处)是陆地凸向河流的部位。由于流水的惯性作用,流水冲向凹岸,河水在凹岸集聚、下沉,形成环流(见图15中的AB剖面图),侵蚀凹岸底部河床,将泥沙搬运到凸岸堆积。加之凹岸河水流速较凸岸的快,侵蚀作用强。

图15中CD河段河床较平直,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侵蚀右岸(背对河流流向,C处为右岸),河水在右岸集聚、下沉,形成环流(见图15中的CD剖面图),侵蚀右岸底部河床,将泥沙搬运到左岸堆积(图15中的D处)。

因此,应该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流误区特征
河流的走向
抓特征解方程组
河流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当河流遇见海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