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国情
2014-09-16刘天贤
刘天贤
摘 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阐述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程,以此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延续、制度转型进行有益的分析与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传统文化;现代国情;借鉴
一、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主流概述
(一)村社精神
村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集体利益作为首位的“集体主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因为国家的劳动力极度缺乏,拜占庭便吸引大量的斯拉夫人进入。同时带来的是斯拉夫模式的农村公社模式。俄国早期民众既不善于航海,也不善于骑马奔波,而且也有别于我们所认知的农民,这些民众是“伐木者”。在寒带广袤的森林里用“砍烧农业”而融合了较为先进的东斯拉夫人,而东斯拉夫都是是通过集体的模式组织的,独立性、自由性等特变难以发展。
俄罗斯在扩张为何的过程中,延续了世族社会的许多传统,而公社成员对领导者的尊崇与对公社的依靠也延续了下来。它的特点是个人观点、意志与言行都要无条件依附集体,服从领导者。
这些制度、心理造成俄国的民众比其它国家的民众对国家与领导者更加尊崇和依靠,对政府与社会的负面因素更有着极强的忍耐性。
(二)东正教文化
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深植于俄罗斯大地的沃土,支撑着它的灵魂是东正教。从总体上说,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无不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维度及持续的长度会有所不同。每遭外敌入侵,东正教会作为俄罗斯人信仰的载体,在国民意识中就成为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它对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宗教世界观给俄罗斯社会乃至个人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宗教既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深深影响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世界里,王权与教权分离,一个管世俗世界,一个管灵魂世界。东正教世界里,王权和教权则不分离,拜占庭人并没有把教会和国家看作两个相对的实体,而是认为二者是融合的整体。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从而使皇帝君临于教会之上。这种心理和感情在俄罗斯建立封建国家后,逐渐转移到沙皇身上。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人间只有一个沙皇。
东正教对俄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到今天。苏联的解体使人们长期奉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骤然过时,国民的信仰出现了危机,作为信仰真空的填补物,东正教在俄罗斯迅速复苏升温。目前,东正教是俄罗斯最大的宗教组织, 它拥有占全国人口一半左右的教徒。东正教已成为俄罗斯各政治派别所共同遵守的政治信仰。
二、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及其现代化
(一)近代发展
17世纪后办叶,彼得一世上台之后,切实感到俄国的不足和思想的愚昧,彼得一世特别关注国内外贸易的情况,颁布了许多重商的政策,权利扶持俄罗斯的商人阶层,保护集市贸易,同时大力发展运河,和各先进国家之间相互通商,对进口货物征收高价的关税,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财富。这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给俄罗斯的资本主义萌芽塑造了“温床”,同时打开了俄罗斯封闭已久的大门。
叶卡捷琳娜二世延续了彼得一世的西化政策与经济改革。她不仅关注经济模式与先进技术的引进,更是将启蒙思想带到了俄国,由此在俄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文化运动和思想变化。若是说彼得一世塑造了俄国的近代躯体,叶卡捷琳娜二世则给俄国人塑造了新的思想根基。
(二)现代发展
现代俄罗斯所实施的改革与现代化,是三百年来俄国现代化的延续和扩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困难重重的历史转折期里利用国家证券,摈弃了叶利钦时期对西方“一边倒”的政策。普京并未将苏联69年的发展成果彻底否定,也并未对叶利钦执政时的措施全部肯定,而是把握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利用过渡的、有的放矢与谨慎的办法,努力探索到一条有着俄罗斯文化精神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综观俄罗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通过数百年中的几次改革,俄罗斯也渐渐达到了西化的目的,传统上被视为是欧洲国家。然而,血液中的东方传统一直或明或暗的影响着俄罗斯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结语: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艰辛与漫长的过程,这要由几代人的探索才可能实現最终目标。这对我们国家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不会被磨灭的。虽然过去几十年,我国传统文化遭曾到巨大破坏,思想根基受到巨大冲击,当前遭遇的国际化发展压力,要强化传统文化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国家的世界化、现代化,必要要引进优秀的西方文化、技术、理念与制度,但重点还在于是否把握好科学的文化定位与历史传承,让我们的本土文化从传统延续到现代,继而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依次制定合乎我国国情、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中来,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探寻更加完善的文化传承模式,制定相应的机制,保障我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平稳发展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俄]彼·雅·恰达耶夫:《俄罗斯思想文库·箴言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页。
[2] 滕永洲.影响我国世界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金融,2011,(2).
[3] 张爱军,吕亚男.我国政府文化职能转变的理论借鉴及其定位[J].学术交流,2006,(9).
[4] 李贵明,魏涛. 更新思想观念 促进制度转型[J]. 国土资源成人教育, 2001,(S1) .
[5] 朱立、王平:《评彼得大帝与普京的现代化》,载《兰州学刊》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