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介词“在”的偏误分析
2014-09-16范娟
范娟
摘 要:本文专门针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介词“在”时所出现的偏误现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总结偏误出现的类型,以期能够发现他们介词使用偏误的规律和原因,希望对留学生介词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有所帮助。
我们选取常用介词“在”作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和语义角度逐一进行详尽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对比分析,最终尝试做出认知方面的解释。介词“在”在语义和用法上有交叉,英语国家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偏误现象,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其进行研究,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介词教学。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偏误分析
1、选题缘由
介词很复杂,留学生学习难度大,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由于介词本体研究对于某些介词的意义和用法还存在一些争议,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对于同一个介词,不同的词典或著作所作的解释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有些工具书在解释介词时只是简单地用“相当于”某某词来注释,或是用一两个英语单词来注释,这样的释义方式对于留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有可能他连注释中的介词也不认识,即使认识他也无法从仅有的汉语语感去辨别其中的细微差别,有时候反而让留学生误以为这两个介词是一样的,从而导致混淆。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介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也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由于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只选取了一个介词加以细致的研究。
2、介词“在”的偏误分析
2.1介词“在”的相关偏误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英语国家学生在使用汉语介词“在”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当介词“在”表地点和时间的语义时,留学生的偏误率较低,而留学生的偏误集中在介词“在”表条件、范围、界限、方面、进程、行为的主体等虚化用法上。在中介语语料库中,使用介词“在”的语料共找到1810条,其中有189条语料出现了使用偏误,我们将其归为以下几种偏误类型。
2.1.1“在”字短语在句中的位置偏误
在汉语中,我们可以把“在”字短语放在动词前、动词后或句首;但是在英语中,作状语时通常位于动词后,作定语时一般都位于名词后。这些差异往往使留学生在使用介词“在”时出现偏误:
2.1.1.1“在”字短语应用于动词后,误用于动词前
(1)我去看的一个美国朋友在一栋十三层的高楼里住。
(2)在我看来,他童年在农村里住。
这三个例句中的“在”字短语都不应该放在动词前,如:例(1)将“在一栋十三层的高楼”误用在动词“住”之前;例(2)将“在农村里”误用在动词“住”之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留学生在使用“在”字短语表示动词“住”的地点是,常常会搞不清“在”字短语的语序问题,我们在收集到的语料中共找到这一类的偏误语料16例,占“在”字短语语序偏误总数的18.57%。我们认为,这一偏误的产生是因为汉语和英语的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有差异,留学生只片面地记住了汉语中的介词短语大部分是用在中心词的前面作状语,并将这一规律过分地泛化了,不该用在前面的也用在了前面。因此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是出现这一类型偏误的主要原因,以上例句应改为:
我去看的一个美国朋友住在一栋十三层的高楼里。
在我看来,他童年住在农村里。
2.1.1.2“在”字短语应用于动词前,误用于句尾
(3)我父亲如今生活在异国他乡,工作在远离美国的某个国家。
(4)从1990年到1991年,我留学在美国大学。
(5)我以前作经理在北京服装公司。
(6)每个星期六早上,我还跟朋友去游泳在西郊宾馆。
例(3)将“在远离美国的某个国家”误用于动词后;例(4)将“在美国大学”误用于句尾;例(5)将“在北京服装公司”误用于句尾;例(6)将“西郊宾馆”误用于动词“游泳”的后面。一般来说,这一类语序的错误与上面例(1)、例(2)的错误正好相反,该用在动词前却误用于句尾了,但這是因为留学生母语的规则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介词短语一般用于句尾,如:例(4)的英语表达为“From 1990 to 1991,I study 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用于句尾的“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位置与偏误语料中的“在美国大学”对应。以上例句应改为:
我父亲如今生活在异国他乡,在远离美国的某个国家工作。
从1990年到1991年,我在美国大学留学。
我以前在北京服装公司作经理。
每个星期六早上,我还跟朋友去西郊宾馆游泳。
2.1.1.3“在”字短语用作定语时的偏误
(7)大部分的外国人过的时间在这儿很短。
(8)我四年在大学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也喜欢看文学作品。
在以上的例句中,例(7)不应该把“在这儿”用在它所修饰的名词“时间”的后面;例(8)不应该把“在大学”用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四年”的后面。这一类型的偏误也与汉英介词短语作定语时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有关。在汉语中,介词短语作定语时通常是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而在英语中,介词短语作定语时,通常会把介词短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英语国家学生出现例句中的这一类偏误,如:例(7)中的“大部分的外国人在这儿过的时间”在英语中的表达是“the time that most of the foreigners spend here”,“the time”是名词中心语,而它的修饰部分“that most of the foreigners spend here”是放在它后面的;例(8)中的“我四年在大学”在英语中为“the four years in my university”,修饰部分“in my university”也是放在了中心语“the four years”的后面。因此,母语的干扰是出现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以上例句应改为:
大部分的外国人在这儿过的时间很短。
我在大学的四年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也喜欢看文学作品。
2.1.2与框式结构有关的偏误
留学生在框式结构方面出现的偏误比较多,“在”字短语的框式结构是指“在+名词+方位词”,由于英语里面没有方位词,因此这类偏误一般都是出在方位词的使用上,这里主要有3个偏误类型:方位词的缺失、方位词错用、方位词冗余。我们在中介语语料库中共搜集到104条这3个类型的偏误语料,在介词“在”偏误语料中占了55%,我们不得不承认留学生在方位词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2.1.2.1方位词的缺失
(9)李慧的同桌在桌子坐着吃糖果。
(10)我妈妈把想买的物品放在推车。
(11)我在报纸也看过有个小孩子很小就会背古诗。
(12)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在社会有用和成功的人。
例(9)的宾语“桌子”后应加上方位词“上”;例(10)的宾语“推车”后应加上方位词“里”;例(11)的宾语“报纸”后应加上方位词“上”;例(12)的宾语“社会”后应加上方位词“上”。英语中表示处所或方位一般是用介词直接加名词来表达的,而汉语一般还要在名词后加上方位词,这一差异常常会导致英语国家学生遗漏方位词。英语国家学生出现这一偏误,说明对于汉语中“在+名词+方位词”表处所这一个语法点掌握得还不牢固,以上例句应改为:
李慧的同桌在桌子上坐着吃糖果。
我妈妈把想买的物品放在推车里。
我在报纸上也看过有个小孩子很小就会背古诗。
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有用和成功的人。
2.1.2.2方位词错用
(13)我在这样的情况里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14)在中国的文化上,春节是很重要的,家人要在一起。
例(13)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不应该用方位词“里”;例(14)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中国的文化中”,而不应该用方位词“上”,这一偏误说明留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汉语在表达处所时的鲜明特征即方位词的运用,但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语感,对于一些固定的搭配不熟悉,只是凭借字面的理解去选择对应的方位词。以上例句应改为:
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在中国的文化中,春节是很重要的,家人要在一起。
2.1.2.3方位词冗余
(15)我喜欢游泳,因为可以自由在水里周围游。
(16)他在这些方面上总是不能理解我。
例(15)的“里”是方位词,“周围”是处所词,在这里意思上重复了,应该去掉“周围”;例(16)“方面”后的方位词“上”是多余的,“在”字短语的宾语是“方面”时,后面不用再加其他的方位词了。这一偏误的产生说明留学生已经知道汉语在表处所或方位时一般都要加上方位词,但是他们把这一语法规则的适用范围过度地泛化了,在个别不该用的地方也用了方位词。例句应改为:
我喜欢游泳,因为可以自由地在水里游。
他在这些方面总是不能理解我。
2.1.3与介词“在”的隐现有关的偏误
在汉语中,处所的表达不一定依赖前置介词,介词表现为可隐可现,但当处所词作主语且后面的谓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时,可以省略处所词前面的介词“在”;而在英语中没有这样的语法规则,汉英这一语法点上的差异很容易使学生出现错加“在”的偏误,如:
(17)妈妈觉得那年夏天在中国很热。
(18)在北京城里很热闹。
例(17)的主语“中国”是表处所,谓语“很热”是形容词,因此“中国”前面不用再加上介詞“在”;例(18)的主语“北京”是表处所,谓语“热闹”也是形容词,因此“北京”前不用加介词“在”,应该改为:
妈妈觉得那年夏天中国很热。
北京城里很热闹。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在汉语中,如果主语和谓语都是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那么可以省略句首主语前的“在”;而英语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省略介词的,这点也常常出现错加偏误,如:
(19)在北京有天安门。
(20)在学校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湖。.
例(19)“北京”和“天安门”都是表示地名、机构的名词,所以可以省略句首的“在”;例(20)中“学校”、“ 湖”也都是表示地点的名词,也不用在句首加“在”;应该改为:
北京有天安门。
学校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湖。
(21)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两点他都会去餐馆打工。
例(21)中的“下午两点”是时点词,表示具体的时间点,因此前面不用再加介词“在”。“无论是存现句还是一般动词谓语句,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一般总是不用介词。”[1]从这里我们知道,时点词是不需要介词“在”来介引的,应该改为: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两点他都会去餐馆打工。
注释:
[1]傅雨贤.周小兵等.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192.
参考文献:
[1]陈信春.“在+NP”的“在”的隐现[C].介词运用的隐现问题研究,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 2005(3).
[3]丁安琪、沈兰.韩国留学生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